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文化衍生品呼唤点金手

文化衍生品呼唤点金手

2013-01-30 10:13 文章来源:新华日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在这里买一件特色商品,就等于把苏州博物馆带回家。你看,这些丝巾、台历、折扇、瓷板画、T恤衫,它们的包装图案、设计元素、文化内涵都来自馆内藏品。”苏州博物馆利用馆藏品开发出各类文化衍生品,一年销售收入超过160万元。

“博物馆利用馆藏资源开发文化衍生品,在传播特色文化中,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苏州博物馆副馆长徐亦鹏说。这一“靠山吃山”的做法,引起了同行的纷纷效仿。与苏州博物馆一街之隔的昆曲博物馆、苏州拙政园、苏州历史老街平江路,都在尝试走自主开发文化衍生品的道路。

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是,由于大多停留在文物复仿制品、旅游纪念品的低端层面,博物馆文化衍生品开发同质化严重。国家文化部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各类博物馆虽然多达数千家,但文化产品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的只有区区5家,与国外知名博物馆动辄上亿美元的文化衍生品收入相距甚远。在南京,各类博物馆、美术馆、纪念馆有50余家,但令人眼睛一亮的文化创意产品寥寥无几。

“国内外知名博物馆专门组建有创意产品设计团队,相比之下,我们苏州博物馆的研发能力还很弱,目前仅有3名设计人员专职从事产品开发。”徐亦鹏介绍,在专业人士的“点金手”下,一些知名博物馆的文化衍生品早已延伸到服装、玩具、家庭装饰、音像书籍、网络游戏、食品饮料等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比如,以文化创意产业闻名的台北故宫博物院,仅是利用馆藏品“翠玉白菜”,就开发出超过200种的文创衍生品,仅此一项年销售就超过2000万元。江苏博物馆众多,平均每20万人就拥有一座博物馆,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如何依托特色馆藏资源,形成规模化的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加快推进我省文化产业大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坚持创意优先,是博物馆文化衍生品取得市场认可的前提。”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联合会会长汤钰林表示,文化创意产业要注重创意与实用性的结合,将产品开发融入衣、食、住、行各个方面,把那些摆在玻璃柜里的文物,“变”成生活中必备的日用品。对于初次走向市场、缺乏相关经验的博物馆来说,不妨引进社会力量,建立完整的市场化、品牌化运作体系,实现市场销售、设计开发、产品推广的专业化操作。本报见习记者陈雨薇本报记者李仲勋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