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中国内地收藏家和买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一掷千金的豪气将内地艺术品市场提升到了其他市场望尘莫及的水平。对未来的预期,让外资势必兵临城下,或许一场艺术品拍卖市场统治力的再分配也将由此拉开。
瞄准中国内地市场已久,苏富比[微博]和佳士得[微博]终于在今年春拍季完成了中国布局。佳士得4月9日宣布获得佳士得(上海)公司的营业执照,成为内地首家独资国际艺术品拍卖行。就在三天前(4月6日),佳士得的竞争对手苏富比也宣布去年与北京歌华美术公司合资经营的苏富比(北京)拍卖有限公司任命中国拍卖市场老将温桂华为公司总裁。
苏富比先出奇招,试水内地保税拍卖
苏富比的中国之路或许早在40多年前便已播下种子。
上世纪70年代,伦敦和纽约成为全球两大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之后,苏富比决议开拓亚洲市场。1969年,苏富比在东京尝试举办了一次拍卖会,这时,连卡佛的何邓菊如向朱汤生提出在香港合作的建议。朱汤生的全名是朱利安·汤普森,作为苏富比前亚洲区主席,他是亚洲地区艺术品拍卖的重要推动者。
在朱汤生的说服下,伦敦总部同意在香港成立拍卖公司。1973年香港苏富比的成立在今天看来具有标志性意义。当年11月16日在文华酒店香港苏富比举行了第一次古董拍卖,朱汤生是当时的拍卖官。而当年的香港第一槌也被永久定格,载入了苏富比的史册。
此后,朱汤生成为苏富比历史上第一个亚洲总裁,他花了更多的时间来建立远东市场。中国内地也是他所布的亚洲棋局中的一步。只是在当时,内地市场的重要性还未显现。
事实上,苏富比对内地的试探开始于1988年。当年,苏富比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了“拯救长城威尼斯义务拍卖”。
但,这样的试水并未能改变人们对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印象。
20多年前,按照1982年11月19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不是商品。私人收藏的文物,除了送到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单位收购,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经营文物收购业务。
不过禁锢的文物艺术品市场很快被1992年北京国际艺术品拍卖会打破。
几乎是同时,中国嘉德[微博]创始人陈东升也在酝酿创办拍卖公司。1993年5月18日,中国嘉德国际文化珍品拍卖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次年3月在北京举行首届大型春拍。1993年6月上海朵云轩艺术品拍卖公司举行首届中国书画拍卖会。
自此,中国内地的文物艺术品收藏建立起了市场力量。
在内地拍卖市场力量逐渐壮大的20余年中,作为外资的苏富比虽然受限于外资不能参与文物拍卖的法规限制,而无法直接在内地进行拍卖,但它并不缺席于内地拍卖。1994年,苏富比便在上海设立代表处,并于1995年起在中国内地举行拍卖预展。2007年,北京代表处也正式建立。
谁曾料想,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在2009年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年,中国书画拍卖的世界纪录三度被打破,首次出现亿元拍品,此后又有三件拍品接连过亿。内地艺术品亿元时代的到来,也是资本时代的到来。在资本的狂轰乱炸之下,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也自2010年以来赶英超美,跃居全球第一。
这样的“钱景”足够令苏富比再度蠢蠢欲动,完善在内地的布局,真正抢食到内地市场的一块蛋糕。
为此,苏富比花了整整一年时间在寻找机会。终于,北京时间2012年9月6日下午,苏富比的内地奇招亮相了。当天,苏富比上市集团在纽交所披露:苏富比集团和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旗下的北京歌华美术公司在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合资成立了苏富比(北京)拍卖有限公司。此次“联姻”双方共同出资1000万元人民币注册,香港苏富比占80%,歌华美术公司占20%,新家则是在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内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
