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民间藏品体现地区民俗风情

民间藏品体现地区民俗风情

2013-02-19 08:12 文章来源:东阳日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首席记者吴旭华

蒋有军的近千件民俗藏品,有相当部分反映了画水地区百姓生活、生产的变迁,洋溢着浓郁的画水风情。

一是各种证照。比如临时通行证、国民身份证、学生毕业证,还有各种经济收据、政治文件。这些证件,大部分是蒋有军从义乌的收藏市场上淘来的,少部分从乡邻手上收得,他自认为最有价值的是一张民国时期的贸牛证。据考证,画水镇的黄田畈三月三庙会,当年是轰动江浙赣的主要庙会之一,庙会上最有名的就是耕牛交易。到抗战时期,黄田畈的耕牛市场已经演变成华东第一牛市。当地百姓盛传:“上桥头卖猪娘,下桥头卖牛娘,桥头屋卖婆娘(指纺织品)。”1980年《浙江日报》刊发报道称黄田畈三月三,“一天的营业额,相当于杭州一个农贸市场全年的营业额,光是耕牛的交易额就达300多万”。这卖牛证,就是颁发给做牛生意的人的证件。做牛生意的中介,被称为“牛牙郎”,他们对卖方尽挑牛的缺陷,以便卖家低价出手;在买方面前则对牛大加赞美,使买方下定决心。交易成功后,双方都要给牛牙郎奉上中介费。由于一些“黑牛牙”扰乱市场秩序,损害交易主体利益,就有了牛牙证。牛牙郎必须持证上岗,成交后必须出具贸牛证,证上载明牛牙郎姓名、成交牛的状况及价格等,这种证延续五六十年,直到上世纪80年代耕牛市场萎缩后才消失。

二是各种器具。在蒋有军收集到的生活生产用具中,有些系画水一带独有,比如泥饭钵。有一次,几位老人家来看他的藏品,其中一位说:“你这里该有的基本上有了,但一样东西你绝对没有。”蒋有军问是何物,老人说是泥饭钵。原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画水人外出干活时,用泥做的小钵盛饭,待吃时只要把饭钵置于火上一烤,饭菜就会变暖。由于泥钵易碎,黄田畈村华四自然村还专门设了口窑烧制。蒋有军打听到窑主人或已搬到东阳城区,数番进城寻访无获。后在王凡村寻找时,一位老太太说家中有此物,蒋有军跟到她家一看,钵里居然盛着糠菜老太用它来喂鸡!再后来听说泉村有个养兔专业户,囤积了一大批瓷饭钵用于喂兔,他赶过去从兔粪堆里挖出了80多个。由于清理脏物时间过久,回来后他的胳膊肿胀发炎,去医院治疗多天才愈合。王会舜说,1958年左右画水建造“花水塘”水库,他去参加劳动,大家都带了这种泥钵蒸饭,蔚为大观。

 

三是宣传画。上世纪50年代,各地贯彻“五七指示”,兴办“五七中学”,掀起“学工、学农、学军”热潮,黄田畈“五七中学”成为全国典型。省里在黄田畈举办典型推进会,全国各地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凡到访者,均赠送给黄田畈“五七中学”最高领袖宣传画,画面内容与规格均一样,据老人们回忆这种宣传画当时挂满了“五七中学”大会堂的墙壁。“五七中学”撤销后,这些画不知所终。蒋有军某次从藏友处见到此画,上有题词落款,系武义等地的“五七中学”赠送给黄田畈“五七中学”,遂收藏起来,并了解了这段特殊的历史。

还有件藏品系蒋有军于不久前在义乌市场上淘得,是早前画水地区退休干部、黄田畈村旭光人、东阳日报优秀通讯员蒋贵荣的私人信件。蒋贵荣生前收藏了大量历史资料,包括自己早年的私人信件。2011年他去世后,家人不忍睹物伤神,把这些资料清理出门,落到古董贩子手里。蒋有军在市场上邂逅这批信件时,绝大部分已被人购走,只留下少量品相不佳的。其中一封是蒋在南江岭脚水库水电灌溉工程筹建委员会工作时写给妻子的,上面印刷有毛主席头像和语录。见故人信件沦落至此,蒋有军不胜唏嘘,遂收藏作为纪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印记,从前我对画水的民风民情不甚了解,这些藏品帮我复原了过去的场景,很有价值。”蒋有军说,较之文物,民俗藏品最大的优势就是还能找到存活于世的述说者,“所以我希望能为自己的藏品出一本书,造一个完整的民间文化收藏馆,来还原旧时画水风情。”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