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博会
对比去年结束的香港艺博会,国际化,是多数中国画廊,也是中国不少艺博会策划者心中的理想,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通往这个理想的道路上,往往横亘着如许之多的困扰。高额的关税、审查制度、拍卖行的直接介入都使国内艺博会的国际化之路走得十分坎坷。而放下身价,走低端市场,又怕从此再也回不到高端的行列,国内艺博会的国际化,势必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窘境。
国内艺博会
不断变化的市场,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各个市场的优劣势也在不断转变。著名国际艺术策展人、艺术经纪人、出版人程昕东对目前的市场环境状态堪忧,他认为:“特别典型的上海世博会以前有一个上海艺术博览会,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开始期待很高,正因为我上面谈到的这些技术问题,现在衰落得很快。从08年以后,反而香港艺博会五年到六年时间,目前唯一对亚洲艺术博览会最看好的就是香港,就拱手把这个平台让出去了。香港的经济社会环境有服务,各个方面的服务,而且他们各个方面服务的态度,让国外的参展单位感觉到很舒服,在我们这儿是不容易的,再加上刚才我谈到的这些问题。肯定香港自然就在这个位置了。至于未来,如果我们不看到这些问题,不马上采取一些措施,未来全球化过程当中,最起码有一些我们已有的优势都会由于这些问题消解掉。北京恰恰是中国文化中心,各种条件都有,传统文化的积淀,文化遗产肯定比香港要好很多,比周围哪个地区差五千年文化积累浓缩到这儿的时候,但是却成不了一个国际交流对接的真正平台?”
税务以及审查制度
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中心负责人程昕东(北京画廊协会首届会长),在谈到国内艺博会越来越本土化的问题时讲到:“我们的关税这么高,怎么可能能够吸引国际上好的画廊来参加呢哪怕是降低了6%,毕竟全部加起来还是24%的各种税收,香港是零,台湾五点五,新加坡是七,所有的税加起来,竞争性就不够了,再有我们有政治审查制度,进来的作品,展什么有一些作品稍微涉及到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就不让展览,种种的情况,国外的画廊来中国试水,参加这个活动,就受到某种体制上的障碍,同时确实实实在在地说,我们并没有拥有一个真正的收藏群体,也没有一个自觉的消费文化艺术的一个阶层。即便有一些个案,有一些人,但是他不是一群人,量不够多,怎能支持一个艺博会的成长和发展”
彻底向拍卖行投降
21世纪的开始几年,是世界艺术博览会时代的开端,仅仅纽约,就有8个艺博会,艺博会的泛滥使得艺术界出现所谓的“艺博会疲劳症候群”。参展画商在展品素质,销售速度,以及付款速度上,都与拍卖行旗鼓相当,这些因素吸引了原本可能出现在佳士得或者苏富比夜拍上的艺术品,超级画廊基本都在此设摊,因为最好的艺术博览会能吸引最好的藏家,而藏家参加艺博会级画廊基本都在此设摊,因为最好的艺术博览会能吸引最好的藏家,而藏家参加艺博会的理由,则是因为顶级画廊都在此设摊——此所谓经济学的良性循环。
艺术品市场主要由画廊为主的一级市场和拍卖行为主的二级市场组成,全球各大成熟艺术品市场中都是一级市场占主导地位。在中国,却有至少七成市场被拍卖行掌握,画廊发展缓慢。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规模已全球第一,全球十大顶级拍卖行占据五席,却几乎没有世界级画廊,更不要说艺博会。艺博会在内地普遍遭遇水土不服。其中一个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内地以拍卖为代表的二级市场非常强势,强烈冲击着画廊、博览会构成的一级市场。一级市场的突围、发育问题,也许正是艺博会要在中国办好的核心问题。
香港艺博会
香港艺博会是何发展状况
香港的收藏家们尚未做好接受国际艺术市场的准备,而此前的香港国际艺术展又忽视其地域特性,致使其饱受批评。而今年,巴塞尔艺博会的组织者称参展的画廊有超过50%都来自亚洲和亚太地区——尽管这中间有一些是西方国家的画廊在亚洲成立的分部,诸如高古轩和白立方,这两间国际大画廊最近在都香港成立了新画廊。而且因为展览的分区规则,实际上参展的亚太地区的画廊应该更多——在四大展区中,“亚洲视野”由47间亚洲与亚太地区画廊组成;然而在主展区的171间画廊中,亚洲画廊所占的比重仍然从去年的40%上升到了2013年的43%,远远高于其他的国际艺博会。
