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8艺术区
艺术区租金热议
2012年11月2日,798艺术区时态空间负责人徐勇发布了一条微博:“#抗议简单粗暴798#:昨半夜1点798物业突将时态空间四大门锁死并派人值守,致今晨工作人员无法进入,原因是年初租金大幅上涨房租没谈妥。十年来时态空间在798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798长期存在厂方、政府、艺术空间艺术家三者间利益关系不平衡的深层次矛盾,矛盾不解决798绝无良性正常发展的可能!”一时间,转发者众。评论也基本上一边倒:支持徐勇,抗议798物业乱涨价。随后,徐勇在11月21日下午,召集了部分与798艺术区存在租赁关系的艺术家与艺术机构在园区内就如何与798艺术区物业建立协商机制进行了会谈。
798物业部门针对徐勇之前所说的,“贴通告原因是去年底空间与物业旧租房协议到期,新协议房租价格上涨2.5倍,年初以来一直未谈妥”作出了如下解释,“时态空间的租金基本上是798房租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由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物业方在原本房租已经大幅优惠的基础上,签订优惠协议对徐勇2009年的房租又给予了大幅减免,这个幅度是园区之最。这份减免优惠协议的有效期是2009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而2010年——2011年徐勇先生并未履行双方租赁合同约定的义务,拖欠了巨额房租。物业方进行了多次催缴,截至到目前为止,徐勇先生仍未支付该笔欠款。”
图片资料
看798艺术区在艺术与商业间权衡
一起简单的房屋租金纠纷最后走向诉诸法律,这让艺术机构和企业的矛盾越陷越深。双方都有口难言百般无奈。作为艺术家或艺术机构,因为自身的艺术影响力和贡献吸引了国际及国内各界关注的目光,带动了798艺术区的实际经济效益,认为应该享受艺术区的优惠减免政策也在情理之中,而作为艺术区,798艺术区属于一个具体的工厂企业,艺术区的所有权与管理权目前都属于该企业,这是一个纯粹的商业机构。企业和艺术家都有自身的利益诉求。企业以自身盈利为目的,不会因798艺术区的社会公共需求和国际影响力而出让自己的利益。这个问题似乎普遍无解,韩国的“明洞”如是,纽约的SoHo和Chelsea也如是,虽然纽约的艺术家开始退到布鲁克林,但不能保证布鲁克林就不是下一个soho。
看似无解的问题恶性循环下去,到头来只会让798沦为纯粹的商业区,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最有文化标志性的22个城市艺术中心之一的美誉也将沦为空谈,艺术家和机构虽然可以再寻找下一个798,但越来越边缘的地段和理想与现实无法共生的现状也让艺术家和机构颇感尴尬。
艺术区商业化发展,艺术家和机构撤离,这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但艺术才是艺术区的核心。艺术区发展到今天,我们不得不去追溯它的起源,从中找出艺术区现状的因由及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宋庄艺术区
艺术区起源美国
艺术区现象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当时美国很多城市的中心地区成为穷人和非白人种族聚居的贫民窟,有钱人和白人则大多居住在郊区。贫民窟生活艰难、暴力横行,就像城市的一道伤疤。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开始,市政府鼓励中产阶级返回市中心居住,并实施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例如减免进驻企业的税收、翻新建筑、建立文化机构、吸引艺术家等等。这样,文化机构与艺术家的出现,也就奠定了艺术区的基础。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一百余座美国城市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区。
作为城市规划组成部分的艺术区,它的建设获得了联邦政府的支持,联邦政府通过商业部的经济发展署,为艺术区提供资金,完成原有建筑的改造翻新,建设新建筑与相应的配套设施和公共设施。此外,州政府和当地市政府,也都不同程度地为艺术区提供了资助。艺术区为城市生活带来了一连串的连锁效应:艺术区所在街区的形象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酒店、饭店、咖啡馆等服务行业纷纷在此开张营业,大批游客被吸引到艺术区来游览参观。
图片资料
城市改造为艺术区建设的根本目的
