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对中国雕塑市场的趋势分析(图)

对中国雕塑市场的趋势分析(图)

2013-03-04 13:45 文章来源:当代艺术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隋建国的雕塑 

隋建国的雕塑

2012年11月10日在《雕塑中国》的学术讲座中,赵力作为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中国艺术市场数据分析中心”主任从现实状况出发分析了雕塑的市场趋势。

在此次讲座中,赵力认为雕塑市场虽然呈现增长趋势,但是规模却很小。其实从拍卖市场来看,去年也就是2011年,艺术品拍卖大概是975亿元左右,中国书画市场占60%,而属于雕塑的市场加起来可能都不超过几千万,这种比重的差距远远大于国际市场同样数据的比较,雕塑在国际市场上通常的交易额占到13%,去年全球艺术品交易额为2000亿美金,而雕塑的交易额在200亿美金左右。而在2010年2月,在伦敦苏富比拍卖中,国际雕塑大师贾科梅蒂的一件青铜雕塑《行走的人》拍出6500万英镑的天价,雕塑在国际上的收藏地位可见一斑。这样的差距现状也就足以说明中国雕塑市场在体系上的不完善。然而这种不完善其实也代表着一种未知的潜力。赵力在此次讲座中谈到很重要的一点,目前雕塑市场在向当代转型。从时间线来梳理,中国雕塑分为古代雕塑、近现代雕塑以及当代雕塑。当下艺术市场的逐渐完善以及对于中国文物的保护,古代雕塑已经很难流通,而有很大一部分是不允许进入拍卖市场的。近现代雕塑资源的匮乏也无法在艺术市场中占有一定稳固的位置,所以当代雕塑就成为挖掘的重点,而近几年的拍卖市场中,当代雕塑占了90%以上的份额,并且当代雕塑的市场也给予了近现代雕塑市场一种带动作用。

 

雕塑对于收藏放置的一些限制,使得很少人收藏雕塑,而雕塑市场的“冷静”似乎让人淡忘了这一艺术门类。但是这并不能否定中国雕塑的位置。国内对于雕塑的收藏与国外有着很大的差别,国外对于雕塑的收藏是一种系统性的,而这也是国外对于艺术品收藏长期以来的一个局面。在国内,不论雕塑也好还是其他艺术门类,对于收藏都存在很大的投机性,当然职业的藏家有,但是很少。而雕塑本身的体量、储存限制无疑在这样的局面中又给自己设了一道屏障。不过有屏障也好,投机也好,市场冷淡也好都不是绝对的,依然有重建局面的领头者。

隋建国,作为被誉为“在观念主义方向上走得最早也最远的中国雕塑家”,是中国最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而同时他又被圈入当今中国最具商业价值的雕塑家之一。对于自己的成功,隋建国显得很淡然,他曾经这样说过,“雕塑家还没有加入拍卖明星的队伍,他们中很少有人去刻意炒作自己,在我看来,中国目前的雕塑市场还是发展得挺健康的。”

隋建国的作品第一次被人买走是在1992年,那时的成交价是一件作品一两千美元,而收藏者是皮尔·卡丹的中国代理宋怀桂。对于当时作品的出售,隋建国并不情愿,因为对于艺术家来说,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而做的创作却作为一种销售,在心理上谁都承受不了这样的失去。但是在藏家不断地做工作中,隋建国最终还是在不情愿中将作品卖了。

隋建国将雕塑带入一个全面反省中国现代性的艺术实践中,具有时代标识的意义。无论是早期的现实主义作品,还是近十年来创作的“中山装”、“恐龙”等“视觉文化研究”的经典形象,都善于在中国本土的知识谱系和文化经络中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式,具有强烈的知识分子气质,流露出严肃的社会批判立场和人文道德指向。此外其创作还跨涉影像、公共行为等领域,也极具实验性。《衣钵》是隋建国的代表系列作品之一,它是沿着禁锢和冲突的心理活动而发展的作品。随着革命年代政治领袖以中山装作为人民的服饰指标,它已经不是一件单纯的衣服,而成为了权力崇拜的符号,甚至是一件约束个体意识发展的囚衣。隋建国运用中山装的特殊历史意思,转化为现代艺术语言的形式,他利用坚固的材质创作,强化了政治权力牢不可破的印象。在2012香港佳士得秋拍中,隋建国创作于1997年的《衣钵》以110万港币成交,在雕塑范围内,过百万已经是高价,但是与动辄上千万的当代油画相比,差距还是有着很大悬殊。而隋建国的拍卖纪录最高价为香港苏富比2011年秋季拍卖,尤伦斯重要中国艺术收藏: 蜕变─当代中国艺术的革新与演化专场中拍出的1997年的作品《世纪的影子》,成交价为578万港币。

