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图)儿子忆钱学森:一把芭蕉扇3个补丁 一块表用多年

(图)儿子忆钱学森:一把芭蕉扇3个补丁 一块表用多年

2013-07-24 08:38 文章来源:长江日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点击进入下一页

钱永刚在展览现场讲解展品背后的故事记者李永刚摄

记者黄征通讯员卢奕实习生程婷婷徐婷

昨日上午,“人民科学家钱学森”2013年全国巡展武汉站在辛亥革命博物馆开展。钱学森长子钱学刚为此专程来汉。

在儿子眼中,钱学森是一个怎样的科学家和父亲?记者昨日专访了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教授。

 

52年中写下三段励志名言

此次展览中,有几段钱学森在不同年代说出的名言,让钱永刚对父亲有了更深的理解。

“父亲1929年考入铁道部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机械工程系铁道系(上海交大前身),1955年回国,此后他一辈子都在为中国的航天事业竭心尽力。”钱永刚说。

钱永刚介绍,父亲考入上海交大后,起初学的是铁路工程师,“他想成为一名像詹天佑那样的铁路工程师”。

“九一八”事变之后,钱学森看到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大学没毕业又开始学习航空工程,并在《空军》杂志上发表论文《最近飞机炮之发展》。1935年赴美留学之前,他给同学留言:“我到美国去学技术是暂时的,学成之后,一定回来为祖国效力。”有位同学赠言:“祖国待君”。

“父亲当时还年轻,谈不上对民族做有实际意义的事,但这种选择就是一种社会担当。”钱永刚说。

1955年,钱学森摆脱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带着妻子和一双幼小的儿女回到中国。

钱永刚当年才7岁,对于回国还没有多少记忆。后来父亲告诉他,一家人在美国登船时,记者采访钱学森,有人问:“中国这么穷,你回去干啥?”钱学森回答:“今后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到了1987年,钱学森访问英国时与当地留学生座谈:“鸦片战争近百年来,国人强国梦不息,抗争不断。我个人作为炎黄子孙的一员,只能追随先烈的足迹,在千万般艰险中,探索追求,不顾及其他。”

“父亲当年已经76岁了,按理说功名成就了,该歇歇了吧?但他觉得国家还不够强大,自己还要继续探索。”钱永刚说。

 

第一个导弹研制机构建在普通两层楼里

展品中有不少中国航天事业刚刚起步时的文件、图片等,其中一份《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是钱学森于1956年2月在周恩来总理的要求下起草的。

钱永刚说:“当时中国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党中央下决心发展自己的航空事业,开始研究我们自己的火箭和导弹。我父亲在美国就是做这种航天的规划,对他来说不是什么难事,他也没有依赖别人。这份意见书,可以说是我国航天发展的第一份规划。”

在这件展品旁边,有一张不起眼的两层楼房黑白照片。钱永刚介绍,这就是我国第一个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于1956年10月。

“这里原来是一个部队医院,把医院迁走后,包括父亲在内的我国第一代航天人,就在这种环境下开展最早的初创工作。当时在基地的人,他们都是野菜充饥,非常艰苦,国家也不可能给很多钱。在那么一个条件下,全国支持航天事业,把第一枚导弹做成了。”

艺术给科学创新带来灵感

钱永刚和妹妹钱永真,是在一个科学与艺术交融的环境中长大的,这不仅得益于“科学家父亲”和“艺术家母亲”的熏陶,钱学森本人,在读书时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艺术爱好者。

记者在展览中看到,钱学森读大学时吹过次中音号(即现在的法国号),参加过雅歌社、口琴会、管弦乐队等。在他的生平展部分,还有他使用过的相机、自己制作的音箱、留声机等老照片。

钱永刚说:“我爷爷就是‘海归’,也是搞教育的,他非常注重对我父亲的全面培养,让他课余时间去学绘画、摄影。父亲当时并不知道学这些有什么用,到后来才发现,学习艺术是对形象思维的训练,能为将来的科学创新带来灵感。”

钱学森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时,旁边就是波士顿交响乐团训练场,他有空就去听,自己也开始练习。钱永刚说:“这种形象思维的训练不断积累,终于在他28岁写博士论文时爆发了。”

后来,钱学森还撰写出版了《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

 

