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雕塑艺术家刘云凯当年的趣闻

雕塑艺术家刘云凯当年的趣闻

2013-11-26 09:25 文章来源: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金陵晚报报道紫金山天文台的简仪是明代文物,至今保存完好。但曾经有一段时间,简仪上一根长20多厘米的规针被参观的游客弄断成了几截。明代铜制的规针如何修复?不少文物专家都束手无策。热爱雕塑艺术的下关第二实验小学刘云凯老师知道了这个情况,他主动提出修补规针。几天后,规针修补好了,刘老师却没有收一分钱修补费。昨天,重温3年前的这段故事,刘老师谦虚地说:“保护咱们南京的文物是每个人的责任。”

学校到处是他的作品

走进下关第二实验小学五楼的美术教室,最显眼的是一尊陶行知先生的铜像,神态儒雅而严肃。此外,墙上还挂着油画、工笔画,橱窗里放着工艺台灯、绢做的古装仕女、仿制的文物古董……很难想像这些都出自刘云凯老师之手。桌上还放着一个略显人头状的泥胚,刘老师在桌前坐下来,让记者坐在对面,乐呵呵地说:“你问你的问题,我来做你的塑像。”说着从桶里舀出一些黄泥,这就开工了。刘老师告诉记者,他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学美术的,曾经师从南京日报原美术编辑武建华和著名专栏漫画作家原小民。他悟性很高,不久就可以帮老师画连环画。后来为了拿文凭进大学学习美术,交作业时,老师大吃一惊,把他找来说:“你留在这里教美术吧,把这些学生教好,文凭就给你。”这竟成了他教书生涯的第一步。为了让大学生活不荒废,他开始自学雕塑。当时大学还没有雕塑这个专业。“雕塑是美术的高峰,画画好不一定做得了雕塑。”刘老师说。刚开始学,他常常是每天双手沾满黄泥,一整天不停地捏制、修改。没想到这一雕竟成了习惯,“全年都不休息,每天不雕就难受”。现在南京的许多景点都能看到刘老师的作品,比如南京市浦口烈士陵园的群雕,珍珠泉公园的万米长城,燕子矶三台洞、二台洞佛像……

 

 

陶行知铜像感动很多人

其中最为人们所知的当属陶行知铜像,它一直被放在陶行知纪念馆前面。陶行知曾资助过的学生,后来的中科院院士张成和第一次看到这尊雕像时,感动得落泪了,他到处打听这尊像出自哪位艺术家之手。当得知是刘老师后,特意登门拜访,见到刘老师,他直称赞:“雕得太像了!把老师的神韵完全雕出来了!”刘老师见他如此喜欢,就把自己留着的一尊小样送给了他。谁知他又转送给了陶行知的夫人吴树琴。吴老也一定要见见这位能把自己的丈夫雕得如此逼真的人,她不顾高龄及病弱的身体,在医生的陪伴下来到刘老师所在的学校,回忆起陶行知生前的事。除了大型雕塑,刘老师还喜欢刻制印章。他拿出一本自己刻制的各色印章纹请记者鉴赏,其中一枚仿宋体字迹的印章,简直就和电脑上敲打出来的字迹一模一样。更加神奇的是,他刻印章从不事先用笔写上反字,也不用木槽固定,而是一手握住石头,一手挥刀就刻。不一会儿,或是图案,或是仿古篆字,一枚精致古朴的印章就刻好了。虽然在雕塑艺术上取得了如此瞩目的成就,但刘老师仍然认为自己的第一职责是教师。他每年带领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次次都获得集体一等奖。比赛开展了12届,他就拿了12次一等奖。现今他的学生桃李满天下,有的考进了中央美院。采访结束了,刘老师为记者雕的像也成型了,整个过程仅2个多小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