 

2012年保利春季拍卖现当代中国艺术夜场上,蔡志松作品《威尼斯浮云》以690万成交,创造国内雕塑家个人成交纪录。该作品是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参展作品《浮云》其中的一件(全作品共由5件组成)。这是蔡志松继香港苏富比2005年秋拍、2006年春拍,第三次创造中国国内雕塑家的拍卖纪录。然而对于市场,蔡志松表示这个数字仍然是低估了雕塑的真实价值,因为创作对于他而言是智慧的积累。不过他也认为这是个良好的开端,因为这个信号让大家看到雕塑市场前景和投资的价值。而绘画、雕塑作为不同艺术门类呈现的市场的不同局面,蔡志松认为,“不同的艺术形式仅仅是表达方式的差别,因此雕塑价值被严重低估是没有道理的。”

相对于重建局面的领头者来说,年轻的雕塑艺术家作为后续力量也在一步步往前推进。UNMASK小组由三位70后艺术家刘展、匡峻、谭天炜于2001年共同创立,是目前最受关注的新锐艺术家组合之一。其创作多以自我形象为蓝本,不但有古典雕塑语言的表达,也突破了传统艺术对个人性与纯粹性的认识,强调团队间的合作及公司式的运作模式,特别是吸收了现代工业设计的一些现成经验,刻意呈现作品的商品特征,即工业化、批量化、流行化,希望通过设计、生产打通艺术品和普通产品的界限,“使艺术由小众走向大众”。他们的作品完成了消费社会中自我与大众文化的转换和对应,反映了当代中国商业文化的现实存在。

在当下艺术市场状况下,衍生品促生了雕塑市场的新分支。向京和瞿广慈是中国当代艺术圈有名的雕塑家夫妇,他们创立的“稀奇”又成了艺术圈最有名的品牌。稀奇是艺术,稀奇是礼物!“稀奇”,将艺术品变成商品,“‘稀奇’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一个历史的责任感,将艺术转化成一件有意义的事,让更多的普通人买得起我们的作品,了解当代艺术是什么”。目前,在北京已拥有了4家“稀奇”直营店,并且所选地点都是寸土寸金。除此之外,与上海当代艺术馆MOCA合作开设MOCA·稀奇店,更与包括连卡佛、台北MOT、北京薄荷糯米葱BNC等在内的众多知名精品店展开紧密的合作,在伦敦和土耳其也有销售点。其实向京与瞿广慈的雕塑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并不低,向京的一组作品在2010年拍卖价超过了600万元,创造了当时中国雕塑家的最高纪录,瞿广慈的作品在公开拍卖平台上也达到一百多万元。但是做品牌对于他们来说是新的思考、新的态度、新的享受,他们在谈到做“稀奇”的感受时这样说道,“那就是第一次恋爱的感觉,从未如此关心过别人的感受”。

当做出铺陈的时候,反而显得雕塑市场冷静而有潜力。拍卖市场的价格虽然相比绘画来说偏低,但却没有了绘画价格的“浮夸”,呈现的是一种秩序下地调整,一步步在梳理市场。而雕塑衍生出的其他市场分支,又让雕塑市场多了更多可能,同时又能吸引更多的雕塑收藏群体,即便衍生品的价格相对艺术作品的价格要低很多,但这样的局面反而更容易让社会群体对于雕塑艺术产生新的认识。所以无论从市场的那个方向来说,雕塑市场的局面正在冷静地发展着。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