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傅公钺:文化收藏才是最终的追求(图)

傅公钺:文化收藏才是最终的追求(图)

2012-12-13 09:53 文章来源:中国文物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图片资料图片资料

十八大代表解读十八大报告文化新观点时表示,从十六大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到十七大将“文化软实力”写入大会报告;从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从完整意义上制定“文化强国战略”,到十八大报告再度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国家与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

 

 

收藏品行业作为弘扬华夏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文化,更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细分子行业之一,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细化落实和成熟的科学发展观,未来几年,收藏品行业会是怎样的一个趋势?广大收藏爱好者应该怎样进行健康收藏呢?日前,中国文物学会收藏鉴定委员会秘书长傅公钺在接受中国文物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真正意义的收藏,要找问题,深入研究,这样才能提高认识、提高境界。文化收藏才是我们最终的追求。

中国收藏源远流长

中国文化艺术几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也凝聚着文艺收藏的风云沧桑。社会文明的整体进步,在促进文化创作繁荣的同时,也推动文化收藏的蓬勃发展。从事多年文物工作的傅公钺,接触文物门类比较广,对文物有着深厚的感情。从考古发掘到博物馆管理,再到文物市场。傅公钺说,自己一辈子都在与文物打交道。

傅公钺告诉记者,目前我国收藏市场比较热火。中国市场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比如房地产热等。但自古都有艺术品收藏、文化收藏,这并不奇怪。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也远远不止5000年,随着考古发掘的推进,我们可以找到越来越多的生活和生产中的遗存物,比如八千年前的祭祀用玉器,而且是比较成形的艺术品。在它之前估计还有一两千年的历史。对器物的认识、了解甚至收藏应该在万年以上。我们对文物的称谓,也经历了称之为文玩、古董、古玩的过程,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最终称之为文物。中国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发展没有间断,中国收藏可谓源远流长。傅公钺说到,中国发明远远不止“四大”,“四大发明”也不是我们提出的。所谓“四大发明”是欧洲提出的,对工业革命有重大影响的发明。

 

 

博物馆发展,数量和质量应同步

傅公钺在2007年完成国家相关课题研究,通过全国21个省市宣传、文化等部门的协助,了解当时中国收藏状况。傅公钺介绍,当时宏观概念的收藏爱好者有7000多万人,到现在五年过去,应该达到9000万以上。傅公钺说,博物馆的产生最初萌发于人们的收藏意识。我国博物馆发展速度非常快,我国现有博物馆3500多座。1905年,中国第一座博物院在南通建立。1914年成立国有博物馆筹备处。随着清朝覆灭,新文化运动,人民思想的解放等,人们对收藏的兴趣越来越浓厚。但是博物馆蓬勃发展期间也存在一些盲动,比如,50年代大跃进时期有人提出各县要有博物馆,甚至各乡要有博物馆,这在当时是不切实际的。到改革开放之后,博物馆有了大发展,但是,有些博物馆和经济发展还是不同步的。“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是从博物馆开始的,博物馆数量和质量应该是同步的。”傅公钺说到。

文化收藏才是最终的追求

就现阶段藏家收藏应该注意什么,傅公钺讲出自己的看法,他说,所谓收藏,即为收藏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范围很广,应该有一个认识过程。收藏是需要学识和文化修养的,这是收藏的基础。真正搞收藏,要多看真品,特别是到博物馆去认真鉴赏陈列品,此外也要到各式各样的旧货市场和艺术品市场去了解各种各样的仿古艺术品和创新艺术品,当然也要和赝品对比,从中找问题,找差距,做对比,深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眼力、提高认识、提升境界。文化追求或者说是文化收藏才是最终的追求。个人收藏的作用与国有博物馆是一样的,都应是保存、保护文物,并发挥其社会作用,这才是有境界的收藏。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