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晓堂
本期人物:拓晓堂
从今年春拍匡时的“过云楼”,到秋拍保利的“广韵楼”,在市场呈现低谷时,古籍善本却上演了绝地反击,同时,带动信札市场,比如匡时的“梁氏重要档案”等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专访中国嘉德古籍善本部总经理拓晓堂,他表示,估计市场整体表现平稳,不会出现过山车似的大起大落。
>>谈秋拍
多拍品高溢价成交
记者:今秋,古籍善本拍卖是否受到2012年市场寒流的影响?
拓晓堂:总体上来看影响不大。从今秋的成交额来看,我认为是很理想的。中国嘉德秋拍古籍善本门类,总成交为9840万,总成交价比春季翻了一倍,许多拍品的成交价在估价的基础上翻了好几番。今年的拍卖结果显示,古籍善本市场整体是稳定向上发展。
记者:古籍善本市场为什么表现稳定?
拓晓堂:拍品文物价值高,本次拍卖有八件拍品列为一级文物,这在嘉德历年拍卖中实属罕见。其次品种丰富,特别是近现代名家书札表现突出,其中包括《周作人致鲍耀明书札》,受到市场的热捧。另外,“忆梅庵长物”专场中张大千的书信也得到收藏家的热捧。从大环境而言,古籍善本市场前些年没有经过大的炒作,所以也没有出现大的回落,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如果把市场价格画成坐标图形,古籍善本价格曲线应该是处在一个缓缓上升的走势之中,不是一个过山车似的市场。
记者:为什么历年来古籍善本专场的成交率整体不高?
拓晓堂:这是因为古籍收藏家入门比较高。古籍是文献性的,艺术的直观性不强,且有一套鉴定的手法和标准,入门就很难,它与书画、瓷器直观性的大众收藏不同。其次,收藏家本身也会有自己独到的眼光,针对收藏的选项和内容也有差异。此外,藏书所需的空间也会限制收藏家的购买欲望。
>>谈价值
文献价值无可取代
记者:古籍善本作为一个特殊的门类,收藏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
拓晓堂:古籍是人类的精神文化财产,也是国之大典的依据。就一部古籍书而言,主要是从文物价值、文献价值、艺术价值三个方面衡量。若是国家一级文物,它的存世量不多,甚至是孤本,比如说嘉德这次拍卖的宋版《五灯会元》,这部书国家就存一部,这是其中的半部,文献价值很高,学术的意义无可替代。
记者:国家在古籍善本保护与回购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拓晓堂:古籍书文物文献价值高,因此国家的文物级别限制,比其他艺术品更为严格。早年国家文物的出口规定,书画、瓷器等艺术品,1795年即乾隆以前的不容许出口,对古籍来说1911年前的不容许出口,时间相差了一百多年。这对古籍文献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积极的作用。从购买保护上来讲,国家历来非常重视,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两次动用国库80万元,购买陈澄中的藏书,上世纪60年代香港的一栋别墅也就是2万元,可见国家对于古籍保护的重视。
记者:近二十年的古籍拍卖中,您对哪件拍品最难忘?
拓晓堂:最难忘的是经手嘉德2000年从美国征回的翁同龢藏书,八十余种,转让给上海图书馆,这是迄今为止,国家从国外收购到的一批数量最多、品相最好、种类最全、文物文献价值最高的珍稀古籍善本书。
>>谈收藏
鉴定收藏有据可依
记者:古籍善本的鉴定收藏是否有法可依?
拓晓堂:版本鉴定和收藏有一套基本的方法,行款、序跋、字体、版式,收藏印鉴等之外,还具有一些硬性指标。古籍鉴定方法和标准很明确严格,是坐冷板凳可以学得来的,而某些门类的收藏,要靠感觉,坐冷板凳也学不来的。如古籍可以从纸张工艺、刻工、版权标志等硬性指标来识别。中国纸张工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粗到细的过程。通常我们说宋纸二指宽,唐代的时候可能达到三指宽,这是一个工艺发展的过程。刻工是上个世纪初学者的一个重要发现,并做出了历史宋元刻工表可以查询。
同时,版权页在中国产生得很早,中国古代也有防伪标志,比如说刻钟鼎等复杂的图案,版刻的时候难以模仿。这些都是鉴定收藏古籍,应该掌握的方法和依据。
记者:古籍善本的分类主要有哪些,哪种类型收到市场表现较好?
拓晓堂:中国古籍善本在汉代就有分类,到清朝分为四部,《四库全书》就是标准,将中国古籍书按内容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嘉德在最初就采取了四部分类的原则,但在征集的过程中由于种类分布不均,将数量较大的种类提取出来单列,如书信、包括公函、私函等为书札类。这也是市场目前表现较好的品类,其实还是依靠拍品自身文物、文献、文化、艺术价值说话。
记者:给藏家的投资建议?拓晓堂:我先根据藏家的知识结构,有些人喜欢历史、艺术,不同的基础和爱好选择不同藏品。“大财小用”很重要,以自己的经济实力关注一个可以掌控的门类,这样收藏精、准,更加得心应手,更有独到的收藏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