而早在两天前,香港苏富比在北京举行2012秋拍预展时,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对于这一事宜还刻意隐而不谈,反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诉苦:“比较遗憾的是,中国嘉德、保利进香港很容易,今天来了,明天就能举行拍卖。但海外拍卖公司要进内地则很困难了。”
即使再困难,内地之行仍然是必不可少,“最近几年中国市场已经超过欧美,来自中国内地的藏家数量增长得非常快。五六年前内地藏家占我们生意的4%-5%,而现在已经是30%-40%,”程寿康还指出,歌华在天竺保税区的运营权也正好解决了苏富比进军内地以后有关关税问题,“我们认为这是进军内地的好时机。”
正值香港苏富比4月春拍之际,其又宣布原北京翰海拍卖老总温桂华女士出任苏富比(北京)拍卖有限公司总裁,柴宁先生出任当代亚洲艺术及二十世纪中国艺术资深专家。在业内看来,尽管拍卖界老将温桂华的专业是瓷器,但纵横拍场多年,她的加盟有助于苏富比很快地建立内地藏家的人脉网络。
佳士得后发制人,成内地首家独资公司
就在业内被苏富比(北京)拍卖的新人事关系所吸引时,佳士得突然于4月9日宣布获得了佳士得(上海)公司的营业执照,为此佳士得成为内地首家独资国际艺术品拍卖行。这在当天成为业内的爆炸性新闻。
仅比苏富比晚22年的佳士得也已有200余年历史。在全球战略布局上,与苏富比无出左右。
早在40年前,佳士得就在香港设立办公室。当时仅仅是为了在香港发掘艺术品,然后将其拿到伦敦及纽约去拍卖以及客户联络。当苏富比于1973年挺进香港13年后,佳士得也发起了攻势,于1986年在香港举行首场拍卖。此后,佳士得当时的全球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弗·戴威治对内地市场兴起反应迅捷,积极筹划设立上海代表处。
佳士得分别于1994年和1996年在上海和北京设立了代表处,是第一家在中国内地设立代表处的国际拍卖公司,而如何在内地布局也成了其亚洲业务的主要内容。
2005年佳士得通过授权北京永乐国际拍卖[微博]有限公司使用“佳士得”商标,更是被业内视为在当时政策法规不允许外资介入情况下,佳士得的一种策略。
佳士得中国区执行董事蔡金青告诉记者,2005年时,佳士得授权永乐使用“佳士得”商标权在内地开展拍卖业务,成为在内地举行拍卖的第一家国际拍卖公司,并且为永乐提供佳士得闻名于世的专业资质和标准。
对此,北京永乐总经理董军[微博]也告诉记者,“对佳士得来说,授权永乐使用商标,战略意义远大于商业意义。”
尽管在业内看来,永乐对北京艺术品拍卖市场震动并不大,但在蔡金青看来,借助永乐,在过去八年的合作中佳士得得以了解中国艺术市场以及中国藏家的需求。
但真正进入内地市场,分得内地市场一杯羹,应该是佳士得、苏富比这两大拍卖大鳄共同的梦想。
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高逸龙于2012年秋拍时指出,在2009年11月份,佳士得全球CEO对他来亚洲工作有三项委任状,其中一项主要的任务是,“我们试着在摸索通往内地这个‘禁区’的‘钥匙’,并试图在内地举办拍卖。当然,我们还不够幸运,还没有找到开这把‘锁’的‘钥匙’。”
正如苏富比和佳士得在美国、法国等地的竞争一样,苏富比在内地成立合资公司后,佳士得也不甘落后。
4月9日,佳士得对外公布其获得了佳士得(上海)公司的营业执照,以独资形式、独立开展拍卖拓展内地市场,佳士得也成为内地首家独资国际拍卖行。“我们在对中国市场有所积累的经验上,现在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蔡金青称。
而半个多月后,当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圆明园十二生肖青铜兽首中的鼠首和兔首时,业内也更为清楚地看到了佳士得进军内地的种种努力。因佳士得即为皮诺家族的产业。
外资软肋:文物法规定不能从事文物拍卖
半年多时间,苏富比和佳士得完成了对内地拍卖市场的新战略布局,这样的默契显然来自对内地高涨的收藏拍卖需求的重视。
佳士得中国区执行董事蔡金青告诉记者,中国艺术品市场日趋繁荣,且对藏品有极大需求。佳士得希望能够与中国收藏家合作,“使他们更便捷地进入佳士得的全球网络以及国际艺术市场。”
蔡金青给记者列了几个让全球艺术资本都为之动心的数据。
