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宁佳
2012年的艺术品市场可谓是“冲高回落”,特别是秋拍成交的全面下滑让市场感到深深的“寒意”。加上2013年后被看作是艺术品信托“退出之年”,这无疑让市场更加悲观。然而,就在2012年即将过去的时候,市场传来了匡时与恒利进行合并的新闻。2013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究竟是朝左走,还是朝右走呢?
尴尬的“亿元时代”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2月19日,2012年秋拍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为255.9亿元(包括港、澳、台地区),加上今年春拍的281亿元,共计536.9亿元人民币,与去年的968亿元相比,减少44%,缩水近一半。从地区来看,以书画为主的京津地区,处于一线的拍卖公司,成交几乎都下滑20%左右。
在整理价格滑落的同时,单件艺术品的成交天价也不再是“家常便饭”。前两年,动不动过几亿记录辉煌,到了2012年则成为了稀罕品。春拍的时候,李可染《万山红遍》打破亿元纪录。到了秋天,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赵无极等拍场“标配”均表现平平。当代艺术更是遭遇急跌,曾被看好率先冲破亿元大关的张晓刚、曾梵志等作品大幅回落。只是在北京保利的拍卖会上,来自尤伦斯的旧藏——王振鹏《江山胜览图》以1.012亿元成交,勉强成为今秋中国艺术品唯一一件过亿拍品。业内人士称,艺术精品资源枯竭为主要原因,而这正是藏家在目前艺术品市场低谷时期惜售的一个缩影。
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加上近年来投资理财环境低迷,不少投资者将眼光放在了艺术品市场。然而在经历了“汉代玉凳拍出2.2亿有洗钱嫌疑”、“798艺术区租金上涨引发画廊出走”、“各地文交所理整顿进入扫尾阶段”、“艺术品查税风波”等事件后,艺术品市场已经步入了“冷思考”时期。
多空角逐2013年
在2012年即将过去的时候,12月25日一则公告激起千层浪,“经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与上海恒利拍卖有限公司股东会批准,从即日起,北京匡时与上海恒利进行合并,合并后继续保留‘北京匡时’名称,总部设在北京,原上海恒利董事长吴斌先生出任公司总经理。”两家拍卖公司一个是北方大腕,一个是南方黑马,此番举动意味着中国拍卖界的整合重组风潮开始。
艺术品市场与股票市场不同,一件艺术品从一百万降到十万,如果这个作品不是很好,即使两万他还是不会买。而真正好的作品仍有很强的购买力,只要是真品,价格不是问题。北京匡时拍卖行的董国强表示,2009年卖的如果八九千万的作品,现在拿出来一定能卖到1.5亿。而南北两大拍卖行的合并,似乎是对于艺术品市场充分希望的重要信号。
同时,在2013年,中国嘉德也迎来成立20周年的大日子。自1993年成立以来,中国嘉德就成为了市场的一个风向标,而在即将到了20周年系列拍卖中,市场的一系列重量级藏家已经纷纷表示将关注其中的重量级拍品,而从以往的10周年和15周年的系列拍卖来看,像王世襄、翦淞阁等名家珍藏,纷纷成为了拉动市场的重要动力,因而在20周年的拍卖专场,无疑将成为引发市场投资热情的重要动力。
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各大拍卖行在2012年中,也纷纷加强了客户服务工作,像北京保利秋拍预展时,在展馆开辟专门的美食区域,把各地美食小吃、下午茶甚至火锅都搬到了现场。说明拍卖企业在努力吸引大众收藏者的参与,提高拍卖服务水准。
与看多市场的因素相比,在2013年艺术品市场的最大空头就非那些即将到期的艺术品信托莫属了。自从2009年6月18日,国投信托有限公司推出“国投信托·盛世宝藏1号保利艺术品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以来,信托产品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但是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退出机制单一,其中80%都是通过拍卖渠道退出,很多信托资金进场的时候价格已经很高,购买的艺术品都在高位入货,到了退出期,众多的信托一起出货,谁能全数接盘呢?在即将于2013年对付的29款产品中,上半年将有10款艺术品信托面临兑付期,涉资8.8亿,而进入下半年则更是空前,有19款艺术品信托密集到期,涉资17.62亿。对此,国内资深收藏家颜明表示,艺术品信托前景堪忧,“明年约三十多亿信托产品到期要兑现,谁能接盘?信托基金买的主要是当代油画、近现代及吴冠中之类,某些品种半价都难出手。”
