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798画廊如何解惑

798画廊如何解惑

2013-03-06 09:58 文章来源:艺术国际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学计算机出身的杨画廊女老板杨洋代表了798,80后艺术经营者的个性热辣,在微博中回应崔灿灿和鲍栋两位年青策展人尤伦斯“约架”事件,她和《芭莎艺术》专题女编辑刘品毓后半夜调情前面两个学术“约架男”,不如“约炮”——这可比798原来的那些过于端着的男老板们鲜活多了,也比泰康顶层的唐昕、凯旋空间的李兰芳,以及已经搬到草场地空白空间的田原美女们同胞要高调几分。一想到,艺术界最聪明的一群脑袋瓜对798的艺术经营思路,也苦于“束手无策”——就姑且把调侃“约架”当作798杨洋们紧绷经营神经之后的片刻欢愉放松吧。

2012年一股深猛的寒流一吹,才知道艺术界体虚者众多。最典型的便是,2011年才创办,2012年9月被《芭莎艺术》隆重推选为展现中国画廊新锐力量“2011/2012年度中国画廊排行榜”榜单No.1的品画廊,年前方力钧就图吉利似的草草在微博中和它说分手,前景非常不明朗。而白盒子艺术中心也经历了人事动荡,但是换人不换运营机制的话,收效方面恐怕还是有待观察——不是它们做不好,而是一个艺术机构要在798找到好的运营方式,实在是一个考验。798画廊经营者已经形成了“路径依赖定律”显示:一旦人们作出了某种选择,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不能轻易走出去。这也可以解释798为何一些画廊无法为续的原因。我甚至认为,画廊空间可以虚的,展览可以不那么赶学术的时髦,但是经营需要无比的实诚,这个环节是最能检测一个画廊是否有必要开下去的前提,可是常常本末倒置——很多画廊把重心放在展览上,而没有把精力捣腾出来,和更多社会其他资源进行吹拉弹唱,老套的展览模式消化了画廊太多的精力和财力,反而在运营和推广方面成了最薄弱的环节。

如今,很多画廊经营者都还在证明在非常时刻还能努力的“勃起”,这一点实在有必要刻苦“学习”一下人精黄燎原修炼得那样彻底的面对现实,似乎从来就没有动过798的念头,现在也不见他主理画廊,更多的是在微博上普及西方艺术作品常识——真的是拿得起放得下,没有大智慧恐怕很多人都做不到的。798失败的画廊都要怪商业上对自己不够狠,很多都是稀里糊涂,并没有把目光放在长远,更没有把“艺术生意”四个字吃透——其致命点在于把798被游客烘托起来的气氛当作自己经营的切入点,当然进入时很甜蜜,出来时可能就是赤裸裸了。

 

但是798又是艺术机构必争之地,全中国就只有这样一个可以看到新艺术集中的地方,因此这里成为资本厮杀的战场,也是常理中的事,毕竟中国人做事情就是“物以稀为贵”的心态,只要沾点798的地气,就有说事的资本,因此798即便是虚火上身也是旺旺的。从大的格局上看,中国人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消费新兴艺术品则是必然的趋势,798艺术机构就是为这些潜在的需求者准备着,因此只要作品品质有保证和渠道找对,支撑一个艺术机构的买家其实不用太多,这也是798场地仍然供不应求的因素——每个经营者事先都会这么评估:中国这么大,谁没点关系和资源,经营一些艺术品怎么就不能卖出去?这种心态就是对798最难得的信心保证,也是艺术品之未来价值终会被放大起来的前期最好的铺垫。如果是我来做798的形象广告,一定会在798的进门口立个最大的电子广告牌不间断的滚动播出:“不消费当代艺术品就没有新生活”。现在看,798有至少四种“惑色”,一种是,诸如如前所述艺术界打架、“约炮”都要约到798,当然显示了这个地方致命之“诱惑”。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如此情况下,仍然有众多机构挤破头都要挤进来;第二种是,成为画廊经营者们的“困惑”之地。