国内艺博会
此次艺博会也更加注重那些较早的艺术作品——一方面是为了迎合当下艺术市场回避当代艺术的趋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体现巴塞尔艺博会更注重历史性的展出,不过此次艺博会明显更侧重于亚洲艺术。例如,今年新增的来自台湾的大未来·耿画廊,以亚洲现代艺术大师而闻名;另一家新增的画廊是德里画廊,他们将展示现代印度艺术家的作品。洛杉矶的布鲁姆和坡画廊(Blum&Poe)和纽约的McCaffreyFineArt画廊将会展示二战后的日本艺术作品。
作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而且是免税的天堂香港,依然放缓了国际化的步伐,所以我们国内艺博会也不应着急国际化,稳扎稳打才是硬道理。
国人审美口味需要慢慢培养
2007年8月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了全球艺术市场的发展,西方的画廊开始进入香港,合作代理中国艺术家,口味的差异正在变化。对于国内的艺术机构要进入更大的市场环境,是否也存在口味的调整“艺术北京”执行总监董梦阳讲到:“有时候我们在谈国际化的过程中,想到一但国际化好像是八国联军全来了,感觉比较国际化。在中国今天这个阶段,很多东西在操作层面上可能更容易一起来借鉴他们的国际化的标准,国际现代化的标准,内容方面更是需要我们这儿的人的需求,但是你要不是本着这么一个想法就很难生存,你总是弄点儿外国人需求的或者是那儿的人需求的东西,这件事情就不靠谱。包括艺术也是一样,这儿的人们能够接受,愿意接受的东西,要一点、一点来。我不是说西方的东西不好,西方的东西,恰恰相反,西方的近代文明,他们的贡献有时候比我们还大,但是大家一下难以接受,中国人很多人没有看到印象派,现代主义那些伟大的作品。还没有见到过,见到了可能还无动于衷,因为很多东西是需要一点点地来的。可能在接触他愿意接触的艺术,愿意接触他能读懂的艺术,本民族或者是跟东方文化有关系的东西,逐渐地接纳一些更多的艺术品,这需要一步、一步的培养。因为我们在这么一个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这么一个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我们软件严重滞后,教育严重滞后,这种东西又不可能让你迅速的,也像我们的GDP那样追赶,它就是需要一年、一年日积月累的,甚至一代、一代的改变,改变我们人的素质,这样我觉得才是。我觉得没关系了,既然我们晚了,我们上路重要,一点一点来。
现在“艺术北京”还有1/3是来自于海外的画廊,但是我们需要的是今天我们从文化角度讲,西方的艺术,尤其当代艺术对我们来说接受起来真是难上加难,完全有点儿天方夜谭,对中国的受众来说,这是一个现实的情况,这些画廊来了,西方的画廊很重要一点,人家来不是传播文明的,是做市场来了。这是直接的目的,要销售。中国是有钱了,满街的好车,但是没有人买他们的艺术品,没有人认识他的东西,不能说曲高和寡,是大家还对不上。
学习国外同行先进经验
另一方面我们又需要他们的操作,我更希望行业通过学习对方的经验提升自己。我们也是这么一个空间,人家也是那么一个空间,为什么有那么大的产值,有那么大的能量呢?这里面有很多操作层面的价值和技术含量在里边。所以我倒是觉得未来有了北京画廊协会,是否可以请一些画廊来做讲座,来这儿参与,大家同场来交流,就像我们的足球一样,我们特别的希望跟巴西队踢球,给你一百万美金,能跟我踢场吗人家还不跟你踢,给你四百万还不踢,没有办法,花多少钱都不行,请不来,咱们特别想和一流的球队过过脚,长进长进,我觉得我们感谢今天中国的大环境,其实是可以吸引很多行业人员来的。足球是另当别论了,中国很多西方一流的画廊愿意来到中国,我想下一步会做一些标杆性的画廊,请一些过来,和我们的行业做一些交流,做一些讲座,协会未来也要做很多这种教育,这种教育不仅是对收藏界,还是对行业的教育,要讲授这些东西,使我们的行业发展起来,使行业自信起来,把行业发展起来,艺术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未来会要做这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