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石《翠岩》
文/图羊城晚报记者黄璨实习生郑弘原
●特邀嘉宾
●嘉宾主持
古人云:“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又说:“赏石清心,赏石怡人,赏石益智,赏石陶情,赏石长寿。”它独立成景,自然成画,一景一首诗,一石一天地,绘出了人们生活的图画,被历代赏石家、收藏家所宠爱,被文人墨客所崇拜。
1994年5月,一方灵璧石于香港佳士得获价8.6万港元,香港苏富比上拍的一方灵璧石以10.3万港元成交。十年后,叫价亿元的观赏石纷纷亮相,2006年,一块名为“人之初”的黄河石在媒体上爆出了亿元估价,而在1999年前后,这块石头仅以1600元成交。之后,一块名为“秦俑”的戈壁石标出了10亿元,一块中国版图形状的葡萄玛瑙估价9600万元,一块内蒙古戈壁玛瑙石“鸡雏出壳”,被评估为1.3亿元……
精品意识正在观赏石市场上形成,为数不多的、在收藏家手中不断流转的精品观赏石价值还在继续走高。
晥螺化石《财神到》
品石:
流水有声还多事,奥石无言最可人
赵利平:中国四大名石灵璧石、英德石、太湖石、昆山石,都是以园林为主。我们现在摆在家里的叫做供石。目前市场上受众比较多、价格比较高的主要观赏石有哪几种?
李观云:目前,中国奇石界里影响力比较大的是广西红水河的大化石,产自珠江上游大化县。石头一般以产地来命名,除了大化石,还有戈壁石,戈壁石就是戈壁滩上的石头,分布在新疆、内蒙古、青海,以玛瑙居多,还有一种新生的石头叫黄龙玉。这三者是石头中的前三甲,它们在市场上很活跃,很多人追捧。
严俊君:观赏石的兴起最早可以追溯到广西柳州马鞍山的彩陶石,彩陶石以色泽、色彩著称,由台湾人命名。彩陶石之后又发现了大化石,大化石多数呈黄色与橘红色,显得高贵,价值高过彩陶石。广西喀斯特地貌出产了很多彩石、摩尔石,贵州和广西的地理条件相近,后在贵州出产了乌江石。
玛瑙石《硕果累累》
戈壁石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大漠漆。大漠漆与彩陶石不同,属火性,戈壁滩阳光充足、风力大,使得石头光泽好、吸水头好、硬度高、色金黄。还有一种叫黄龙蜡石,后命名为黄龙玉。在云南黄龙蜡石的影响下,广州也开发出台山蜡石,后把它命名为台山玉,定义为玉,价值就高了几十万倍、几百万倍。
其他的就是安徽灵璧县的灵璧石和广州的英德石。故宫后花园里就有英石、灵璧石、江苏的太湖石。英德石和太湖石属于石灰岩,多用于园林的假山,而灵璧石是国石,是中国文化石的代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品种产于广东阳春一带,叫孔雀石,颜色好,像孔雀羽毛的颜色。孔雀石的价值很高,但由于开采原因,形状完整度高的不多,在市场上的地位不如上述石头。还有一种叫肉石,肉石也有一定名气,但显得俗气,达不到典藏级别。
赵利平:中国传统石头审美标准是瘦、透、漏、皱。瘦是有转转折折的地方;透是有些洞,可以看得穿;漏是上下之间有曲径穿透;皱就是纹理面。现在,欣赏观赏石的标准是什么?
李观云:玩石头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图纹,本身的纹理可以表现一个主题,叫纹理石;二是外形,这个叫象形石,像人物或者花鸟鱼虫;三是抽象,什么都不像,比如摩尔石,但线条美。还有一种看石壁质,硬度够(五度以上),颜色好,所谓形色质纹意。
严俊君:石头都有欣赏的价值、艺术的内涵,这要见仁见智。世间不是人人见石皆拜,也不是石石皆可拜,拜石见人也见石。有句话叫“流水有声还多事,奥石无言最可人”,我改成“金屋藏娇避必乱,居家藏石则安稳”。不管是哪里的石,只要有内涵、有光泽度、形象好都值得赏玩。
而形象和内涵都是人为赋予的,所以说石是艺术品。石头在戈壁滩、河床上就是一块石头,但是因有特色,被人捡回来,经过人文创造、定位、配座,甚至营造摆设环境配对联、摆上画,将它包装一新,再用艺术的眼光、用文化理念去体现它的价值。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石头的大小。石头的大小决定它做什么用,一般玩石要搬得起、移得动、摸得着,可以放在案头、书房、厅堂的石头,不要太大,因为这些地方的空间都是有限的。
玩石:
多看少买,宁小莫大
赵利平:一块好石头,其形状、纹理、色泽、质地都非常讲究。我个人是倾向于天然的石头,天生丽质,没有任何加工的,人为赋予的是不同的摆放、配座、命名,并赋予石头不同的意义,达到一种审美与共鸣。你们平时都是怎么玩石?
