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人艺的话剧《燃烧的梵高》在天津大礼堂上演。多媒体的使用让绘画大师梵高的《向日葵》在舞台上绽放,一幅幅传世名作伴随着唐·麦克莱恩献给梵高的那首《Vincent》的旋律逐一呈现,而饰演梵高的王劲松更是用极具爆发力的表演“燃烧”了观众,接受采访时他分享了自己诠释这位艺术大师的感受。
给梵高加点喜感
很多人记住王劲松都是通过一个个非正常角色,比如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的古怪摄影师叶斗,他也直言:“任鸣导演找我演梵高,就是因为我擅长演各种神经质的人物,气质类型有相近之处。三年前,孟京辉也找过我演梵高,他想做电影,但后来没成。外形上,我几年前更瘦,脸型更像,唯一的缺憾是,我头发比他少,但胡子还行。”
今年是梵高诞辰160周年,别的剧团也在排演关于梵高的戏,而该剧则截取了梵高26岁之后的几个重要生命事件,包括当牧师被辞、娶妓女、和高更吵翻割耳朵、自杀等。王劲松说排练时任导再三强调让收着演,“这部戏体力消耗太大,强度相当于踢一场足球比赛。因为梵高人生最重要的几个点都连在一起了,需要演员的激情连贯爆发,挺考验人的。”不过,正式演出时,王劲松火力全开,那种极致的释放让观众跟着沸腾。有趣的是,他在诠释梵高的苦难人生时也加了点喜感,他说这是自己的设计,不想让人物一路哭丧着脸,“白墙上的黑点才会显得更黑,加点喜感,反而能衬托出特别深邃的悲哀。”
王劲松坦言最初接这个戏时没想到观众会喜欢,“我觉得这恰恰是一种呼唤,在追求利益的商业时代,人们会发现梵高的纯粹和执着是那么可贵与美好。梵高也给后人留下了传奇,当年毫无商业价值的画家留下的作品竟成了今天最贵的画,人们会发现最有商业价值的作品反而是最纯粹和至高无上的精神的结晶,而非炒作的结果。”
鼓励学生多演名著
在王劲松看来,那幅经典的《向日葵》就是梵高精神世界的象征,“鲜明大胆的用色,体现了他张扬极致的个性、对生活的热爱以及追求的炽烈。不过,现在这种为艺术而纯粹的人是否还能在现代社会生存,很难说。”
身为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副院长的王劲松,说这次演梵高还是趁着学生放假的空当,现在自己演戏少了是因为学校的工作繁忙,但课堂也是他的另一个舞台,“现在有两个班上课,每天都在排戏,我会给他们做示范性表演,表演是实践的艺术,就是要一部部戏、一个个小品,甚至一个个片段地来。现在学生多,我们工作压力大,相比之下,演戏反而轻松。”
问起要是自己戏瘾犯了怎么办,他笑说:“那就在学生吃饭的时候去演。我觉得教学是责任,也是承诺,既然答应带他们四年就要做到。可人生能有几个四年?这是耽误了我很多戏,但我也习惯了。”王劲松自言不是个特别严厉的老师,在学校经常和学生们同台演戏,也总有学生来做他的观众,师生间是同事也是朋友,“像我演梵高有很多个人的收获,我会和学生们分享。其实我一向主张让学生多去演名著、经典,因为只有这种高度产生的精神能量,才对我们的心灵和专业有启发和推进的作用。”(新报记者曹嵩博摄影姚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