现时798画廊的存活率越来越不高,实际上很容易扼杀一批中小画廊“创业家”的活力,也挤压了798之艺术实践的弹性空间——也就足够以说明798机构生存之压力空间有多大了;第三种是,很多在跨界方面很有能量的人才,798却没能提供沉淀下来的环境,甚至很多具有激情的画廊各路创业人才,也没有让他们得到成长性的扶持空间,这种艺术生态链构造上空白之“迷惑”,实在令人费解,让798的文化价值增值,实际上成为最虚无缥缈的事。第四种是,那些富二代背景出身的画廊进入798之后,艺术品价格上又岂非是普通老百姓们能够消费得起来?越来越接不了地气的798现状,让很多人神情恍惚,这又是一大“疑惑”;比如,今年艺术机构变数比较大的,一是依托于民生银行的北京民生现代艺术馆就要高调在798艺术生态圈开张,但问题需要向他们提问的是:这里有生态吗,我不知道他们决策者当时分析的着陆点在哪里?其以金融的方式如何盘活艺术资源,将给798其他机构同行带来近距离观察与思考的机会。二是,“伊比利亚”更名为“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之后,他们的出牌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将是一个重要看点,具体方面我已有文章分析,可参考“艺术界的变脸术”一文。当然,如果你如果对尤伦斯还放不下,建议还是重点放在尤伦斯的艺术衍生品开发商和各种观光客的数据分析上,田霏宇[微博]和尤洋的强强组合,对展览品质的把控太可不比太担心,两人都是跨界高手,眼界在国内都堪称一流,但是别忘了它始终如一的商业调性。

我在前几年就有一个观点,不把经营放在第一位的画廊就不是好画廊;不把好作品卖出好价格的也不是好画廊——现在再补充一点,把不好的艺术作品卖出好价格,终会受到报应的。有两种画廊经营者为典型,一种是把自己当作圈子里的人,因此在经营理念上一塌糊涂,展览做得非常夺目,但是经营上完全处于空白一片。另一种把自己太当作生意人,结果这10年就遭遇两次金融危机,而这次显然波及面更大,谁是裸游者,则已一清二楚。有一点大家一定身同感受,很多画廊老板不重视自己的“画廊小姐”,把非常重要的销售岗位工作拱手相让,也就埋下明天收获的苦果。而投资额度在100-300万一年的中等画廊,很难看到有5,6个销售员在做真正的业务拓展与客服工作,更多的都是展务工作人员,其结果可知——实际上在一家创业公司而言,这笔初始的租金为数不了的,但是回报率。现在798最失败的是,这么多人每年过亿银子在这里前仆后继,却没有把“艺术是一桩好生意”大牌立起来,反而很多资金打了水漂。画廊没有独家“功夫”,要在798生存下来,绝非易事。因此最后留下的画廊都会慢慢的变得非常老实,都会把多余的精力憋回去,只取一条商业最大化的路线,其结果798就造成了最原始的野蛮竞争,大家都在做相对稳定的市场需求产品线,前几年符号化作品横行为典型,结果就是市场面越做越小。

 

即便表面上看上去最有商业厚度的一些画廊,艺术经营者面对798过于弹性的租金实在无法接受。理性者诸如当年的“过江龙”林松之翰墨画廊,我猜退出798之前一定是发了狠心再也不愿回来了——潜台词是此处不留爷爷自有去处。更有万分精明的红门老布朗从798撤退又躲回他的艺术财富之明代箭楼里,可谓深韵中国古谚“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些年太多画廊在798几乎还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号就已经倒下了,有时候想想,艺术界真是苦行僧,很多老板好不容易苦了一笔钱,却没想到在798失了意,完全玩不转。包括湖南美术出版社本来想做一个北京的前哨站点——“圣之空间”,但可能对很多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好梦吧,博弈了几个展览都颇具声势而实际上捞不到什么实际的好处,应该是相当迷茫吧。当然比人民美术出版社在当代艺术领域的“不作为”,前者还是最敢于吃当代艺术的“螃蟹者”。798归结起来只有两点:一是比谁的钱投入的多,二是比谁赚回来的钱最多,这才是最刺激的艺术与财富相碰撞的游戏。有时候在梦中想想1张1万的画被炒到100万,1000万,前期真的小投入算什么——这在梦中想想倒是可以,但是现实是,就怀有这样的“赌徒”心态捆绑了一批又一批自我聪明、感觉良好的人。

身在798,便不是每个人都能割舍得下,说撤退就撤退——在这个行当里混活,再苦都只能往自己肚子里咽。台湾来的老牌操盘手索卡画廊老板萧富元坦诚,去年“在北京是亏钱的”。和他一样感受到行业巨大寒流的老板在798抓起来一大堆。而连798画廊“老戏骨”、荣升北京画廊协会会长的程昕东都认为,“画廊去年的业绩几乎是持平,持平只是坚持的一个态度,对画廊的发展来说是不够的”。3818库原来的一批画廊如今差不多只剩下张思永千年时间、艺凯旋两家画廊,其他都几乎都跑得无影无踪,现在又是新的机构组合。年前我和张思永开玩笑:现在物业管理方“逼走”了标志性的人物诸如,黄锐、洪晃、徐勇,你和“3+3工坊”的女老板满开慧就是798的符号代表了。比如如果我是798的决策者,绝对会把类似跨界女活宝洪晃,这样一个社会各种资源交汇象征性人物留在798,而不是拱手相送给歌华集团那边,这样做可能更符合798文化创意发展的未来——废旧的老工厂七星电子厂现在吞噬了这么多人的“血”,当然恢复了精气神,但是这种只强调眼前租金的利益,显然极大了摧毁了画廊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好比如,宋庄政府层面暂时是不可能让符号性意义的栗宪庭离开宋庄。这里开个玩笑,798毕竟是一个地盘不大的创意园区,而宋庄却是一个土地资源储备巨大的乡镇,考虑的问题格局当然不一样。

