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贾平凹介绍自己写作新书的过程。当日,贾平凹的新书《带灯》在北京举行发布会。中新社发崔楠摄
中新网北京1月10日电(记者张中江)著名作家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新作《带灯》10日在北京首发。他表示,面对中国的当下现实,作家要真实、真诚地呈现底层生活。
1月10日,贾平凹介绍自己写作新书的过程。当日,贾平凹的新书《带灯》在北京举行发布会。中新社发崔楠摄
贾平凹近距离“写实”:接触基层忧心忡忡
《带灯》以一个基层女干部“带灯”的视角,为读者描绘出一批乡村干部与基层百姓的人生百态。“带灯虽然孤芳自赏,却不得不每天面对鸡毛蒜皮的麻烦。她最后的悲剧不仅是个人,也是这个时代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管士光如此介绍说。
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著名评论家潘凯雄是《带灯》的第一读者。他表示,这本书开创了贾平凹个人写作的众多“第一”。在这部作品里,以前曾用过的夸张和变形手法没了,有的是非常近距离的“写实”。这在当今整个文学创作中,特别是成名作家,“是不大干的事情”。
贾平凹表示,自己在书中写主人公的日常生活,考虑到中国最底层社会的现实感。为什么会这样写?“我觉得目前改革开放到这个时期,社会转型阶段,基层确实有很多危机,人性的东西也集中爆发,有许多值得人们关注的地方。作为在文坛上写了几十年的作家,我受到的教育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且要有担当、有责任感。”
写完《古炉》后,贾平凹跑了很多社会底层的地方,看到很多问题忧心忡忡,于是想把感受表达出来。
“我觉得对一个作家来讲,尤其是面对中国目前的现实生活,要真诚地呈现底层生活,真实、真诚地表达,才能把这个东西贡献给读者。”贾平凹如此说。
与真实“带灯”的友情:经常在短信里讲述生活定期寄东西
与《废都》等作品中围绕男性展开故事不同,贾平凹此次尝试将女性作为中心人物,主人公原型则来源于他身边“综治办”的女干部。
在本书的后记中,贾平凹如此写道:“她经常与我联系,在短信里讲述她的生活和工作。她还定期给我寄东西,比如五味子果、鲜茵陈、核桃、蜂蜜,还有一包又一包乡政府下发给村寨的文件、通知、报表、工作规划、上访材料、救灾名册、领导讲稿。有一次可能是疏忽了吧,文件里还夹了一份她因工作失误而写的检查草稿。”
贾平凹说,后来自己和“带灯”成了朋友,互相通电话和信件,交流很多。“她不是追求名利的人,喜欢看杂志,看得最多的是《读者》。她的智慧完全是自身的。”
“她平常的生活我为什么感兴趣?作为一个女人,那么有文化,很清高的,走的时候背一个书包,装两瓶矿泉水,买两个粽子就走了。这种生活方式其实挺好的,咱们现在在城市生活,顾及的东西太多。”贾平凹说。
他还表示,这位朋友允许自己随便写,书中很多故事是她提供的。当然也有在陕西、河南等地接触的其他故事,以及自己老家的故事,“没有那个原型就写不出来,但原型变成小说就是两码事了”。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贾平凹答问时表示,每个人都有权力通过网络、微博表达自己对社会的看法。但这是有能力的人完成的,不一定人人是这样。作为作家来讲,既然是写东西的,应该在作品中表达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当然也可以直接面对社会说好多话,但是更多地用作品来回答”。
链接:
贾平凹新作《带灯》讲述基层女干部生存状态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电(蒋涛)中国乡土作家贾平凹10日在北京举行新书发布会时透露,新作《带灯》首次尝试女性主角,以自己身边基层女干部为原型,讲述发生在樱镇综合治理办公室,这一中国基层矛盾最为集中的地方发生的故事。
贾平凹在《带灯》后记里回忆自己与基层女干部的相识。他写道,她(女干部)经常与我联系,在短信里讲述她的生活和工作,还定期给我寄东西。“有一次可能是疏忽了吧,文件里还夹了一份她因工作失误而写的检查草稿”。
这样的相识让贾平凹了解到中国基层女干部的生活与工作,也让他萌生了创作《带灯》的冲动。
“深入乡镇政府,知道那里的生存状态和生存者的精神状态,我的心情很不好。既然不能女娲补天,那也得杞人忧天,或者因为我是共产党员吧。”贾平凹说。
《带灯》电子版10日也同步上线。“联手合作开发选题价值的新模式,是为了迎合读者不同的阅读口味”,本书出版方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管士光认为,传统出版企业与新兴网络平台联手,不仅是一次新的尝试,也是自我的突破。(完)(来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