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另类艺术基金
艺术基金已经不是什么新话题。但是,由艺术品实物+未来虚拟作品+现金构成的艺术基金,并且主要定向用于艺术推广、艺术家包装,还是一件新鲜事。构成基金的主体是艺术品和现金,也就意味着基金的股东是由艺术家或者收藏家、艺术品投资人共同组成。这与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基金相比,不仅内涵不一样,外延也不同,它的作用主要是为了生成更加良性的艺术生态,而不是像贯常的那样,基金用于购买艺术品,然后坐等升值,从而实现基金利益的最大化。
这样的艺术基金,我们姑且把它视为另类。艺术家、文化商人刘浪,正是这一另类艺术基金的探路者。为此,中华工商时报记者与他进行了一次采访对话。
中华工商时报:据说重庆渝澳国际艺术中心作为发起人之一,拟于近期推出“重庆国际艺术基金1号”,作为操盘手,刘浪先生能否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刘浪:是的,我们计划建立一只类似于私募基金的专项艺术基金,与众不同的是以私募艺术品及艺术家本身(未来创作计划)为构成主体,是艺术品加现金的复合产品,而艺术品都具有学术品质纯粹,变现能力强、出自优秀艺术家的特点。名称虽然叫做“重庆国际艺术基
金”,但是1号基金吸纳的艺术品限定为中国传统艺术,基金的服务对象也主要针对传统艺术的范畴。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之下,强调“中国属性”很有必要;而以基金为运行基础,引导更多的民间投资介入艺术市场,对于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弘扬光大具有重大意义。
中华工商时报:艺术金融是近几年炒作比较热闹的概念,但是你们将要推出的这个艺术基金,是对原有艺术基金概念的一种颠覆,作用不一样,颇有创新色彩。
刘浪:艺术基金的服务对象主要针对艺术产业,营造良好的艺术生态,包装扶持艺术家,推广艺术品,兴办艺术展览,出版发行印刷品,开展艺术拍卖活动,推介新人新作,研发艺术衍生品。当然,艺术基金的投资方向不一定局限于艺术领域,一定时候也会向多元化拓展。
中华工商时报:传统艺术品的附加值似乎不及当代艺术作品,艺术基金锁定为传统艺术,会不会得不偿失?
刘浪:目前,这种现象确实存在。因职业的便利,我较早开始收藏了不少的当代艺术品,只要有点影响力的艺术家作品,我基本上都有。一直以来,我的收藏谈不上严谨,比较随意,只要有感觉的就收,选择作品纯粹从技术含量方面考虑比较多,这个与我自己就是画画的有关。所以我们也有计划,下一步的“重庆国际艺术基金2号”,就主推全球当代艺术,10个亿的盘子。而首推传统艺术的目的,一方面依然是风险判断,其次就是要让更多的人在这一重要历史拐点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助力中国艺术走向世界。
中华工商时报:看来艺术基金的操作还是应当由懂艺术的投资人来实施更为妥当,这样更有利于创造良性的艺术生态环境,借助基金的力量,对艺术家及艺术品进行整合。
刘浪:艺术基金必然会影响到艺术创作的方向。艺术不仅仅是审美,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艺术家的天职;当下中国,更需要有助于建立中国优秀文化、核心价值体的一大批有识之士,使之成为在中国资本的推动之下而逐渐崛起的东方艺术正能量。
中华工商时报:艺术基金的具体操作还是比较考究,这方面有些什么具体打算?
刘浪:所谓的技术操作问题,应当有两个要点:一是如何集中优秀艺术家的作品,使之成为一个可供整合的资源库;二是对艺术品价值的认定,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评鉴系统,充分体现权威与公正,从而构建比较完善的价值发现体系。
中华工商时报:如果艺术品作为基金的构成单位,乃是艺术品的货币化,必然会经历价值的认定过程。形象而言,就是一幅作品的价值,不一定通过市场成交比如拍卖来体现,艺术基金即可完成其价值的认定,并且你们已经有了完整而具体的认定细则。
刘浪:艺术品是比较个性化的东西,每个人的创作都不一样,即使同一人的作品,创作时间不同,风格表现就会不一样。艺术基金对其价值的认定,没有统一模式,但是会由专家评估团队来进行鉴别,对作品内容、风格、技法等进行评判,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价值意见。也许这个价值会与二级市场上人们见到的价格有较大差距,但这是可以理解的。特别是把艺术个体的未来创作成果纳入可执行的基金运营体系必须依赖有效判断。
中华工商时报:“重庆国际艺术基金”设立的初衷表明,与其他的艺术基金在利益诉求方面有着完全不同的属性。
刘浪:金融机构设立艺术基金,主要是为了增强金融品牌的附加值。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化,文化的塔尖是艺术。文化力量与金融品牌的结合,有利于品牌深入人心。但是他们一般选择当代艺术或现代艺术,这是为了迎合国际资本的需求,容易变现盈利。加之银行不缺钱的优势,把艺术品视为金融产品来经营,最大目的还是为了盈利。因此银行往往会把艺术品做成具有特色的资产包,形成具有特色的金融产品,迎合一部分客户的需求。的确,这与我们的诉求有一定的区别。
中华工商时报:是否担心这种另类艺术基金模式被人模仿?
刘浪:担心的不是被模仿,而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我的很多概念都不怕被人模仿,毕竟文化艺术建设需要更多的人参与,才能枝繁叶茂;但是就怕别人模仿不像反而误人子弟,甚至影响到某种模式的正常运行,乃至影响到群众对艺术的正确解读。
链接
艺术品金融化
艺术品借助金融工具和手段,作为金融资产纳入个人或机构的理财范围,包括以各种“金融化”面目出现,如:艺术银行、艺术基金与信托投资、艺术品按揭与抵押、艺术品产权交易等。艺术品金融化,是当代资本和金融对艺术品市场的介入,从而实现艺术品市场资本化规范操作的目的。
2011年开始,仅仅艺术品基金就急速扩张,国内一些金融机构、私人银行、基金管理公司纷纷推出艺术品基金,艺术基金的规模比上年增加600%,预计发行70只,结果发行255只,实际资金到位超过50亿元。
由于艺术品信托产品的大爆发,今年将迎来艺术品集中兑付潮。据统计,将有17家信托公司的40款产品将于2013年到期,涉及资金规模为38.52亿元。
凭借2011年的疯狂,中国获“全球最大艺术品市场”头衔,但时隔一年,中国就将此头衔交还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