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战国镶嵌兽首形鼓座铜饰鉴赏(组图)

战国镶嵌兽首形鼓座铜饰鉴赏(组图)

2012-12-14 07:51 文章来源:《东方收藏》杂志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图1战国镶嵌兽首形鼓座铜饰图1战国镶嵌兽首形鼓座铜饰

江苏 王厚宇 刘振永

战国镶嵌兽首形鼓座铜饰(图1),1978年出土于淮阴高庄战国墓。它一共两件,大小相同,形制一样。其形似虎首,狰狞恐怖,张口吐舌,利齿虬角,阔鼻短耳,双目鼓凸,给人以威风凛凛之感。外饰以云雷纹为主的蟠螭纹,其纹饰也达到豪华繁缛的地步。其齿呈三角形,犬齿稍大。以旋涡纹内加三角纹组成二鼻孔,以粗壮凸起的方框构成眼眶,眼球鼓凸。舌面、下颚及面部三角区饰点纹,吻缘及鼻间饰绳纹,内加三角纹,眉间饰三角纹。耳短小,卷成筒状。头有双角,角上饰三角纹、云雷纹。颈下凹,上有二钉孔。颈背有两条纵棱,背、腹两侧皆饰蟠螭纹,末端有三齿,其上饰蝉尾纹。两侧有圆形钉孔。体宽11.6厘米、长24厘米、通高16.5厘米。相似之器,1980年9月于安徽舒城九里墩春秋墓也曾出土一件,定名为“兽首形器”。迄今为止,在全国范围内,此类器物只发现这三件,是国家一级文物。对于这两件铜器,过去我们一直认为是车舆上的铜饰,并命名为“较首”。直到2004年7月淮安运河村战国墓的发掘,出土了木雕鼓车。通过对木雕鼓车的复原研究,才使我们豁然开朗,认为是木雕鼓车上的鼓座铜饰。

 

 

图2战国镶嵌兽首形铜饰正面图图2战国镶嵌兽首形铜饰正面图

淮安运河村战国墓,在高庄墓之北三公里,二者具有很深的渊源,是性质相同、年代相近的战国墓葬。所出土的木雕鼓车,虽在地下埋藏了二千多年,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木质构件保存相对较好,是国家一级文物。其中的木质建鼓鼓座(图2),虽有朽烂断裂现象,但经过现代科学手段脱水处理后,其木质坚挺,经保护修复后恢复了原状,是研究古代建鼓的实物资料之一。

 

 

 

图3战国镶嵌兽首形铜饰侧面图图3战国镶嵌兽首形铜饰侧面图

   通过对该车的组装复原,其鼓座上的刻槽引起我们的注意(图3)。这些刻槽,论形制,和兽首形铜饰相似;论深度,和兽首形铜饰相合;颈上有二孔,系为安装兽首形铜饰所预留;背上有三齿,亦和兽首形铜饰的末端三齿一致。只是其具体尺寸稍有不同,这是因构件不同而存在的差异。通过对二墓出土之器物进行对比研究,以运河墓之木质构件来比对高庄墓之铜饰,进而认定这两件铜饰都是鼓座之铜饰,都是为装饰建鼓鼓座而制作的铜器。进而纠正了以往“较首”之命名,重新将该器命名为镶嵌兽首形鼓座铜饰,给予了新的名称。

 

 
图4出土的鼓座
 

   与此同时,也发现高庄墓的青铜插座也是安装在鼓座上的插座(图4),以此来承插建鼓鼓柱,从而也结束了有关此器的“车盖插座”或“羽葆础”之纷争,获得了一致认识。这样,这三件铜器都得到准确命名和定位,都是安装于建鼓鼓座上的镶嵌铜饰。在安装的时候,其青铜插座在中间,而兽首形铜饰在两头,都是刻槽镶嵌,套合在木质鼓座之上,然后用竹钉固定。

 
 
