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贵在“独创”,艺术家贵在“本色”。
不久前,笔者在-篇博文中,引用-句俗话,说“嚼别人嚼过的馒头”的艺术家,是没出息的,用来表达这层意思,却引起某些人的误解和不快。根本原因是那些网络写手,语文、语言水准实在低浅,他们不懂这句俗话的基本意思,就胡乱诠释、引伸。其实此语虽浅显,但内涵深刻。
中国文字、语言实在丰富,就这句俗话的同义词,恐怕不会少于四则。借此就作点普及工作吧。
“嚼别人嚼过的馒头”
其一解:
亦步亦趋的“邯郸学步”。这是成语,也是个典故。就是讲人家慢走,你也跟着慢走;人家快走,你也跟着快走。形容外处模仿、追随别人。当今不少现当代艺术就是这样制造出来的。
其二解:
“人云亦云”。意同“邯郸学步”。人家怎么说,自己也怎么说,完全没有主见和创见当今不少现当代艺术理论写手们(不是全部),大多就是这样的文字。
其三解:
“东施效颦”。也是成语,也有典故。说的是西施邻居一位女子,看到美女西施因胸痛常皴着眉头,就以为这样最美,就成天学着西施皱眉病态样,结果把人给吓跑了。“东施效颦”既不知道别人好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条件,就盲目学样,这般的艺术家有没有出息,读者自明,用不着笔者赘语了。
其四解:
“鹦鹉学舌”。其意同上,不过更形象!更深刻!
此语与佛教相关,源于《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越州大殊慧海和尚》“僧问,‘何故不许读经?喚作客语?’师曰,‘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学。’”此乃上人之言,智者之智。
文化“畸人”徐青藤(渭)有段文字,是个比喻,可作前文之诠释,为省却笔者啰嗦,特迻录如下:
“人有学为鸟言者,其音则鸟也,而性则人也;鸟有学为人言者,其言则人也,其性则鸟也。此可以定人与鸟之衡哉?不出于己所得,而徒窃于人之所尝言,曰某篇是某体,某篇则否,某句似某人,某句则否。此虽极工逼肖,而已不免于鸟之为人言矣!”(徐渭《叶子肃诗序》)
引此,虽也是“之乎者也”,但稍有汉语基礎,並不难读,明义通俗。青藤提倡的是著文写诗,都要表现本真自我,並把此叫做作者之“本色”。说得何等贴切。何等警示!
此理与艺相通。君以为如何?
有些人极为过敏,一听到讲"传统",就以为“复古”,其实,讲传统,讲文化遗产,旨在"复兴"!
切不可有一字之讹啊!
-字之讹,差之何止万里!或许南辕北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