严俊君:有人说,玩石一定要“多看少买”,就像谈恋爱,不要一开始就绑在一棵树上;也像吃自助餐,不要立刻吃饱,再有好吃的就吃不下去了。看石头也是这样,在不知道什么石头最好最漂亮的时候不能看到就买,否则家里会堆满艺术垃圾,扔也不是,不扔也不是。
一套房子只需买几件必要的装饰品,体现主人的品位、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即可。石头多了,看不出最好的石头美在哪里,反倒会破坏形象。玩石一定要记住“多看少买,宁小莫大”。石头的美见仁见智,审美不同,石头的美也不同。
李观云:玩石一定要多请教有经验的前辈,这样学费会少交一些,但是不交学费是不可能的。在入手前,多到销售奇石的场所、收藏家家里、奇石展览会等地方看石头,再多看一些书,看多了就知道什么叫美了,再下手会好一些。当然,也不排除一些藏家的个性化偏爱。
刚刚进奇石圈的人很容易上瘾,很冲动,有钱就想买,这一定要克制。刚进这行的人很疯狂,一看到就买,我们也是这样走过来的。
赵利平:买石头讲求缘分,其次,买回来以后通过换座、换摆设也可融入自己的创意,或许就能带来惊喜、奇特的感觉。我曾经买过一块很老的三江石,全黑,黑里面有些黄,有些红,很现代的元素在里面,回家以后用石蜡、凡士林摸一摸后黑的沉进去,红的亮出来,看起来非常舒服。石头也要保养,保养的方法有哪些?
严俊君:现在玩石头有些变样,通过打磨等手段破坏原有的样貌。其实保护石的质感,也要有个度,不能上太多油。其次不要碰撞,以免产生裂纹或者破碎,要保持它原汁原味。像画家林墉,拿回家的蜡石从不洗,原来是黑就是黑、黄就是黄,如果非要把黑的弄不黑就不美了。他有他的道理,所以美不止一种标准。
其实,艺术不可能追求完美,世界顶级的艺术都不完美,没有一个艺术家说他的画是完美的,正因为不完美它才独特。
李观云:石头要爱它、经常抚摸它,经常摸它就会有变化,它跟你一起成长一起互动。另一方面石头要滋润,尘多了要清洗,要小心避免碰撞损坏石体。所以石头也需要保养,人和物是一样的。
你要把石头看成是有生命的,跟它对话。有时候你看到它很高兴,它也能体会到你的心情,反过来你又会觉得石头很近很亲,有生命力。
买石:
精品奇石在收藏家手里流转
赵利平:我记得上世纪90年代中期奇石市场很火爆,2000年左右就平和了一些。上世纪90年代中期,2000年左右和现在这三个阶段的市场行情是怎样的?
