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京剧经典传统大戏电影工程,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为保存、传承优秀传统艺术而实施的抢救工程,也是留住经典、再造精品以遗后人的文化工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项宏伟的工程把京剧《龙凤呈祥》作为试点剧目的首选之一,应属优中选优,无疑会得到京剧界内外的普遍赞同和欢迎。
在数量众多、丰富多彩的京剧传统剧目中,《龙凤呈祥》是一出公认的经典名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而且历来以喜庆吉祥著称,多年来名家合作,深受观众的喜爱,久演不衰,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录制了460出名剧,其中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的不同演员组合阵容的《龙凤呈祥》就有5个版本。近年来,每逢年节庆典,此剧更是成为必不可少的应节好戏。
京剧《龙凤呈祥》,又叫《美人计》、《甘露寺》、《回荆州》。讲的是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周瑜为了向刘备索取荆州,设下“美人计”,以孙权之妹尚香为诱饵,把刘备骗到江东作为人质。但计谋被诸葛亮识破,于是将计就计,让赵云保着刘备前去招亲。到了东吴,按他授予的锦囊妙计,通过乔国老穿针引线,在甘露寺相亲取得吴国太的好感,结果弄假成真,刘备不仅娶了郡主孙尚香,而且“夫妻双双把家还”,返回荆州,“美人计”反倒成就了一段好姻缘。
历史上,刘备和孙权之妹成婚,史书《三国志》中有所记述,但非常简要,并没有提到设“美人计”之事。后来,《三国志评话》有了较多的描写,出现了周瑜设计的环节。戏曲在京剧之前,曾有元杂剧《两军师隔江斗智》,内容与《三国志评话》大体相同,更突出了诸葛亮的智慧。到明传奇《试剑记》和清代钞本传奇《锦囊记》等,已开始参照小说《三国演义》的内容,再到京剧《甘露寺》,就更贴近小说《三国演义》描述的故事了。小说作者罗贯中依据有限的史料,广泛吸取民间三国故事(包括评话和戏曲)的营养,充分发挥作家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把孙、刘联姻的前后经过,通过54、55两个回目的篇幅,描绘得一波三折,层层递进,曲折生动,为后来的京剧提供了完整的故事框架和鲜明的主要人物形象,奠定了深厚的文学基础。
当然,有了好的文学故事,要成就一出好戏,还需经过文本改编和表演艺术家的舞台创造。
从小说到京剧,最大的改变是政治事件被喜剧化了。《龙凤呈祥》的内容,虽然描述的是孙、刘联姻,实质却是两个军事集团的明争暗斗,一场针锋相对、暗伏杀机的政治较量。但京剧的作者却巧妙地变换了创作的视角,以百姓朴素的眼光看待政治事件,把政治斗争作为故事的背景,重点描述贴近百姓生活、也是他们更感兴趣的提亲、相亲到成亲前后的过程,以及其中体现出的世故人情,这样一来,故事的着眼点就发生了变化,结亲、办喜事成为主线,政治斗争的严酷性被淡化了,人情、亲情乃至家庭气息浓厚和突出了,戏也就随之形成了自己有别于原著的新的喜庆的情境氛围。与此同时,作者还非常善于开掘故事本身所蕴含的喜剧因素,鲁迅说:“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孙权和周瑜要讨还荆州,不通过外交和军事途径斗智斗勇,却用亲妹妹设什么“美人计”,实在是不高明,很荒唐,这就构成了“无价值”的东西,《龙凤呈祥》的作者恰恰抓住了故事的这一特性,层层“撕破”,渲染和夸张情节中包含的喜剧性,让舞台上形成了笑料频发的喜剧效果。
《龙凤呈祥》故事生动,人物众多,生、旦、净、丑行当齐全,为表演艺术家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原剧出现于清代末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伴随着京剧艺术的成熟和发展,一代又一代的大师、名家合作,不断地锤炼、加工,流派纷呈,相映生辉,使之成为一出重要角色人人有戏、步步精彩、场场有笑料,唱、念、做、舞都有看点的,能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审美愉悦的好戏。按现在流传的北派演法,马派饰演的乔玄已成为范本,马连良先生不仅以精湛的演唱技艺使乔玄从非主要人物上升到一号角色,而且剧中的唱段“劝千岁”不仅是马派也是京剧演唱艺术的经典之作,在民间广为传唱;从梅兰芳、程砚秋到张君秋先生等旦角大师饰演的郡主孙尚香,同中有异,通过各自对演唱的精微处理,显现着不同流派的多姿多彩;许多老生名家曾经饰演剧中的刘备,各具风韵,谭富英先生的演唱酣畅淋漓,表演贴近人物,广受推崇;还有净行的孙权、张飞,小生行的周瑜,老生行的鲁肃,武生行的赵云,老旦行的吴国太,丑行的乔福、贾化等,无不经过历代名家的精心创造,为全剧增色生辉,共同铸就了一出经典大戏,也是一部传统艺术的珍贵遗产。
剧目是剧种艺术的载体,是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为了使经典剧目和其所汇聚的传统艺术精华得以保存,提高传承水平,拍摄京剧经典传统大戏电影工程以严格、严谨、严细的工作态度,对剧目精挑细选,剧本整理在保持原貌的前提下审慎润色加工,经过了艺术家和专家的反复论证,演员阵容强强联合,要求能够代表当前的一流水准,并且精心排练、试演,接下来还要通过巡演在实践中磨合,广泛听取专家和观众的意见,做进一步的锤炼,为拍摄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时代和科技条件的限制,京剧经典大戏过去拍摄成电影的屈指可数,远远不能满足传承和观赏的需要,遗憾不应延续,人们有理由期待拍摄京剧经典传统大戏电影工程,实现当代的历史使命,让经典大戏在舞台和银幕焕发新的活力和光彩,促进京剧艺术的振兴与弘扬。
(作者系天津艺术研究所名誉所长、天津戏剧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