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左起:胡晓媛、段建宇、凯伦·史密斯)
女性艺术家“段建宇、胡晓媛双个展:醍醐”近日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开幕,凯伦•史密斯担任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不同以往的展览思路,此次特邀两位在中国当代艺术中具有鲜明艺术特征的新兴女性艺术家参展,通过呈现截然不同的创作思路、语言及内容,旨在通过对话的方式带给观者不同以往的视觉和内心体验。
段建宇:绘画与现实
与男性艺术家的绘画相比,段建宇的画面没有强势的权力感,取而代之的是丰富和醇厚的质感,用色时而强烈,时而淡雅,画面常带有一丝幽默和反讽的意味。对于第一次在美术馆做展览的段建宇来说,此次展出了自2008年至2012年创作的作品,包括其独特的文本绘画、姐姐、回家等多个系列作品。从开始绘画到现在,段建宇一直关注着绘画的本体讨论。从表现主义出发的她,发现西方的绘画方式并非是自己由内而外的表达,她需要在艺术创作中,重新建立起自己的绘画结构。在历经自身对绘画的重新认识后,段建宇渐渐开始了由主观出发的画面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探索中。她在画中描绘的是她创造的世界,并以小说家的口吻,择取身边的人与事,运用或平铺直叙、或插叙补叙、重叠等修辞方式,使绘画作品处于完全陌生的语境,进而传达出不同以往的情感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她的文本作品,段建宇认为绘画不应只遵循生活反映论,于是文本作品的出现很好的满足了艺术家对绘画在看与被看中所构设的某种通道,即如何通过文本将观众带入段建宇式的绘画思考。“因为我喜欢在绘画里编故事。但是我知道通过绘画本身很难传达这些故事,需要建立这种文本和绘画的形式...”。有趣的是,段建宇通过绘画来讲故事的方式也颇具颠覆性的,当我们非常仔细观察她绘画的时候,会发觉某些场景是错位的、奇异的,可能这些在现实生活中是看不到的。但其实它们来自于艺术家对故乡的留恋和追忆在画面中的体现。本次展览也是希望通过对其每个系列具有代表性作品的整体梳理,给予大众进入艺术家感知世界的独特艺术视角。
胡晓媛:创作从感动开始
相比段建宇艺术表现显现出的综合叙述性,胡晓媛的艺术带给观者的感受则是相对具体和明确的。正如她的录像只会将镜头对准某个人,抑或某个物,延展出的任何声效也只是将那一瞬间的存在感无边的放大,再放大。胡晓媛的创作通常不会去强调创作形式的本身,所有的作品都有非常强烈的悟性和在场感。通过她的艺术,接触她的观众,或许就能共鸣潜藏于物质表象之下的隐秘的意义。
胡晓媛对细节的记录都源于它们自身带给艺术家的内心触动,所以她的作品也是由这一感动开始——感动从何而来,又将去向何方?进而便演化为艺术家对其带有哲学化倾向的深入思考。胡晓媛的创作正如她自己所言,过程远远比我们所能看到的结果更为重要,而这一过程是艺术家思考的驿站,而每件作品都只是做一个短暂的停留。“我们就生活在哲学的世界里,你想或者不想,它都在那里...”。所谓任何思考都存在着不同的出口,胡晓媛希望观者在观看作品的时候都能找到自己的角度和立场,不要觉得它晦涩,看到作品中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才是最重要的收获。
上海外滩美术馆将两位年轻女性艺术家作为2013年的开年展,一定程度上释放出了未来美术馆在展览规划中的些许信号。策展人凯伦•史密斯在中国的生活已超过二十年,在她看来,中国女性艺术家的比例远远低于男性,客观上可能会轻视女性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上的能力。而对于本次参展的两位女性艺术家,她们都有着各自成熟的艺术表现方式,这或将成为美术馆在女性艺术研究方面的新起点。而在年轻艺术家展览扎堆儿的当下,凯伦认为只有沉下心来去真正分析艺术家的作品,梳理艺术脉络,才是对推广年轻艺术家最有意义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