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画魂潘玉良
1919年入上海美专学画,1921年考入中法大学,1923年考取巴黎国立艺术学院,1925年考取意大利罗马国立美术学院。1928年回国后曾任上海美专、新华艺专、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7年再次赴法国巴黎直至1977年病逝。在法期间,她的作品曾多次入选沙龙,获法国国家金奖、巴黎市多尔烈奖等多个奖项,作品多次选送欧、美、日等国展出。在目前的拍卖市场上,潘玉良作品的最高价出现在2005秋季拍卖会上,其在1949年创作的《自画像》以1021.8万元的价格成交。
以画寄情饮尽凉薄之爱
中外的经传中,这个女子被誉为民国初的“一代画魂”。研究者说,她的油画作品融合中西,色彩线条互相依存,用笔俊逸洒脱,气韵生动,赋色浓艳,雍容华贵,别有趣味。仔细看,她的画还有一种味道,饮尽凉薄的爱之味。潘玉良一个人是怎样在内心挣扎的,我们无从了解,但是我们看到,在家庭和事业的双重伤害之下,潘玉良别无选择,又重新开始了孤身旅居巴黎的生活。其实,这时候,她已经感觉到爱的无能为力,但是就像她一直把嵌有同潘赞化合影的项链戴在脖子上一样,她固执地相信真爱不怕距离的遥远。
南京陷落后,潘玉良与丈夫潘赞化失去联系,这让她痛苦万分。这时她的身边出现了另一个男人王守义,像潘赞化一样,他爱她的高贵灵魂。一次,她在赛纳河写生,王守义向她提出求爱的要求,她抑制着泪水婉拒:“我不讳言,我有痛苦,但也有宽慰,那就是赞化和我真诚相爱,我虽然和他隔着异国他乡,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还要回他的身边。”王守义眼泪夺眶而出,声音颤抖地对玉良说:“好姐姐,你!……原谅我吧!”玉良又说:“都怨我不好,惹你伤心,好兄弟,你恨我吧?”守义,守义,这个名如其人的男人,此后再也没和潘玉良言及婚姻。
之后,潘玉良美术作品展在巴黎多尔赛画廊开幕。展出了她多年来珍藏的作品,展览未闭幕,展品除自藏未标价外,均订购一空。她成功了,于是写信让潘赞化分享这份喜悦,并一再表达思念之情,和想回到国内的愿望。但是潘赞化因为考虑到时局等诸观因素回绝了。
事实上,潘玉良是永远的回不去了。
1960年,丈夫潘赞化在安徽病逝。闻此消息,潘玉良伏在沙发上哭得一塌糊涂。悲痛欲绝到就此染病,很少再提起画笔。潘赞化是潘玉良一生的至爱,他对她有再造之恩,而她却没能陪伴他,照顾他,哪怕是在他弥留之际。这凉薄的爱啊,像一朵花,一再错过花期,潘玉良的心为此苍老了。1977年,她在巴黎永远的安眠了。
从孤儿---雏妓----小妾----画家,潘玉良的一生充满传奇的伤感。值得庆幸的是,旅居法国的落魄岁月里,王守义总是默默地陪伴在她身边,给她带来勇气与力量。一直觉得,潘玉良和王守义应该有开始的。没有这种可能,所以她和潘赞化的爱情愈发显得珍贵。
《非洲女人》
在今年保利春拍上,一幅由潘玉良创作于1972年的画作《非洲女人》以747.5万元的价格成交。同样是这一幅画作,在6年前香港佳士得举办的拍卖中却是以流拍收场。纵观近年来的拍卖市场,一些优秀女性艺术家的作品在拍场上逐渐受到越来越多藏家的追捧。以潘玉良的作品为例,其作品每平方尺的价格在2004年前后约为12万元,之后便一路上扬,至今年春拍已翻涨至每平方尺58万余元。
中国近代女性艺术作品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便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其中,潘玉良以其中西融合、且富于个性的画风成为近代中国女性画家中的杰出代表。从市场角度来看,无论中外,画家的自画像作品一直以来都是藏家追捧的焦点,成交价格往往屡创新高也并不足为奇。
女性艺术家受艺市青睐
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变革、外界信息的大量涌入,艺术的形式与观念也呈现出更为多样化的局面。当代中国女性艺术家们以其独特的视角、全新的理念进行着各自的艺术创作,这其中涌现出了不少的佼佼者,她们的作品也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收藏者的关注。在当代女性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中,成交价格位于前列的作品多由以向京、喻红、陈曦、崔岫闻等为代表的资深艺术家所创作。她们的作品,或从女性视角出发,或对社会问题关注,展现出多元化的创作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