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电场:超越超现实”法国蓬皮杜中心大陆首展在沪开幕(组图)

“电场:超越超现实”法国蓬皮杜中心大陆首展在沪开幕(组图)

2012-12-17 08:33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电场:超越超现实—法国蓬皮杜中心藏品展”昨天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参观者正在观看展品。早报记者杨深来图

昨天,“电场:超越超现实——法国蓬皮杜中心藏品展”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七楼举行了开幕式,此次共展出102组共计119件展品,类型涉及绘画、雕塑、装置、影像、摄影、建筑模型和手稿。这是法国蓬皮杜中心在中国大陆的首次大型展览。展览策展人狄迪耶·奥丹爵认为,如何在当下看待超现实主义的诗意特征,是此次展览的初衷。展期至2013年3月15日。

 

关注“超现实”中国艺术家

此次展览的标题源自1919年安德烈·布勒东与菲利普·苏波合著的第一部超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磁场》,同时也与展览场地交相辉映(昔日的发电厂改建为今天的博物馆)。展品年代从上世纪20年代超现实主义伊始跨越至今,类型涉及绘画、雕塑、装置、影像、摄影、建筑模型和手稿。展出包括米罗、毕加索、杜尚、恩斯特、马格利特、曼雷、阿曼、基彭贝尔格、凯撒、史波耶里、杜布菲、巴塞里兹、里希特、波尔克、古尔斯基、波坦斯基、巴尔代萨里等大师的作品。

展览中,最大尺幅的作品为弗兰克·斯特拉1994年创作的9.6米长丙烯画作《波伦布》,以及让·杜布菲1984年为威尼斯双年展法国馆而作的8米长的《万物之理》。

本次展览对中国艺术家的创作给予特别关注,展出一些深受超现实主义影响的中国艺术家作品。展览现场,中国最早从事装置艺术创作的陈箴(1955-2000)代表作《圆桌》被蔡国强、王度、黄永砯、张洹、严培明的作品所包围。狄迪耶·奥丹爵接受采访时告诉早报记者,蓬皮杜中心从上世纪30年代起收藏中国艺术家作品,至今共收藏了72位中国艺术家共112件作品,包括影像、摄影、装置等,这些中国艺术家中有很大一部分长期旅居巴黎。

展览内容中法齐商议

法国蓬皮杜中心是世界收藏现当代艺术的顶级美术馆,藏有6000余位艺术家创作的近八万件作品,围绕超现实主义先锋派的藏品是蓬皮杜馆藏的瑰宝之一。本次展览也是蓬皮杜中心在中国大陆的首次大型展览。展览策划历时近一年,主题及内容由中法双方共同商议而出。

超现实主义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激荡于欧洲的艺术浪潮。它提出的关于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一系列问题,既是对当时社会制度和生存条件的怀疑,也是一场求新求变的“精神革命”。其美学观点影响至今。

 

展览以法国艺术家让-米歇尔·阿尔贝罗拉的壁画《来自马塞尔的问候》拉开帷幕。壁画中央写着一句话:“一切都会好的”。该壁画直接借用马塞尔·杜尚的作品《大玻璃》中的元素,将其重新安置在梦幻般的语境中,同时采用漫画的形式。漫画家丁丁和杜尚“平起平坐”,前卫的参照物因此变得通俗,艺术家致力于表现绘画中角色的游戏,而不是简单的自由组合。作品因此成为“背景”,艺术史闪亮登场。

“超现实主义”与时代相连

展览分为六个部分:相遇、诗的物象、夜、自动主义、爱神、文象。每个部分均由一系列超现实主义名作引入,并延伸至当代艺术创作。在“诗的物象”部分中,杜尚作品《瓶架》(被布勒东视为首批超现实实物作品)与正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底楼入口处展出的黄永砯作品《千手观音》,在形式上相呼应,可以说黄永砯的作品完整地借用了杜尚的架构,添加了中国元素。三楼露西+乔治·奥塔《奥塔水净化处理厂》中的瓶架也与杜尚的《瓶架》形成呼应。

对此奥丹爵认为,“每件作品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产物,解读它们需要与当时的背景历史渊源相连,杜尚和黄永砯正是这样。黄永砯的作品取了杜尚的诗意,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元素,做出一个新的作品,这说明在中国举办如此展览,不是蓬皮杜单方面的想法。本次展览对彼此都有意义。”