合著的论文背后的故事

昨日展出的展品中,有一张钱学森和一名叫张沁文的科技工作者合著的论文,钱学森的名字署在张沁文后面。

钱永刚特意讲述了这篇论文的由来。

张沁文是山西省一位普通的青年农业科技工作者,1978年冬,他受到钱学森提出的系统学理论启发,写出《农业系统工程·农业学》初稿,并以书信的形式寄给钱学森,希望得到指导。

两个月后,张沁文收到钱学森的亲笔回信。从此,他们经常通过书信交流观点、研究学问。

1980年3月,钱学森赴太原卫星发射基地时,在太原会见了张沁文,并主动提出与之合作,为中国科协和中央电视台举办的系统工程普及讲座撰写《农业系统工程》讲稿。

这一天,钱学森在太原一共只待了3个小时,和张沁文谈话就花了1个多小时。

钱永刚说:“当年这个年轻人觉得为了这篇论文,花费了钱学森太多时间,想把他的名字放到前面。但父亲认为自己只是文章的修改者,坚持把姓名署在张沁文的后面。”

在钱学森的帮助下,张沁文最终在农业系统工程的研究中,成为一个有作为的科学家。

一把破芭蕉扇打了3个“补丁”

一些细心的观众在展柜中看到一把打了3个“补丁”的芭蕉扇,它与“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复制件等放在一起,感到十分好奇。

钱永刚介绍,父亲在生活上要求比较低,过去到了夏天,他一直用扇子,扇子用坏了,哪儿破了哪儿补。开始是他自己粘,钱永刚也替父亲粘过。

 

更有意思的是,钱学森一生做事严谨、认真,哪怕是像粘扇子这样的小事。钱永刚说:“你要是给他乱粘,他不高兴,还批评我,‘你就这么干活儿?’那我就动点脑筋,把它粘得很规整。扇子虽然破了,但是补上要像样子。”

一直到2000年,钱学森家才装上空调。

钱永刚还记得父亲用过很多年的一块手表,不是什么进口名牌,而是国产的“上海牌”。“他从美国回来时戴的一块瑞士表,用了很多年坏掉了,拿出去修也没修好。后来他就买了一块‘上海牌’。”

“导弹概论”手稿等

13件实物亮相

本报讯(记者黄征通讯员卢奕实习生程婷婷徐婷)昨日,“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展览在汉开幕首日就吸引了不少观众,一些大学生看完展览后激动不已,纷纷与专程来汉的钱学森之子钱永刚合影。

2011年11月到12月,为纪念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由中宣部、教育部等联合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事迹展览分别在北京等地举行,吸引了近30万名观众。经过两年筹备,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今年再次推出全国巡展,武汉站是第四站,免费开放时间持续到9月5日。

昨日来汉的钱永刚介绍,该展览分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人民科学家风范”、“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四部分,共展出13件珍贵的实物资料,其中“导弹概论”手稿,是1956年钱学森为导弹技术培训班撰写的“导弹概论”讲义,它是中国航天技术的奠基之作;“早日制定我国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是钱学森1965年提出的及张爱萍批示、聂荣臻意见和呈送周恩来总理的报告;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展览系统回顾了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创建与发展的历程,全面展现了钱学森对中国航天事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卓越贡献。

 

钱永刚评电影《钱学森》

主演很努力剧本一般

去年,由陈坤、张雨绮主演的电影《钱学森》在全国公映。昨日,钱永刚在汉评价:“陈坤演得很努力,但剧本一般。”

去年3月上映的电影《钱学森》,投资6000万元。开拍前,剧组在征求家人对演员的意见后,钱永刚专门去了一次西安,按照导演的说法,之所以选陈坤出演钱学森,是因为他眼睛里有戏。

但看过电影后,钱永刚说,陈坤还是很努力地想把钱学森这个形象搬到银幕上,但问题在于,这个剧本能不能如实、深刻地反映钱学森?他认为:“如果编剧对科学家不了解,跟工程师也没打过交道,你怎么去写出反映科学家气质的电影剧本?”

钱永刚说,过去有的电影用化名来反映科学家的工作和生活,这部电影用实名,只能是一次初步尝试,“提高的空间还很大”。

(记者黄征)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