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沿江建筑:美感优雅,也傲慢

沿江建筑:美感优雅,也傲慢

2013-05-07 07:26 文章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浦江饭店(礼查饭店)孔雀厅施培琦摄

最早的租界建筑,美感优雅又不乏傲慢。上海开埠后,在李家庄830亩的烂泥地里,巴富尔们将其作了九个区间划分,“九分地”的一号地契便是在广州一地因鸦片生意而声名远扬的颠地,在上海他开设了宝顺洋行。颠地之后,西方人士陆续在租界中安营扎寨,到1849年即开埠后六年,租界中的西方男女有175个。

正是这些西方男女,带来了与吴越文化迥然有异的文化,气焰逼人、十分强势。倘若这文化永远只在自己的圈子中流通和循环,也就没有后来海派文化一说,让海派文化最终得以成形的乃是两次战争。

 

战争先还没有到来。英租界的建筑便沿江诞生,其中便有怡和洋行的办公楼房。所有这些建筑都是砖木结构,特点是平面简单、形式简洁,立面上线脚清晰而无其他装饰,最大的特征是全都带有宽大的内长廊阳台,建筑学上叫券廊式;券廊式建筑是英国人在南亚殖民生活的经验呈现,因此也叫“殖民地式”。

其时没有专业的建筑设计师,后来创办德和洋行的雷士德先生要到1867年方与好友马立斯抵达上海。因此,沿江建筑全由房子主人自己在图纸上勾勾划划,他们将上海想像成南亚孟买、加尔各答,为了追求那份凉爽,他们设计的房子都强调宽敞、通风和凉爽,还在自家房子前后遍植奇花异草,甚至还豢养着珍奇动物——譬如孔雀之类的——供人观赏。据说高爽的客厅里不置桌椅,目的是为避免商谈生意时有冗长的客套与讨价还价,站着谈判,立马走人,大班们赚钱强调爽快利落。

到19世纪60年代后,券廊式建筑开始逐一消失,事实证明,不列颠帝国臣民因殖民地生活经验而产生的殖民地风格建筑,全然不适应上海多台风、多梅雨的亚热带气候,当新月形江堤上游人开始漫步其间,召唤着老欧洲亡灵的文艺复兴风格、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一一耸立。

我以礼查饭店作为叙述的代表。

1846年,RICHARDS建造的饭店出现在李家庄一带,它是上海乃至中国的第一家西商饭店,到1907年,饭店第三次重建,维多利亚巴洛克风格立面展现至今,在曾经生气盎然或消沉不堪的岁月中,礼查饭店是中西要人、名媛淑女的经停之地,它的个个空间里洋溢着海上风情。

礼查饭店的奢华首推孔雀厅。当初,新瑞和洋行的设计师作如此构想:正午时分,当太阳光从孔雀厅的玻璃天顶上穿越而来,会将玻璃上的花纹也一同带到地面,于是,孔雀厅的木地板上便会形成十分好看的蓝绿色影子,如同孔雀开屏般绚丽动人、如梦如幻。

孔雀厅的地板都由宽仅一厘米的长条形木材拼接而成,许多地方还呈曲线状,工艺难度极高。在孔雀厅中央,木地板拼出着一个恢弘的星形图案,围绕这个星形图案,木地板一圈圈次第向四周扩展开来,那份壮观景象完全对应了开埠后上海逐渐产生的万千气象。

 

礼查饭店的重要性还不限于建筑审美。1882年7月,礼查饭店在中国范围内第一个安装了电灯,电灯发亮这天,上海市民“万人空巷”地前来观看;20世纪初,礼查饭店更是每逢周六、周日两天晚上举办“交际茶舞”,使得对上海市民发生很大影响的交谊舞会在上海滩逐渐地盛行开来。

但从建筑角度上说,礼查饭店与海派文化全然无关。推而广之,诞生在开埠初期上海租界中的殖民地风格建筑,以及后来产生在外滩一地的许多建筑,都与海派文化无关,这是我个人的一个观点。

海派文化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便是“包容与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是全然西方,也不是全然东方,亦西亦东、又新又古,在反复熔铸、不断浸润下形成一种全新东西。但无论开埠初期的“殖民地”风格,抑或外滩一带“数易其稿”的新古典主义,它们全都没有上述文化特征。说白了,最初,西方建筑设计师相当无视自己栖息的地域,也丝毫没有兴趣对它已有的文化作仔细打量,这样,他们的设计不仅完全不接“地气”,更是骄矜不堪地想着成为他者文化的榜样和楷模。但话要说回来,其时西方建筑设计师的观点和感觉有着十分的合理性,建筑审美就不说了,仅就礼查饭店中一一呈现的煤气、电灯、自来水、电梯等等现代生活用品而言,那就决不是昏昏欲睡的满清帝国所能提供。在高高耸起的上海城墙里面,尽管有着斑斓多姿的吴越文化,但它们只是农业社会文化,凝然不动地脱节于正在迅速来临的工业时代,也因此,公和洋行的建筑设计师们有理由将兴奋点只是聚焦在自己的文化上,也因此,无论是汇丰银行大楼正立面的根根巨柱,或怡和大楼正立面的石头基座,它们似乎都在发问:海派文化?那又是什么东西呢?■

(作者系资深传媒人、作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