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编视线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旧约《传道书》第一章九节
冬日的暖阳照耀下,眼中所见的一切仿佛一幅幅油画般色彩斑澜。在这阳光灿烂的早上,总希望遇到一些令人愉快的事情,然而一到办公室,就接到读者电话,从电话的那头传来一通劈头盖脸的叫骂声,听了半天才明白,原来对方的寄来几件“宝贝”照片,被专家鉴定为赝品,心里不服,于是打电话来泄愤。
按说,对方寄来照片,请专家鉴定是要收费的,否则可以不予答复,但我当时想到对方年事已高,不忍看他再为几件赝品东奔西跑,于是烦请专家免费给看了看,并打电话告知对方,希望他不要再带着这些赝品到处跑了,怎奈这位朋友回去越想越生气,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于是反复打电话谩骂杂志社的每一位专家还有我。
其实赝品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写《总编视线》数年,可以说从没提供什么惊世骇俗的思想,常常只不过是重复一些常识,其中涉及到赝品的内容也很多,涉及理性收藏的更多。因为见到太多因为缺乏常识而引起的悲剧,于是不得不将呼吁回归常识作为己任。因此,很喜欢在栏目中重复些简单的道理,所谓的道理也无非就是一些常识,有的甚至是些老生常谈,了无新意,也未必有具体的投资指导价值,但窃以为,对于投资者来说,尊重常识或许比取巧钻营、宏大理论更可靠。
已经有很多专业人士通过不同媒体指出,如今的古玩市场赝品的比例远超过百分之九十;再比如,我们家里的瓷碗、盘子杯子,从小到大,能不损坏而保留几十年的凤毛麟角,因此古玩才显得弥足珍贵;但你到如今的古玩市场去,放眼望去,扑天盖地的瓷器,从最基本的常识判断,有几个会是真的?
记得有一年去某古玩批发市场采访,看到满坑满谷的齐白石张大千以及正在用高锰酸钾作旧的瓷器,就悄悄拿起相机准备在杂志上给曝曝光,结果被机敏的造假者发现,差点抢走相机。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里,很多人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具备,却盲目自信,急功近利,因此吃亏上当的悲剧才会一再发生;常识告诉我们,艺术品投资有风险,收益和风险成正比,不能只看到“捡漏”带来的惊喜而将“吃药”的风险忘得一干二净。事实上,中国艺术品收藏远未达到成熟的状态,似懂非懂的人,或者自以为懂的人常常落在造假者的食物链的最下端,上当率非常之高。因此,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不要轻易购入藏品,更不要相信自己比别人聪明;众所周知,收藏知识需要经过长年累月的学习与实践,就连在这一行干了一辈子的专家有时都难免有看走眼,作为一个新手,凭什么敢那么相信自己的眼力呢?
其实只要能遵从一些最浅显的道理,就可以避免成为造假贩假者的案上“鱼肉”,但遗憾的是,最浅显的道理最容易被遗忘,投机依然是艺术品收藏市场的风尚,身边仍有不少人仍沉醉于天天“捡漏”,仍往造假者手里不断送钱。就算有过血本无归的惨痛,但至今仍是“痴心不改”,这又怪谁呢?
引用《圣经》的一句话做结尾:“日光之下,并无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