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收藏,我想历来会让人想到与故宫[微博]、博物馆相关的那些旷世珍宝。故宫、博物馆的藏品,是悠远历史的孑遗,是我们祖先精神与物质曾经达到过的一个景致。到了现代,能把它们来龙去脉说的清晰的人物,被称之为收藏家或鉴赏家。他们的著述让人们很感动,列举的景致也很寥廓,让人正襟危坐地读,读得以为写出这些文字的人,一定是烟霞供养。
然而,让人感动的东西,并不止是故宫、博物馆里的那一类,这一类不可替代,在于它在老百姓的心中升起一种对历史的神往。而流传民间的不可替代,在于它让那些历史的孑遗在今天老百姓的手中流转小住。故宫、博物馆里的馆藏总是让人感觉距离三尺远,民间的收藏却可以让人无限真切地看清真面目。
近日偶读胡月明著的《“胡”说收藏》,像走进了一座民间收藏博物馆。“胡”说是胡月明以自己的姓氏命名又加以谦辞著述的一本关于收藏的图书。他讲述的收藏不是沉闷的叙事和枯燥的理论,而是如数家珍的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但故事背后却是对文化遗留的珍爱与思考。
《“胡”说收藏》“胡”说的内容宽泛,几乎包括了收藏的各个领域,但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收藏现状。胡月明多年从事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研究工作,尤其深谙近几年艺术市场的风云变幻。他从“陈逸飞的油画”、“越窑的青瓷”、“康熙年制的景泰蓝”到各大拍卖公司的精确数字来俯视艺术市场的盛衰状况,让读者看到中国艺术品市场如果要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就要建立系统化的市场基础保障,包括:法规建立健全、诚信机制健全、艺术品资产评估规范化、艺术品产权交易平台化及艺术品资产处置财务准则化、艺术品保险规范化、艺术品抵押担保规范化等系列基础保障。中国有文化艺术的深厚积淀,必将成为世界文化艺术的中心。
收藏心态。“收藏者的快乐就是出自喜欢和热爱,并为藏品尝尽甜酸苦辣而无怨无悔。”收藏,应该在玩赏中品味藏品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容,探寻藏品所折射出的时代气息、达到与先人的沟通。从一块墓志铭了解几千年前一个大的家族;从一些精美的器物,了解当时是一个什么身份什么样的人喜好;从瓷器的画工,仿佛看到工匠们手握画笔,用独特而美妙的绘画语言,传递其发自心灵的声音。透过古人留给我们的生活气息和文化韵味,要体会到收藏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收藏不是讨论藏品的升值,它真正关注的是收藏的过程和心态。也可以说,借助收藏,我们应善待藏品,珍视缘分。胡月明自幼与连环画结缘,开始买书、藏书、品书,近四十年下来,已有万册书藏。他不求财富回报,真正享受的却是收藏连环画过程中的经历和体会,这才是内心世界的精神财富和享受。连环画虽然比起书画、瓷器等藏品属于低价值、小品种的收藏,但其收藏的道理是一样的。
藏品与藏者。可以传世的艺术品精品,也许自你开始收藏,也许你只是代代传承的其中一人,只代表一个短短的阶段。在这个意义上讲,藏品汲取了收藏者的钟爱,也向后继的收藏者延续它曾有过的钟爱。因此,珍惜和善待今天有缘与你际会的藏品是应该的,它有理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胡月明最钟爱的藏品之一是黄胄先生1973年完成的一幅《五驴图》。黄胄在画坛上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笔下的驴子了。这幅《五驴图》,五只驴神态各异,或坐或卧,墨色由深入浅,形象由实到虚,黄胄把驴子的筋肉、毛皮、鬃毛通过淋漓酣畅的墨色,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是黄胄众多佳作中的精品之一。
艺术收藏总是给人以轻纱遮眼万千重的神秘和困惑,似乎艺术是很高的门槛,普通人没法得门而入的感觉。《“胡”说收藏》告诉大家,艺术是老百姓都能品读和购买的东西。
明朝张岱曾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爱收藏者皆是有癖之人,对器物和器物背后的文化一往情深。保存中华文化的精华,留下民族发展的基因,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这个意义上说,收藏者多多益善。我国收藏者已有7000万人之众,然而只有那些真正热爱中华文物,在守望中能够解读藏品的历史含义,发现内在文化价值者,才可能真正体验到收藏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