2011年全国共开设了约390家博物馆;2012年中国已经发展成为最有价值的艺术市场之一,交易额占世界总额的25%,仅次于美国的33%,(据TEFAF2012年艺术品市场报告);佳士得注意到中国收藏家在世界各地的拍卖会上参与度显著提高;2012年佳士得中国内地客户量较2008年相比,已翻了一倍。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以合资或独资形式加入内地拍卖市场的实战竞争,但苏富比和佳士得在内地的业务均不包含文物拍卖,其拳脚只能施展在现当代艺术品、珠宝、钟表、洋酒等。
对此,蔡金青指出,佳士得公司的目标是为内地收藏家提供全面门类的拍品,包括从当代艺术、珠宝、手表、红酒等比较成熟的类别到中国当代水墨画等对中国市场来说的新门类,“由此,佳士得的中国客户可以享受多样的收藏选择。”
事实上,从眼前看文物拍卖是两家全球拍卖巨鳄的软肋,但在市场和法律有可能改变的预期下,苏富比和佳士得都希望提前做好战略布局,以此抢占先机。程寿康便指出,“文物法规定外资和合资公司不能从事文物拍卖,但这一规定也可能出现变化,如果有变化的话,我们要提前做好准备。”
失败案例:进军台湾市场后无奈退出
苏富比和佳士得的全球布局中也有所谓的“败笔”,那便是在进军台湾市场8年后又退出的往事。
台湾曾是亚太艺术品拍卖市场的中心,1992年苏富比涉足台湾,首场西画拍卖成交率达9成,第二年佳士得赴台,也因经营早期海外华人画家作品较好成绩打下一席江山。但是艺术市场环境的改变、整体的艺术品鉴定、税赋与法律机制都未跟上脚步,使得两家公司分别在2000年及2001年退出台湾市场。
北京华辰董事长甘学军[微博]回忆称,这两大拍卖行进军台湾,与上世纪90年代台湾艺术品市场的火爆有关。“台北有个著名的大厦叫阿波罗大厦,每天都有画廊开张、每天都有画展开幕。那时在东亚是鼎盛一时的,苏富比、佳士得进军台湾看重的也是这个。”
在当时苏富比和佳士得在台湾的拍卖项目有书画、油画等。然而,进入2000年以后,台湾艺术市场急转直下,“阿波罗大厦一下就空了,整个台湾的画廊业(一级市场)被大陆兴起的艺术市场替代了,类似798的兴起,”甘学军分析称。
此外,他还指出,“台湾也有关税问题,在市场行政运作成本上,香港是第一位的。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台湾市场都在萎缩阶段,苏富比、佳士得肯定要将战线收缩,选择香港。”
不过,此次布局内地却在业内看来很难会出现撤出现象,“台湾相对大陆来说,还是一个小的市场,回旋余地不大。而对于东亚来说,香港现在是重要的地方。但未来内地是重要的地方。”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艺术评论家顾振清的认同。顾振清告诉记者,此前台湾艺术市场有点炒作,只是表面的繁荣。“有了此前台湾的先例,我想苏富比和佳士得进入大陆是做过预案的,他们有更大的信心来面对大陆市场。”
进军路线
苏富比
1973年香港苏富比成立,当年11月16日举行了第一次古董拍卖。朱汤生任苏富比历史上第一个亚洲总裁。
1988年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拯救长城威尼斯义务拍卖”。
1994年在上海设立代表处。
1995年在中国内地开始举行拍卖预展。
2007年北京代表处建立。
2012年9月6日宣布成立苏富比(北京)拍卖有限公司。
佳士得
1973年在香港设立办公室。
1986年在香港举行首场拍卖。
1994年在上海设立代表处,成为第一家在内地设立代表处的国际拍卖公司。
1996年设立北京代表处。
2005年授权北京永乐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使用“佳士得”商标。
2013年4月9日对外公布获得了佳士得(上海)公司营业执照,以独资形式、独立开展拍卖拓展内地市场,成为内地首家独资国际拍卖行。
要把北京打造成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但在竞争方面却又不允许国际化,这其实是不公平的。
——程寿康(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
内地拍卖行业税收的比例比香港要高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佳士得和苏富比为什么会到内地来发展?这两家拍卖行在内地建立公司的欲望不是今年的事,很可能在嘉德、翰海成立时就已经有这个想法了。
我相信这两家公司看到的是未来,就像保利、嘉德去香港拍卖一样,也是看到未来。
——赵旭(北京保利执行董事)
苏富比和佳士得在内地的选择落脚是战略上的考虑,他们看重的是未来。这表明了国际大牌公司有着战略眼光以及实现这些战略的能力。他们能想象十年以后是怎样的,可以为十年以后去铺路。
——甘学军(北京华辰拍卖[微博]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