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内地艺术品秋拍已渐入尾声,即便有香港秋拍市场的回暖在先,今年内地秋拍也没有迎来新一轮繁荣期的开始,目前只有古代书画市场一枝独秀,没有受到市场调整的影响。好作品的匮乏,赝品的困扰,让很多有实力的机构买家依然苦于有钱花不出去。
拍品整体下滑
对于“古代书画热”的说法,艺术品鉴赏和投资专家吕立新并不是很认同。“前几年古代书画在拍卖市场上的表现没有这么抢眼,而近现代书画风头正劲,今年近现代书画市场整体表现不太好,就显得古代书画的份额越来越大了。”
他觉得今年秋拍市场上,除了南宋马远的两幅画外,古代书画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眼球的东西,整体质量并不是很高。
今年保利秋拍近现代书画夜场中,“黄胄美术基金会推荐专场”吸引了大量买家关注,其中黄胄的《欢腾的草原》以1.288亿元成交,刷新了黄胄作品个人拍卖纪录,也是今秋内地拍卖市场上唯一过亿作品,对此,一些收藏者提出这件作品值不值一亿多的疑问。
“整个秋拍中,近现代书画好作品实在是太少,好的如齐白石、张大千微乎其微,藏家惜售心理强烈,市场上好东西越来越少,就不能吸引大资金入场,很多机构拿着钱,但买不到东西。”北京皇城艺术品交易中心总经理吕立新说。
“过去看拍卖预展,是在真画中挑假画,现在是从假画中挑真画,原来作假还是遮遮掩掩,而现在是堂而皇之。”吕立新在书画市场中摸爬滚打20年了,他认为伪作品越来越多,可能有上万件齐白石在交易,但真画所占比例非常低,特别是近一两年,伪作品所占比例超乎以往。
“今年秋季很多拍卖公司都上拍了古代书画,真迹比例非常低,很多东西有疑点甚至就是赝品,缺乏经验的人很容易吃亏。”吕立新说。今年秋拍书画拍品整体质量下滑,所谓“黄胄作品年”,是因为其他大师没有好的作品上拍,只是黄胄的几张大画还能吸引大家关注。
机构买走力作
黄胄的《欢腾的草原》最终得主是艺术市场的新势力宝龙集团,其未来计划在上海开设一个私人美术馆,这张黄胄的珍贵力作将作为他们的镇馆之宝向公众展出。
更引人注目的是,新理益集团董事长、上海龙美术馆创办人刘益谦豪掷近3亿元,将黄胄《巡逻图》、苏轼《功甫帖》、马远《松崖观瀑图》、《高士携鹤图》、乾隆《御临唐寅·文徵明兰亭书画合璧》等重量级作品收入囊中。
今年秋拍明显体现出一个新迹象,以机构为主的新买家进入,而传统收藏家资金跟不上市场发展速度,大量新入市场的人拥有资金实力,更加年轻化、集团化。另外“富二代”成长起来了,开始关注艺术品,还有以往投资股票、房地产的人,资金也转向艺术品市场。三股新收藏势力的共同特点是有实力,不想放过市场中那些最好、最显眼的艺术品。
但是新人缺乏经验,吕立新认为他们不知道收藏领域的深浅,所以胆子很大,以为在拍场上的都是好东西,毫无顾忌地去买,也许买到的未必都是真品,等到他们意识到了东西不对,恶果或者伤害要稍后体现出来。
“有人说中国很多有钱人还没有真正进入艺术品市场,原因主要是不敢来,买不好。一旦要求拍卖会的艺术品‘保真’,古代和近现代书画拍品一定会非常稀缺,造成真迹价格飙升,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大家就是比财力了。”吕立新说。
比如,潘天寿存世作品只有800件,留在民间的也许就二三百张。再如陈少梅现在有400件作品存世,齐白石的画存世最多,不到两万张画,大多数都在美术馆里面,一部分在收藏家手中,能在民间流通的也就几百张。
从心理上讲,人们更喜欢年代久远的、艺术价值高的东西,古代书画市场热度能否持续取决于作品的质量,为什么有的作品卖几十万,而马远上拍的两件小画,卖到了6000多万元,因为被大家认为是有定论的作品、真正有含金量的艺术品会在高价位区间运行。
“两极分化”带来什么
今年匡时秋拍中有一对艺术伉俪的作品十分抢眼,卢沉、周思聪藏画专场全部无底价起拍,其中卢沉的《太白捉月图》以598万元成交,打破卢沉作品单平尺成交纪录。
卢沉是中央美院教授,周思聪是中国美协副主席,他们在20世纪晚期中国画坛具有一定影响力,但并不是艺术品市场上的热门。
吕立新认为这正是艺术品市场“两极分化”的表现。一方面,不以投资为目的、单纯的收藏家,占的比例越来越少,机构投资者所占份额会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二三线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两极分化非常明显,好的作品哪怕尺幅很小,拍卖的价钱也非常高,但一般的作品价钱很低。
比如丰子恺好的作品,在百十来万元一平尺,卢沉、周思聪好的作品,价钱也很贵。不管艺术家名头大小,只要是精品,都会有人追捧,这是今年拍卖市场呈现的一个很好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