严俊君:当代玩奇石的兴起是从台湾传到大陆的,台湾传承了中国传统的奇石文化,但是台湾的奇石资源有限,台湾奇石藏家就走遍世界各地寻找石头,到各地办展览。在新加坡展览期间,有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建议台湾奇石收藏家来大陆展览,奇石文化就这样传入大陆。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广西柳州农民发现了彩陶石,一下子迷住了台湾人,他们很快把彩陶石炒作起来,而大陆看到台湾人做也跟着做,市场一下就搞起来了。但广西毕竟经济落后一些,而广东是经济发达地区又是改革开放的前沿,许多广州奇石收藏界的人士就去挖掘柳州资源,在广州市场上卖,市场慢慢一点点做起来,之后扩展到全国。
李观云:我把柳州称为奇石界的“延安”,市场最大的还是广西柳州,柳州是发源地。广西红水河落差比较大,石头丢到河里经千百年的冲刷滚动就形成奇形怪状的石头。现在的奇石市场以广西为主,北京、山东、上海等大城市都有。
在上世纪90年代初,石头的量很多很便宜很漂亮,那个时候精品意识不突出,几百块几千块钱的石头已经很贵了。2000年左右,精品意识开始慢慢浮出水面,精品石比上世纪90年代中价钱涨了10倍,从几元、几十元一路涨到几千、过万元。而一般的石头价格保持不变。现在,保守估计精品石又涨了10倍,比上世纪90年代涨了100倍以上,精品石头卖几十万几百万元已经不是稀奇的事了。
从收藏家角度来说,收藏到精品石应守住它,肯定有潜力有升值空间。中等的石头一些刚入门的人会买,但中等以下的就不要买了。
以后的精品意识会越来越强烈,精品石也会越来越贵。精品奇石在大自然里基本没有了,只在收藏家手里流转。一些已经出名的石头在流通过程中,经过书本记载、媒体报道不断增值,不断扩大影响力。
现在石头几万、几十万元都是小事,几百万、上千万元都大有石在。
严俊君:现在玩石头的风气以前更浓、人群更多、投资更大,奇石真正的精品比10年前至少增值10倍。
李观云:上世纪90年代中期,很少人玩石头,我们玩石头被人说是傻瓜。到2000年左右开始被一些人接受,还不断有新生力量进入,第三阶段是石头就像花鸟鱼虫一样,成为家里很平常的小玩物。
以后买精品奇石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因为是一种奢侈品,所以真正专业的收藏家数量不会很多。
赵利平:奇石价值涨上去以后就开始出现假石头,比如由不同石头拼接、打磨、切割而成。实际上,石头在大自然中和人一样是有皮肤的,把皮肤去掉以后虽然还有肉,但是肌理已经不一样了。除了用水泡、擦油、染色,还有没有别的鉴别方法?
李观云:形状和图纹,可以说是作假的基本伎俩。图纹方面,天然的东西胜在像与不像之间,而通过药水染出来的图纹就做得非常像人、龙、动物等图案,因此太像了就要谨慎;形状方面,将一块石头拼接成一个动物、人物,拼接的地方可看出来;石头跟人一样有皮,是经过大自然千万上亿年的自然侵蚀慢慢形成,但经过人工加工以后皮就没有了,但是现在会用酸把皮咬出来。石头的皮分两种,一种是钙化的,一种是硅化的,硅化皮很难人工做出来,而钙化皮,像灵璧石、英德石等,经过人工雕凿以后用酸可以把人工痕迹咬掉,感觉很像真的。
鉴别石头要凭经验,现在鉴别真假的方法很多,但是很多石头都做得以假乱真,一般人看不出来。现在原汁原味的石头我们叫它奇石,经过加工的叫工艺石。工艺石和奇石是两回事。
八千里路云和石
S收藏故事
李观云:1996年,我的一块叫“精忠报国”的石头在全国第一届奇石展览会上获得一等奖。当时。石农没看出上面的图案,我买过来时才10块钱。但是我看到,石上面一黑一白,阴影中有三个人物,其中一个似岳飞,身后像有一个老太婆拿着刀在他背上刻,好像岳母刺字,岳飞前面还有一个跪着的老头,我把他说成是秦桧,我给这块石头起名为“精忠报国”。继续看,黑白色块中间还有一块白,像一只只鸟,我把它说成是大鹏鸟,因为传说岳飞是大鹏转世。摆好底座一命命名,价值就出来了。
我还有一块大化石纹理很好,一眼就能看到上面有两个文字——“江”、“山”。那块石头重三吨、长近两米,从红水河捞上来后直接从石农手里买下运回家里,配上底座和文章。天然形成的文字石很少,能组成有意义的内容的更少。15年前一些专家就说这个石头值一两百万元,当时很多人追着要我这个“江山”,一个台湾老板来过我家两次,我都没有开价。还有一个深圳老板,他老是要我出价,我问他为什么要买这个石头,他说因为他姓江,而且他的儿子就叫江山。
在我家三楼有一块石头,石头旁边有一个盖,叫“分久必合”。“盖”是从佛冈一个石农家里买来的,距离石农从观音山捡回来已经3年。观音山没有路,我们拿着砍刀一路上去。当时,我发现了“盖”的母体,但是没意识到它们两个是一套的。运回家里后,我发现这个“母体”跟“盖”好像有一些关联,就把“盖”放上去,咔一下就合上了。原来最早它们是一体的,地壳运动的时候分开了。石农捡了“盖”,我去之后又捡了“母体”,我就把它叫做“分久必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