     其安装情形大致如图5所示。   图5鼓座刻痕迹

淮阴高庄墓镶嵌兽首形铜饰是建鼓鼓座铜饰,这样的鼓座铜饰是先秦考古中首次发现,从而为研究古代建鼓提供了实物。建鼓,古称足鼓、晋鼓、楹鼓、植鼓,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有发现,是我国出现最早的鼓种之一,春秋战国时代已广泛应用。《国语·吴语》中有:“载常建鼓,挟经秉枹,万人以为方阵。”韦昭注:“鼓,晋鼓也,《周礼》:‘将军执晋鼓’。建,谓为楹而树之。”《礼记·明堂位》载:“殷楹鼓”。注曰:“楹,贯之以柱也。”建鼓鼓座在考古中亦有发现,如湖北曾侯乙墓、安徽舒城九里墩春秋墓都有出土。但这些建鼓鼓座都是满饰龙虎雕塑的圆球状铜器,是安装于地上的鼓座。而高庄墓的镶嵌兽首形铜饰,是车载建鼓木质鼓座上的铜饰。其建鼓鼓座只能安装于车上,装有建鼓的车即是鼓车。鼓车在汉画上多有发现,如山东沂南画像石和辽阳棒台子屯汉墓壁画都有鼓车的图像出土。由于鼓车和地上所立的建鼓存在差异,故和上述青铜建鼓鼓座不同,形制亦异。从而为研究先秦鼓车提供了实物例证,在考古学和历史学研究中具重要意义。

 

 

 

 

图6镶嵌青铜鼓柱插座    
 
  图7战国镶嵌兽首形器安装图    
 
 

淮阴高庄墓镶嵌兽首形铜饰,其形似虎首,但又有双角,由此可见不是现实中的动物,应是古代神话中的山神怪兽形象,这在《考工记》中多有记述。《考工记》中有关于制鼓工艺的专门记载,但没有谈到鼓座的问题。其中的“梓人”讲到了编钟、编磬悬架的制作,也没有讲到鼓座的制作问题。但是,作为悬挂乐器的支架来说,钟架、磬架的制作原理应该是适用于鼓座的,故我们以钟架、磬架来考察鼓座。《考工记》曰:“梓人为筍虡。天下之大兽五:脂者、膏者、蠃者、羽者、鳞者。宗庙之事,脂者、膏者以为牲;蠃者、羽者、鳞者以为筍虡。”郑玄注:“乐器所悬,横曰筍,植曰虡。”“蠃者,谓虎豹貔螭为兽浅毛者之属;羽,鸟属;鳞,龙蛇之属。”按《考工记》所载,虎豹之类的浅毛兽,适合雕作编钟的立柱,鸟类适合做编磬的横梁。这已为出土资料所佐证,如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编磬,保存着比较古老的形制,其钟虡为铜人;磬虡为一“龙首、鹤颈、鸟身、鳖足”的“怪兽”;钟筍、磬筍两端均饰透雕或浮雕的青铜龙首或蟠龙纹,其中钟筍、磬筍、磬虡皆与《考工记》相合。《考工记》中没有关于鼓虡的记载,但其他较早的文献中关于鼓虡的零星记载还是有的。《礼记·明堂位》“周悬鼓”郑玄注:“悬于筍虡也”。此说很有见地。这也为出土器物所证实,如安徽舒城九里墩春秋墓的青铜鼓座、湖北曾侯乙墓的青铜鼓座,皆有虎的图像。此外,湖北江陵出土的虎座鸟架鼓,也是以虎形雕塑作为鼓座。因此,淮阴高庄墓的兽首形鼓座铜饰采取虎首的形象,正和《考工记》中“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其匪色必似鸣矣”的记述相符。不过在虎首之上,再加上双角,产生震撼性的视觉效果。总之,这两件镶嵌兽首形铜饰有同期墓葬出土的木质鼓座佐证,其形象也符合古籍记载和考古学的论述,在考古学和历史学的研究中意义非凡,是研究古代乐器的实物例证,故弥足珍贵。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