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者“绘话”艺术展活动现场记者梁若冰摄
2013年4月2日,一场震撼心灵的视觉盛宴——第六届爱在蓝天下:天真者“绘话”艺术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揭开帷幕。本次参展艺术者是24位一直活在自我心灵中的“天真者”——自闭症儿童,他们用孤独诠释了艺术的纯真,用狂野再现了灵魂的自由,在这个“世界自闭症意识日”里,他们以源自本性的近400件作品,讲诉着自己与这个世界有关的故事,更展示了自闭症艺术无可替代的艺术与学术价值。而本次展览的主旨,正如潘基文致辞所示:“要努力建设一个更加包容的社会,让自闭症者的才华得以凸显,让他们的潜能有机会至美绽放……使他们实现自我的生命价值,这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权利。”
下午3时,天真者“绘话”艺术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功强书记的致辞中热情揭幕,北京市自闭症儿童康复协会蒋美香会长和本届展览的学术主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睦教授分别作了精彩发言。本次艺术展分两部分,一是4月2日到7日的艺术作品展,二是4月2日下午4点举办的与天真者“绘话”艺术座谈会。会议还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林业大学、艺术中国网站等多位艺术、心理及医学教授,以及许多独立艺术家出席。
李功强书记说:“清华大学义不容辞地承担一部分社会责任,希望通过这一方式,能为自闭症儿童打开心灵的那扇门,让他们在这个世界中生活得更好。”贾美香会长和李睦教授分别就自闭症儿童研究和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支持展望做了简短发言。
本次天真者“绘话”艺术展的定位,在于“绘话”二字。绘画,是自闭症儿童与这个世界沟通的方式,他们通过手中的画笔将心中的世界绘出,观众则可通过自己手中的水笔将最直觉的观展感受回复在作品旁,与之共鸣。对话的双方面,通过这种自语的方式形成了心与心之间的感应。
本次参展作品完全打破了往届以“绘画”为中心的状态,更专注于作品中所表露的个体自由的本原状态、不羁的创造力、高度的个性化特征、强烈的私人符号和直接而率性的表达形式等,而这些原生艺术语言的基本特征都淋漓尽致地体现在此次展览之中,其艺术价值之高令人惊叹。
李睦教授不无感慨地说:绘画是自闭症儿童的母语,是才能,更是天性。不是每个人都有才能,却是每个人都有天性。以往我们只知眷顾绘画中的才能,如今开始瞩目绘画中的天性。他们正在用“绘话”的天性对我们诉说,而我们如何从中聆听并且回应他们呢?
简单再简单的开幕式,带来了丰富不能再丰富的作品展,引发了纯粹不能再纯粹的思想之源。下午4点开始的艺术座谈会在嘉宾们真诚且激动的情绪中开始,在意犹未尽的感动与爱意中落幕,嘉宾们共同就自闭症艺术的学术、社会乃至人文价值,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李睦老师首先抛出了两个命题:自闭症艺术,我们要怎么对待?他们艺术的话语权,我们又要如何尊重?
艺术家冯良红鸿认为:绘画本身就是一种语言,只是我们忽视这种语言的功能太久了,艺术家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自闭的,梵高生命的气韵生动是天然的,而画只是引导我们交流与想象的载体。
旅法画家兼哲学博士吴昊说:绘画的存在在于弥补语言和文字在空间上的不足,一是为了双向沟通,二是为了写“性”,他们摒弃了语言和文字的苍白,用画直达本性。
北京大学魏丽萍教授表示:无论对科学还是艺术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原创性,而原创性从哪里来?来自自闭症孩子超长的专注力和长期的坚持。社会无狭隘的态度、全面的接纳和尊重,则是他们发挥天性的支持系统。最好的科学和艺术,最终都是在孤独中完成的。
艺术家马树青引入了德国对于艺术的看法:艺术只有“独一无二的”和“说谎者”之分,艺术不是技术,而是生命的状态。自闭症儿童生活在自我的世界中,其作品就是“独一无二”的美好。
巴黎原生艺术代表梁安娜表示:艺术从来都没有艺术与非艺术之分,艺术是快乐的,这些自闭症儿童就是原生艺术家,有着本源艺术的力量,艺术唯一的评判就是艺术本身的质量,而参展的儿童首先是“艺术者”,然后才是“天真者”。
更多的嘉宾则表示,这是一场充满了真诚与爱的珍贵画展。这是自闭症艺术者们带给我们的久违的感动,在这个乌烟瘴气的世界里,他们的天真存在是必然的。自闭症儿童的家长也纷纷表达了对展览的感激之情。他们开始因为爱的责任而坚持,后又因为爱而看到了真相,绘画艺术与其他艺术一样,都是生命的语言。
也许所有艺术的创作都源于对灵魂自由的追求,而这些自闭症儿童天然就具有了这一不被外界污染的本真,自闭症所带来的天然纯粹,是他们无法融入这个充斥着虚伪的世界的障碍,却也是他们得以保留完美自我的保护伞。他们让我们看到了艺术追求者毕生梦寐以求的另一个天地,回答了艺术与存在的关系,他们不取悦于任何人,而这才是最让人心动的地方。
本次艺术展由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团委、天真者绘画工作室、“N维世界艺术计划”执行委员会、艺点儿艺术平台协办,策展团队全部由一群关心自闭症儿童艺术的志愿者构成,他们用真挚、激情和专业,打造了这个真与美的艺术舞台。光明日报记者梁若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