而在“爱神”这一部分,观众将看到珍贵的汉斯·贝尔默《玩偶的游戏》系列、安德烈·拉佛瑞对杜尚遗作“重读”的《借鉴1°瀑布2°煤气灯》等,超现实主义的重要内核之一正是“爱与欲”。

蓬皮杜中心主席阿兰·瑟博认为,与正在中华艺术宫里展出的“奥赛珍藏”古典写实主义具象作品相比,此次展览的现代艺术与时代紧密相连,在当下吸收养分,诉说的是当下这个时代。虽然具象作品更容易被理解,但现代艺术超越了现实所看到的形象,描绘的可能是源自电视、电子产品的形象,或是源自创作者自身内心的形象,对于观众来说,理解它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阅读。

(有关此次展览的详细报道请见明日出版的《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周刊)

 

链接:

蓬皮杜和中国

韩少华整理

王度作品《吻》

法国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是一座象征着西方现当代艺术中心的圣殿。然而,除了上世纪30年代开始的“偶遇”,其与中国当代艺术真正发生关系,恐怕尚需推迟到本世纪初。

2003年,中国当代艺术借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在法国集团亮相。时值法国“中国文化年”,在蓬皮杜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展”不仅是蓬皮杜这座象征着西方现当代艺术中心的圣殿第一次举办中国艺术展,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在法国甚至国际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体展示。这次展览以不同形态和多种媒介构成中国当代艺术的多元景观,共有近50位艺术家参加,包括视觉艺术家王广义、方力钧、刘小东、冯梦波、汪建伟、张培力、施慧、卢昊等,以及建筑师张永和,音乐人崔健,电影人张艺谋、陈凯歌、张元、贾樟柯等。展览主要包括了绘画、雕塑、摄影、装置、录像等视觉艺术形态以及建筑、电影和音乐等形式,在艺术媒材和语言上有很大的交叉性、综合性。展览同时,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还出版了大型法文版画册,画册本身也如同一份丰富的关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文献。另外,展览也展出了3件文物,包括良渚文化玉琮、西汉铜镜和明代祝允明的书法作品。

 

当中国艺术在法国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火了一把之后不久,蓬皮杜却无意间摆了上海一道乌龙。2006年10月,法国方面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称将建造蓬皮杜上海分馆,分馆会由巴黎蓬皮杜中心负责管理运营,不但承办从巴黎蓬皮杜中心空运来的展览,还会根据中国民众的特点和需求,举办中西方艺术家作品展。这一消息言之凿凿,甚至分馆选址也很明确——位于当时上海卢湾区的繁华商业地带淮海中路嵩山路口的旧上海法租界霞飞路巡捕房。然而,开设蓬皮杜上海分馆的工程一拖再拖,最终计划落空。即使结果功亏一篑,但是法国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方面最后仍然表示:“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将在世界艺术舞台占据重要地位,我们把20世纪和21世纪的艺术引入中国的同时,也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和亚洲的艺术。”

到目前为止,巴黎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所藏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并不算多,据资料显示,迄有陈箴、黄永砯、王度、严培明、张洹、蔡国强等艺术家的作品得缘入藏。

陈箴1955年出生于上海,2000年病逝于法国巴黎。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他在法国和世界各地参加了上百个个展和群展,参与当代艺术的观念和思想探索,成为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际当代艺术舞台上最重要的年轻艺术家之一。陈箴善于运用隐喻和反讽的艺术语言,把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对话提升到哲学的高度加以审视。选择前往巴黎打拼艺术之路时,陈箴已经患有无法治愈的血液病了,而他生命的最后阶段实际是他创作最为成熟的时期。陈箴的《圆桌会议》现为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收藏,这件作品创作于1995年,由木、铜和来自五大洲的椅子组成作品。这件作品是为纪念联合国成立50周年而举办的“为了和平的对话”展览创作的,陈箴用了一个硕大的、中国餐馆里常用的圆桌来隐喻国际上的圆桌会议。然后又将从五大洲29个国家收集到的椅子镶嵌到这张圆桌上。这些椅子在看似表现出一种多个国家共存和平等的效果,但是它们全部被锁定在桌子上而且四角悬空,因此这张圆桌既无法入座,也无法达到对话的目的。

黄永砯是中国当代艺术潮流中最为重要的艺术家之一,早期的创作姿态激进,曾是达达精神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与实践者。与陈箴等艺术家不同,王度曾自述那样“有点像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我没有这种使命”,其作品《吻》被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收藏。严培明作品《夜幕下的国际景观》被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收藏。■(来源:东方早报)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