在艺术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可以提取出这样几个关键词:首先就是城市改造,这是艺术区最根本的目的。混乱的贫民窟是城市的负担与隐患,而建立艺术区,是城市去贫民窟化,走向中产阶级化的一种手段。那么,与之相关的就是政府主导的城市规划与建设行为,政府在建立建设艺术区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集中体现在提供政策引导与经济支持的方面。
艺术区的建立意味着文化的复兴,而艺术作为文化中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部分,其作用显然不容忽视。但是,艺术区实际上是艺术与文化的消费区,而并不尽然是创造区。它是多种文化机构与公共设施的集合体,以洛杉矶市中心的艺术区为例,那里就集合了沃尔特-迪士尼音乐厅、MTA巴士大楼、天使圣母院、当代艺术博物馆、科尔本表演艺术学院等多元化的文化机构。而诸如博物馆、画廊、图书馆、艺术院校、音乐厅等文化机构,为艺术区吸引了定居者和旅游者,同时又带动其他行业的进驻与发展,例如电影院、舞厅、咖啡馆、饭店、时装店等等,这为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也为城市创造了更多的收入。
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区可以被看成是一个文化商业综合体,以文化艺术来带动经济发展。之所以称之为文化与艺术的消费区,是因为前来这里居住和游览的人们是在艺术区里消费文化与艺术,而艺术区本身也正是最大的文化艺术消费者,它将艺术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手段与方式。
艺术区必然商业
有不少人对于北京798艺术区目前的现状感到不满,认为那里太商业了,其实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艺术区必然商业。798的情况也可以说是一个特例,因为它经历了艺术家群落与艺术区两个不同的阶段,两种不同事物先后在同一个地方发生。这里也就引出了一个矛盾,就是以文化艺术消费为主的艺术区,是否能与文化艺术创造为主的艺术家群落和平共处的问题。
不可否认,商业与艺术分属人类社会生活的两个不同层面,两者所需要的土壤并不相同,甚至在某些时候有所抵触。在大多数情况下,商业或多或少都会对艺术的创造力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伤害,而在美国艺术区发展成熟的城市里,艺术家工作室的所在地,也确实与艺术区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或许这是一个必要的安全距离,正如美国学者理查德-弗洛里达(RichardFlorida)所言,文化的创造体与文化消费体之间保持距离会更好,只有在具有极大宽容度的城市除外。
北京地区的艺术产业聚集区主要有798艺术区、草场地艺术区、宋庄艺术区、观音堂文化大道、酒厂艺术区、22号院、环铁艺术区、1号地国际艺术区等。根据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大致呈现出三个类型的特点:
观光型:798艺术区
798是北京市政府认定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之一,也是艺术领域里的一个重要品牌。从首批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工作室入驻,到2003年以后持续两年的拆迁危机,2007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再到2008年的市场萧条,如今的798挺过十余载的坎坷历程后,终于建成了国内首屈一指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成熟模型,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关注。
光环笼罩下的798历来也是人们争议的对象。在07年之前,798汇集了许多艺术家,它独特的原创建筑与艺术氛围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对艺术爱好者前来,画廊也纷纷入驻。随着管理机制的转变使其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798逐渐变成了类似于故宫和王府井那样的旅游景点。目前的现状是:资金的增多改善了基础配套设施,但房租越来越高,艺术家越来越少;地价飙升使艺术区沦为商业秀场,餐厅、商店、小商小贩越来越多,画廊却越来越少;久而久之,观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真正来欣赏艺术人的越来越少。