在目前的艺术品信托中,“春买秋卖”成为了常见的操作方式,短线操作也加大了投资风险。恰逢今年的艺术品市场总体回调,早几年高价入仓的艺术品,很多在今年无人接手。同时,根据日前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和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联合发布《2011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统计年报》,截至填报日(2012年4月15),581件(套)作品中,已完成结算的作品仅有261件(套),结算货款51.50亿元;而未完全结算的作品有86件(套),涉及货款25.94亿元;未结算的作品达234件(套),涉及货款58.81亿元。艺术品信托的资金问题无疑是迷雾重重,这无疑将给2013年的艺术品市场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名家指点市场走势
“我们2012年秋拍推出的这批梁启超的档案,在征集的过程中是几家拍卖公司争相竞争,最终委托方能交给匡时,不仅仅因为我们为这场拍卖所做的系列策划和整套计划,也是基于我们的团队对梁启超的敬重和认识打动委托方。”北京匡时董事长董国强说,“我们业内的人发现市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恶化和悲观。2013年将是艺术品市场的康复期,但是这个康复期有多长,目前尚难预料。艺术品市场如同爬山,爬一段时间后,会缺氧,这就要停下来调整和休息,休息是为了爬的更高。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与中国经济发展总量,与富人阶层所掌握的财富状况比较,发展还是远不对应的,未来会有更大的空间可以拓展和挖掘。”
在整个2012年中,北京匡时无疑是市场的大赢家之一,从春拍时候的“过云楼”,到秋拍的“南长街54号藏梁氏重要档案”,北京匡时诠释了如何在艺术品拍卖中国充分挖掘文化的力量。内地另一大拍卖巨头——北京保利拍卖,在2012年一个大手笔就是成立了贵宾部,提供展览、出版和销售服务。与以往拍卖会不同的是,保利贵宾部提供365天的私人洽购交易模式,只要买卖双方愿意,随时都可以进行交易。而谈到2013年的规划时候,北京保利拍卖公司执行董事赵旭则关注了多元化,
“2013年,北京保利将成立沉香和天珠综合的古董部,在当代水墨部加一个综合文化部,着重关注一些名家手稿之类的拍品。”赵旭说,“对于许多新买家来说,首先肯定会一些容易看明白的艺术品,像手表、钢琴、油画,很多不是主力性的专业部门都在全国,哪怕国际市场中占有第一的位置。”
赵旭的这种观点其实在2012年的秋拍市场上就已经显现出来,像2012年北京传是艺术品秋拍 “纸上云烟——近现代文人墨迹”专场中,莫言一封信札及两幅书法作品成为全场亮点,三件拍品总成交价达11.73万元,大大高出拍卖方预期。莫言墨宝走高也给更多中国当代作家手稿、书法亮相拍场以信心。
上海收藏家颜明认为有三种收藏,具备人文情怀的收藏、投资型收藏和消费型收藏,消费型收藏是不要考虑投资回报。市场低潮时,真正好的艺术品第一次露面时,价格也不会差。2012年保利香港秋拍中,张大千《番女掣庞图》拍出4830万港元,还有香港嘉德的齐白石册页都是第一次露面,都卖了一个比较理想的价格。
艺术品市场有泡沫,这是不争的事实,但犹如啤酒,泡沫太多肯定不好喝,没有了,也就不是啤酒了。艺术品市场中的泡沫一点也不用担心,因为它是伴随着经济形势和市场信心而存在,每一次市场下滑调整,就是把急功近利者、盈利丰厚者洗出局的过程,就是挤出泡沫,让真正的收藏和长线投资沉淀下来的过程。
展望2013年,艺术品市场充满了不确定的因素,我们需要参与各方首先要调整心态,不可能追求高额的成交额,不可能只是追求速度、比数字。“让买家真正树立起收藏的概念,像苏富比、佳士得一样,给进场者一种绅士的感觉。”赵旭的这句话无疑道出了艺术品拍卖市场恢复的真谛。只有让藏家成为拍卖市场的主体,才能让艺术品拍卖市场重新迈向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