从长远上看,有四点798是可以解决画廊机构们之惑的:

一是798艺术节有什么好做的?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等于浪费掉资源。为什么798不做一个春秋两季的“画廊节”,本身就是最好的艺术博览会现场,还要让这么多画廊机构到处分散精力去赶场?应该把国内外的各种资源聚合到798,这才是798所要塑造的商业环境,我想这是798让画廊生存得更好地解决之道。

二是,画廊自身应该更多的做成社交空间,销售放在第一位。画廊自己不能迷失在798的虚假热闹景象中,找到自己的生存定为点和销售渠道。尤其是画廊要采用轻画廊的强概念上来,将能够“外包”出去的东西都应该“外包”出去,而重心要回到经营的渠道上来。其中把更大的画廊概念建立在画廊定位的艺术家工作室中,即能够把艺术家工作室当作另一种画廊空间,又相对于画廊强大的“仓库”,还可以更好的激活艺术家。

 

三是,画廊要寻找匹配,符合自己需求的相应资源,需要把画廊平台快速的社会化,让更多人来推动画廊的成长。我的意见是要最大化的放大画廊的行为。让画廊的资源建立更广的平台上,而不是投资一个巨大的展览,结果只是自卖自夸。当画廊定位好艺术家,就像出品方投资电影一样,需要依托发行方,院线方、宣传平台等。

四是,每个画廊都要找到或培养自己的经营代表性明星,这将是画廊竞争力的核心所在。让这些明星把艺术和社会资源整合起来,实现画廊的生存空间。艺术机构不重视运营人才的吸纳和培养,这是极为滞后的观念。

当然,798是流行强者骄傲的地方。现在剩下的大都是有背景的主,比如李兰芳经营的凯旋空间和艺凯旋,背后大靠山都是保利拍卖,意在敏锐的动态捕捉艺术市场变化的信息所在;泰康空间更是富二代出身,是一个不缺钱的主,连雅昌老总万捷在今年亚布力企业家论坛中都要感谢泰康的老板陈东升,“我在一个很小的企业的时候,东升给了我第一单业务,同时给了我二十多年的支持。”除了陈老板钟爱艺术品的情结和姿态,更是大型金融巨鳄试水艺术品市场的必然标配,798站点更像艺术情报站。佩斯北京更是典型的富二代出身,不过综观他们的表现,也只是稳健有余,谈不上可圈可点,并没有想象的给中国艺术界带来不一样的参照系。更多的是打张晓刚[微博]等这些表面上看属于主导市场的“硬派人物”,当然软不软只有他们自己试了才真正知晓——对了,这波明星艺术家一做展览,总让我不禁想起施瓦辛格不做州长之后重操旧业的落幕感。当然这么解读最后会伤了晓刚哥哥的国内众多拥蹩的心。佩斯北京没能像尤伦斯那样赶了中国当代市场的大早,因此也没能捞到什么便宜。

2012年总体经营优质级别的林大艺术中心,其核心秘方之一在于不断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展览品质,以及马不停蹄的参加诸多展会,诸如“艺术北京、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艺术登陆新加坡、台北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和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换句话他们全程参与了亚洲艺术市场的争夺,积淀和培养了一批稳定的藏家,因此赢得了一席生存之地。最值得注意的是,艺术界又收获了一位冉冉升起的“经营之星”,在这位年轻女艺术经理人的带领下该中心充满与众不同的活力和能量——推荐看看林大艺术中心艺术经理王一妃的视频访谈,很多未来想做艺术经理的美女们可以好好当作教科书参考了。

此外,需要表明态度的是,我个人情感上还是比较欣赏90后年轻策展人郑俊龙推荐的类似魔金石这样小型的空间,一点都不浪费资源,格调不俗,如果这样的机构在798都无法生存下去,真是没天理。当然,付晓东携所攒的策展名气做的空间站,也有不俗的反响。还有一句话需要提及的是,现在789的艺术机构大多数都有两样标配:咖啡馆和衍生品中心,这也多少折射了798的环境现实,以及背后隐藏的商业格局重组的风云变幻。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