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选让天山之舞
选让是部队培养起来的画家,原在乌鲁木齐军区从事美术创作工作近20年。他在西安美术学院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画家、教学部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刘选让中国画创作专项研究室教授、导师,2013年成立刘选让中国画研究创作中心。他为人坦诚、正直,是位数十年来在艺海中默默无闻的耕耘者,尤其是长期的边塞部队生活,不仅培养出他的军人气质,更滋养了他的艺术生命。对边塞民族题材的表现,非选让一时一事的兴趣,而是长期地、全身心地、真诚地投入。多少年来,选让的足迹踏遍了天山南北,默默无闻地以一个边塞画家独特的眼光观察、审视着这片神秘土地以及在这片土地上生息的生灵。
刘选让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选让已用自己许多成功的作品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在天山南北,东从哈密西到伊犁牧场,南从帕米尔高原到西藏阿里,北从克拉马依到阿尔泰,许多地方留下他几次甚至十几次的足迹,这是选让几箱速写的来源之处,也为他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选让的作品主要表现西部各民族人民及自然景观。在他的笔下,那些骑着不足半人高的小毛驴、弹着冬不拉抖动着胡子的维吾尔老人,温柔可爱的维吾尔妇女、婴孩,强悍的年轻小伙子,翩翩起舞、情感四溢的维吾尔姑娘都表现得生动而准确,娟秀而灵动,强悍而雄浑,飘逸而洒脱。他把现实中的自然景观和生灵通过提炼、咀嚼、升华之后,用后积柔润的笔墨、丰富绚丽的色彩和富有弹性的线条表现在画面上。
艺术语言形式的探索离不开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创造中国画的绘画语言,这是历史性的选择,也是时代的命题。在选让的作品里,既能看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也能看到东方与西方的融会与吸收,对绘画语言有不少新的探索,尤其是对色彩的把握,如蓝天、白云、戈壁、高原、大漠、火洲,色彩强烈而贴切于西部本身的视觉感,又超出自然中普遍的审美意义。在他的作品里,笔墨与色彩的关系处理得比较成功,浓色与润墨之间的相互渗透,如作品《火焰山下》、《帕米尔晨曲》、《楼兰姑娘》、《神秘巴图》等就是一批色与墨处理较成功的作品。
选让的作品先后参加全国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届美展和全国第三、第四、第五届工笔画大展,其中有获一等大奖、银奖、铜奖、优秀奖等奖项。代表作品有《云醉高原》、《金辉》、《神秘巴图》、《不朽的哈达》、《雪域情》、《巴扎归》、《沙枣花》等,还被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及个人收藏。因为这些作品来源于生活,是对西部民族情感的显现。大漠深处,胡杨丛中,寸草不生的山脊,层层叠叠的群峰之中的生灵,是他不可忘怀的回忆。他赋予情感的点、线与墨、色的组合,是他抒发自己的内心不可遏制的感情。选让的画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独具大西北的风范,每幅作品都融入了自己的心血去画、去创造。所以他的画是他的心灵之迹,是他精神上的归宿,无论其作品的大小都是对生命与艺术的体悟与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