拆迁型:宋庄艺术区
北京市另一个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便是宋庄。从1993年开始陆续有艺术家搬到宋庄租房。1995年10月,北京圆明园画家村解散后,部分艺术家搬迁到宋庄。到2006年规模已经达到1000人左右,宋庄开始被称为“画家村”,成为中国最大的一个原创艺术家聚居群落。由原来的单纯由艺术家居住,逐渐发展成为艺术家、画廊、批评家和经纪人等共同形成的艺术聚集区。
随着2012年艺术品产业博览会的举办,使相对封闭的宋庄艺术区受到外界的关注,宋庄艺术区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声势浩大的博览会更像是招商引资的展销会;以原创基地闻名的艺术区却令行画大行其道;当代艺术家的集聚区内难觅当代艺术的行踪;通过艺博会宋庄获得了数百亿的资金支持,但宋庄艺术家却依然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仍然面临着房租和物价的飞涨,以及被拆迁的威胁。宋庄曾经是艺术家们的乌托邦,宋庄的商业链也是由艺术家带动起来的,受益最大的是当地的居民,但是,艺术家生存的空间却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们开始逃离宋庄。
沉寂型:观音堂文化大道
北京观音堂文化大道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乡,创建于2005年,一期工程于2006年6月正式开街,逐步发展成为以油画艺术为主的当代艺术品经营区,成功地引进了国内外高品位、有实力的50多家画廊入驻。区内配套设施十分完善,设有适合中西方不同文化特点的公共艺术区、360度全景观公共艺术区展厅等,适合举办中小型拍卖、艺术展、酒会等活动,使之与画廊一起构建优越的文化交流环境。
如今,有“中国第一条画廊街”美誉的观音堂文化大道,拂去了头顶上的华丽泡沫,街道人影冷落,画廊纷纷关门。当初入驻的50余家画廊,现在只剩下不到20家。除了几家古玩店和行画店苦撑着门面,几乎看不到专业画廊的身影。巨额的投资只能用“鸡飞蛋打”的惨状形容了。此外,其他艺术区也相对陷入沉寂,难复昔日的辉煌。
从历史上看,凡是刻意打造的艺术区都没有成功的先例,纽约SOH0区、伦敦的费兹洛维亚、法国的左岸艺术区都遭遇人去楼空、经营惨淡的困局。艺术创作者不可避免地要寻求租金低廉并且宽松自由的创作空间,然而当艺术家“组团”将一片几乎没有商业价值的区域变成具有创意的人文景观时,总是会吸引来嗅觉敏锐的艺术商人,随之而来的便是商业开发,艺术区就会从艺术群落演变为市场化的商业区。
目前,在我国,政府更为直接的介入艺术区的管理。政府掌握着大量的资源,包括土地、财政、行政许可等,政府是产权的所有者,艺术家、画廊及其他艺术机构只能是租户,艺术区未来的命运也都掌握在政府手中。有了798艺术区这一“成功”的典范,地方政府介入艺术区的管理更是信心倍增,大刀阔斧地将已经逐渐发展成熟的“艺术区”纳入“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版图,对区域内的软硬件设施进行规划、改造。
宋庄本来也是一个自发的区域,有着较为光明的发展前景。现在对它的刻意打造,如果方向错误,绝对会损伤宋庄。艺术家倘若纷纷远离,艺术区就只会沦为一个“空壳”。把宋庄的艺术当作模式化的文化产业来催肥,只能使宋庄的艺术更加浮肿、空洞。再者,科技发展是取代的过程,而文化的发展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创意是文化产业的核心,也是艺术区生存的必要条件。所以艺术区的形成更需要靠一定的时间聚集、沉淀,让艺术家在既定的区域内充分发挥其创作才能。其他艺术区的规划与发展亦是如此,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说,即便造好了华丽的鸡窝,鸡也不一定愿意在里面下蛋。如果真心为艺术区的长远发展着想,不仅要从地理、交通、商业、学术等综合因素去考量,更要从艺术家切身的需求去考量,切勿让“鸡飞蛋打”的惨剧重复上演。
艺术区发展建议
建立一个政府、企业和业主间的协商机制,在涉及园区重大利益的决策(比如涨房租、清退大客户、展览审查、业态结构)上要经过由园区代表参加的艺术委员会的咨询程序。
让企业的厂房所有权和艺术园区的管理权分离,逐步实现管理监督体制的社会化、公共化,由政府或基金会与企业签订长期整体承租合同,由政府或基金会对艺术区进行统一管理,然后给艺术家以优惠政策。
成立艺术家、艺术机构团结自助委员会,定期与物业沟通,确保双方有协商机制。虽然反对声音也有,譬如政府介入会使商业化沦为行政化等等,但改变总是要有的,有协商才不会原地打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