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广场上的马丁·路德·金,飞虎队纪念馆旁的唐纳德,毛泽东文学院里的毛主席……“中国雷”雷宜锌雕刻过不少英雄像,但为蒋翊武这样的英雄雕像却是头一回。
“他是我雕刀下最寂寞的英雄。”雷宜锌之所以用“寂寞”评价蒋翊武,是因为他虽为武昌起义总指挥、中华民国开国元勋,却少被外界熟知。如今要为他做像,也仅有一张半身照可供参考。
参考后裔形象最终定稿
近日,记者来到雷宜锌位于长沙市宁乡县的创作基地,一睹寂寞英雄的风采。
穿着过膝风衣的“蒋翊武”身材挺拔,右手紧攥着衣襟,单腿向前坚毅迈步。紧锁眉头下,眼神忧郁地望向前方,闭合嘴唇两侧还能看到明显的咬肌。虽是泥塑初稿,但鲜活形象已让观者感觉如见其人。
“看过一些蒋翊武雕像,但都感觉不像。”雷宜锌说,自己做雕像,首求形似,总会通过参考大量人物照片揣摩细节。但这一次,他却碰到雕刻生涯里的鲜有的情况。
“以前雕英雄,参考资料和照片一大堆,形形色色的都有。可蒋先生就一张照片。”雷宜锌说,蒋翊武半身独照就一张,可供参阅的文字资料也很少。
创作过程中,朋友告诉他蒋家有位后裔被公认为长得最像蒋翊武。于是,雷宜锌便把两位后裔各个角度的照片拍下,又找来先生特型演员的照片,放在一起反复比对,在一次次修改中终定下先生形象。“雕刻多年,借后裔照片定稿还真是第一次。”
雕塑突出英雄历史功绩
泥塑稿所在车间门口,立着雷宜锌最著名的马丁·路德·金雕像雏形。从远处看,两尊雕像颇有几分相似。同样硬朗的外观、严肃的表情,都采用虚实结合雕刻手法,将人物部分埋入岩石底座中。
“但他们是不一样的。我将蒋先生的腿雕得比金更长。”雷宜锌说,金的雕像着重表现石头,腿部仅雕一半;而蒋翊武雕像重在步伐,迈开的右腿几乎被完整雕出。
他说,这迈开的一步正是先生推进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一步,是先生不可被忘却的功绩。“蒋先生指挥了武昌起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为中国从封建帝制转向共和走出了伟大一步。”
据史料记载,武昌起义前夕,总参谋长孙武在汉口试制炸弹失事,武汉军警大肆搜捕革命党人,情况十分危急,是蒋翊武下达了起义第一道作战令,促使起义在仓促中有序走向成功。其后,又是蒋翊武协助莅临武汉指挥的民军总司令黄兴作战。
有历史学家评价,若无蒋翊武,武昌起义枪声或许不会在那个特殊时刻响起,起义胜利果实或许在临时政府成立前就已得而复失。蒋牺牲后,孙中山为他题字“辛亥武昌发难,以公功为冠”,将其誉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
望英雄不再寂寞
对国际雕塑大师雷宜锌而言,创作的过程也是自己对英雄深化认识的过程。“我只有七八岁时,就常和小伙伴上岳麓山玩,进山没多久就看到蒋翊武墓,蒋先生墓占地不小,因此印象很深。”
“可我一直不知他具体有何功绩,长什么样,直到这次操刀做像。”雷宜锌说,通读资料后,终于了解到蒋先生是一位拥有出众文学才华、军事才干及刚毅性格的开国元勋,是辛亥革命前武汉文学社社长、《大江报》主办者、中华民国成立后《民心报》的创办者。
雷宜锌特别记得:面对袁世凯高官厚禄收买时,先生毫不心动;被内部排挤时,先生又始终未选择叛变。“现在的人很难有这样的品节。”雷宜锌说。
交谈中,雷宜锌告诉记者,自己雕刻此尊雕像纯属机缘巧合。蒋翊武家乡湖南澧县原本已请人设计了雕像画稿,请雷宜锌点评指导。
一看画稿,雷宜锌觉得完全没有体现出先生的精气神来,二话没说就决定“零报酬”接过此活。“尽管手上已有多个雕塑在赶工,但蒋先生雕像我非做不可。我希望人们能通过雕像深化对先生的认识,让英雄不再寂寞。”
据悉,这座高5.5米、重约60吨的大型蒋翊武红色花岗岩雕像将于今年9月9日前亮相先生家乡湖南澧县蒋翊武纪念公园,届时观众可前往一睹英雄风采。(作者:贾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