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国家级美术最高奖——“中国美术奖”在北京举行颁奖典礼,广东著名画家杨之光凭借融笔墨与造型于一体的新写实水墨人物画,与其他五位艺术大家——侯一民、詹建俊、李焕民、方增先、孙奇峰,共同获得了“终身成就奖”。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美协主席、广东画院院长许钦松表示:“杨之光的获奖,是实至名归,是广东美术界的骄傲。”
尽管因身体原因未能亲临现场领奖,但杨之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我一生获奖很多,但在众多的奖项中,这一次的终身成就奖分量最重,是我一生中最高兴也最感安慰的一件事情。因为这个奖对我一生工作的成就、贡献做了一个总结,画上了一个句号。”
走过八十多年的人生岁月,在累累硕果中,杨之光自己最看重的是哪些贡献呢?他概括为四件大事:一、创作出一批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好作品;二、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其中有不少已经是当今广东美术界的领军人物;三、把自己一生创作的精品一千多张都悉数捐给了国家;四、晚年退休后创办了杨之光美术中心,在全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
艺术上一辈子勇于创新
在艺术上的突破方面,许钦松中肯地评价道:“作为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国画家,杨之光的作品正面地反映了每个时期的社会生活,都是铭刻时代鲜明印记的优秀作品,在将中国笔墨与西洋造型相结合进行人物创作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是当代中国美术史上不可或缺的水墨人物画画家。”
杨之光也强调自己一直坚定地走在中国人物画的创新道路上。从第一张很有影响力的作品《一辈子第一回》开始,他就常常敢为人先。“当时我还很年轻,刚从中央美院毕业一年,我画的过程中,有一位老先生说:‘中国传统的人物画没有拦腰截断的构图,都是全身像,这张作品打破了传统,有点像宣传画。’而我当时就想,为什么中国画就不能画成宣传画?我坚持下来了,最终这张画也成功了。”
在用中国人物画表现重大历史题材上,杨之光则有意识地借鉴油画开辟出新天地。通过用水墨来临摹列宾的大作《萨坡罗什人》,他获益良多。后来在画《毛泽东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时,前后的空间该如何处理,不同性格的人物要如何区分,杨之光都能做到心中有数了。“历史画最犯忌的是缺乏生活根据,缺乏生动的形象。因此,我沿着当年毛主席搞农民运动的路线,认真地重走了一遍,搜集了很多不同地区的农民运动骨干形象,画面中十个人物,我是用一百个人物素材进行提炼,画出了标准的湖南人、广东人。”
部队生活对于国画创作而言,更有如一个禁区,杨之光也努力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获得了一套宝贵的用水墨表现新生活的新技法。特别是到了晚年,他将一生积淀的西洋画经验、素描造型经验、书法笔墨经验融合起来,以自己特有的没骨画法创作传统所无的人体、舞蹈作品。去年,杨之光又开始拿起油画笔,创作出非常有国画韵味的架上小品。这,无疑是他的又一次自我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