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出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入口处,和工作人员一起“劝退”游客。当日,北京故宫博物院首次试行淡季周一闭馆半天。为加强对故宫古建筑和文物藏品检查保养,定期对展览设备及服务设施进行维护,故宫博物院自2013年1月1日至3月31日(淡季)期间试行每周一下午(不含国家法定节假日)闭馆半天。每周一上午8点半开馆,中午12点闭馆,11点停止售票。中新社发刘关关摄
中新网3月13日电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日前接受中新网记者书面采访,对故宫安防、藏品、公众教育以及近期“游人刻缸”等焦点问题,一一回应。他还讲述了自己任职故宫院长一年多来的感受。以下为问答全文。
中新网文化频道:去年两会您曾提交有关故宫的三个提案,《故宫保护条例》、《关于正确应对故宫博物院观众数量持续增长的提案》、《关于支持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的提案》,想请问过去这一年上述提案有何进展?
答:首先,关于《故宫保护条例》的制定和进展情况。
每年到故宫参观的观众已达1500万人次以上,这使故宫在文物保护、古建维护、观众安全等方面面临巨大压力,交通、安全等协调难度加大,有必要通过专项立法进行合理的调控。故宫地处北京市中心,对于故宫的整体保护不仅仅局限于紫禁城,还应该包括御史衙门、大高玄殿、端门,以及太庙、社稷坛、景山等周边区域。对故宫文化遗产及其环境的整体保护需要加强法律法规层面的支撑力度,应通过专项立法着眼于协调故宫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坚持整体保护、原状保护、科学规划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保护主体和责任主体,构筑对于故宫进行分层次、分区域科学管理的法律防护网,有利于对故宫进行完整保护。
《故宫保护条例》的立法过程还应广泛吸纳民意,尊重全社会保护的积极性,深化对故宫保护的认识,使社会各界都能参与到故宫文化遗产保护中来,为故宫保护和管理提供持续的推动力。近期故宫的铁缸涂字和筒子河里垃圾的现象,也能从侧面反映出故宫及其周边环境整体保护的重要性。“爱护文物从我做起”,维护文物的尊严、故宫的尊严,真正将自己作为文化遗产的守护者。只有获得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共同保护,文化遗产才能更好地守住尊严、流传百世。目前,故宫博物院正在积极呼吁《故宫保护条例》的制订,同时也在做前期的资料收集工作。
其次,关于应对故宫博物院观众数量持续增长的措施和预期的设想。
故宫博物院观众人数的增加,是社会发展环境造成的。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故宫博物院的参观人数必将持续增长,这是难以逆转的趋势。今天,世界上恐怕没有哪座博物馆,或哪处世界文化遗产地,面临如此众多具有挑战性的管理课题。2012年,我院共接待观众1534万人次,再次突破历史记录,比前一年增加了152万人次,同比增长为9%。这一增长速度在国内外博物馆领域绝无仅有。
故宫的开放面积由2002年的30%增加到了目前的45.79%,面积达到329717平方米。通过增加开放面积,以缓解客流瞬间过于集中的现象;通过对古建筑的修缮,使更多的文物建筑保持健康状态;通过对区域的合理划分,使更多的文物建筑群实现对公众开放;通过调整展览布局,合理扩大开放区域空间。还有,紫禁城北侧的大高玄殿,经过科学规划也会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公众开放。我相信,经过修缮后,科学、合理地利用起这些资源,不仅增大开放空间,而且可以通过这些空间提升综合服务接待能力,从而达到间接增加开放面积的目的。
故宫的淡季与旺季差距非常明显,在每年的观众流量曲线图上呈现出高度一致的“双针一峰”图形,即“五一”、“十一”两根针,暑期一座峰。暑期作为旺季,密集的人流持续时间长达一个多月,而淡季则明显下降。如果以去年1500万观众计算,全年日均为4万1千多人。所以总体上必须合理配置参观时间,削峰填谷,在特殊时段采取适当的限流措施仍然要坚持下去。适当调整限流措施细节,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加大提前预约售票的覆盖,并且广泛宣传我们的现状和措施,让尽可能多的观众主动配合,才能够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缓解接待参观压力,满足观众的参观需求。
国内外的每一座博物馆都有一定的休息日,或一周一天,或一月两天,有利于日常维护和职工休整,而故宫博物院实行的却是全年365天开放,全体员工“连轴转”。为此,我院为加强对“故宫”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及时开展对故宫古建筑和文物藏品的检查保养,定期对展览设备及服务设施进行维护,自今年的1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试行每周一下午闭馆半天。闭馆的这半天时间,工作人员并不休息,而是保养在陈文物、擦拭展柜玻璃、检修安保设备、检查电线线路、清理场地卫生、培训工作人员等。
最后,谈一下关于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工作和目前进展。
故宫博物院于2011年正式成立“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建立“监测信息化平台”,对文物建筑、馆藏文物、观众动态等10个方面进行持续监测,力求全面真实地反映其保存和安全状况,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被动到主动、从直觉判断到信息化和智能化、由事后反应到事前预防的转变,实现故宫遗产保护的完整性、时效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其中重点做好文化遗产接待观众承载能力的测算,以此为基础,通过建立预约制度、优化参观路线、强化疏导干预等手段,最大限度避免观众踩踏等恶性事件发生。
近年来,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世界遗产监测管理方面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因此,科学有效地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对各种影响遗产安全的因素加以防范和控制,对文物本体及其环境实施预防性保护,使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及真实性、完整性得以保存,对于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来说意义重大。故宫是我国第一批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应该在世界遗产监测管理方面做出表率。
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工作,结合故宫文化遗产构成要素特性及影响因素,在明确监测机构、职能、分工、监测范围和内容的基础上,提出监测工作的要求。已相继开展了室外陈设基础数据采集、室外陈设材质鉴定和保存状况评估、植物监测数据库、气象数据库、空气质量监测站建设、午门城台沉降变形监测、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监测平台建设等工作。为全面推进监测工作,又开展了观众动态监测、售票系统、无线网络建设等项目的调研,制定了技术方案。今后每年都将整理出版故宫世界文化遗产年度监测报告。关于监测方面最急迫的是观众人流实时监测、安防状态实时监测和古建筑本体的监测。其中,观众人流问题有望今年实现,其他项目方案目前正在调研,有的基本已经成型。
中新网文化频道:这一届两会您的关注重点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提案?
答:作为一名文博工作者,接触最多的还是藏品保存和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因为感触颇深,所以个人关注的会多一些。比如今年在加强20世纪遗产保护、加强文物保护宣传、重视全国馆藏文物的腐蚀、博物馆馆舍建设质量以及加强综合治理优化故宫参观环境等方面做了较为深入的调研,提交了16个提案。
这16个提案中与故宫直接相关的有2个,即《关于加强综合治理优化故宫参观环境的提案》和《关于机动车辆不再穿行故宫博物院开放区域的提案》,同时我在《关于针对文物景区和博物馆观众加强文物保护宣传的提案》、《关于加强和规范文物景区和博物馆导游讲解的提案》等内容中,也针对故宫博物院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故宫博物院具有世界文化遗产和博物馆的双重身份,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建设的事业上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既需要全体“故宫人”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更需要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