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诗意的表达——丘挺谈《八大处手卷》的创作(组图)

诗意的表达——丘挺谈《八大处手卷》的创作(组图)

2014-01-09 10:51 文章来源:艺术中国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时间:2010年10月29日

地点:环铁•丘挺工作室

采访人:许柏成

艺术中国:当您得知波士顿美术馆邀请您根据他们的馆藏创作一幅作品时,您最初的想法是怎样的?

丘挺:我觉得这个想法是很特别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策展思路。特别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中国画的创作伴随着怎么认识传统,怎么发展中国画的问题,“与古为徒”恰恰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考,就是怎么样让“思古之情,求新之念”在这里找到一个比较好的契合点。恰恰这有点像王国维先生说的宋人和那些士夫画,它们的一种状态可以来描述这个,就是说对这幅古画要有体认,要有研究和鉴赏的趣味,但是同时也要有这种求新出新的念想。波士顿美术馆这个展览的思路,对我来讲是很有意义的。

艺术中国:您之前对波士顿美术馆的馆藏了解吗?

丘挺:有一定的了解。日本曾经出版过波士顿美术馆的藏品。因为我本身对古画的兴趣非常浓厚,所以基本上它好的作品我都能如数家珍。

《湖庄清夏图》(局部)赵令穰北宋

 

 

 

艺术中国:当您得知“与古为徒”展览消息的时候,第一选择就是《湖庄清夏图》吗?

丘挺:没有,这个倒是经过反复酝酿的。波士顿美术馆馆藏的好东西非常多,而且有很多画是我喜欢的,最后我选择这幅画也是在反复的取舍中以它为蓝本的。因为我之前在杭州,对那种平远迷离的山水视像的记忆非常浓烈,所以想选择赵令穰的这幅画作为对话的蓝本。

艺术中国:在选择赵令穰这幅作品之前,曾经考虑过哪些作品?

丘挺:有一张传为郭熙的作品,叫做《雪景寒林》,也是我考虑的。比如还有像陈容的《九龙图》,也是我很喜欢的作品。

艺术中国:您的博士论文曾描述、探讨《湖庄清夏图》,涉及哪些方面?

丘挺:涉及的主要方面是古人如何师造化,他们题材的专题化和细致化。哪怕是一个非常平凡的景物,如果你览之精熟,能够很深入地吟咏它,非常有情致地把它表现出来,它照样是充满情感的厚度和语言的饱和度。宋画在题材的外延、造境的细致化都表达到极致。我们一般想到宋画,往往偏重那种全景式的千岩万壑,非常史诗般的巨制,像《溪山行旅图》、《早春图》、《层岩丛树》、《万壑松风》等等,包括《溪岸图》,我们想到的都是这种状态,但是它也有一些非常田园式的,非常有抒情诗感觉的东西。我觉得作为平远迷离山水的代表,像惠崇、赵令穰,他们的作品、意境在这方面是非常典型的,有点像后来人说的“南宗山水”的典型图式。

艺术中国:也就是说宋代山水的本质不在于场面、构图的大小?

丘挺:对。它境界可大可小,都没关系。我觉得最重要的山水画的诗性精神,作为山水画最本体的核心价值是对自然和造化的体认和表现的深度。谈到人类的艺术,宋代的山水画是可以跟古希腊的雕塑、德国的古典音乐相媲美的三个顶峰之一。宋代的山水画之所以能达到这个高峰,它恰恰是在对造化的体认,心源的表现中走向了极致。所以我们在理解宋代山水画时,个人可以有偏好,但只要(这幅画)它能对自然的表现非常精微,对造化的体认非常恰如其分,它就是一件非常成功的、有品格的作品。

艺术中国:这一次的创作用了多长时间?

丘挺:这幅画画的时间很长,但如果说起这张作品的缘起就更长了。我2000年到清华大学跟随张仃先生攻读博士,01年画了很多京郊写生,其中我就去了八大处,觉得这个地方非常幽古,非常适合我的情绪去表现。所以我当时就酝酿了一段时间,画了一张手卷,叫《八大处纪游》,大概有8.6米的长度。这张画画出来之后参加了几个比较重要的展览,都受到比较好的评价。其中参加了第五届“影像与生存”上海双年展,那时候波士顿美术馆的盛昊先生去看了,我跟他并不认识,他看到我这张画,通过组委会找到我,跟我聊了他将策划“与古为徒”这个展览的事情。所以说起这张画它是蛮有故事的。但是过了好几年,我觉得我还有很多东西可以在这个手卷里加进去。

“与古为徒”这个展览主题出来以后,我就在07年酝酿这张手卷,着手起笔到收笔大概是08年开春到09年的夏秋之际,这个时间跨度从08年到09年。不是说我每天在画,只是说这个东西一直萦绕在我心头,可能有时候进度比较快,有时候会搁浅下来,有时候可能是半夜爬起来画两棵树,有时候突然有点奇思妙想就凌晨爬起来再弄一下,就是这种经年累月反复填染,完成了这幅作品。

 

 

 

艺术中国:两年的时间横跨不同的季节,画面里面四季都包括吗?

丘挺:不是,基本上是以春秋感觉为主。既有萧瑟之意,又有春意盎然之意,有烟雨迷蒙的感觉,也有晴朗的感觉。因为手卷是可以打破不同的时空观念的,它可以把不同的时空拼接。我这幅画主要还是想追求旷远幽深的感觉,包括那种迷蒙,对远的一种诉求,我希望在这个手卷里体现出平远、幽远、阔远、深远来。还有一个就是能够呈现我对古意的一个理解。

艺术中国:您是否是在不用地点以不同视角写生,然后拼成一张全景式的山水手卷?

丘挺:之前的画是我在一个角度表现它,强化它一些东西。要把它变成手卷,很多东西你得取舍,调动你对时空的内在逻辑,它怎么推,这个可能有一个考验。因为山水画创作,虽然它有一方面是非常强调情致、灵感、性情、感受性的东西,另一方面,它有一种非常严密的格式在里面,空间怎么推移,不同景域怎么转换,这个镜头怎么挪移等。我之后再画的时候,对它的情节和可能激发我夸大它的气氛的东西会思考得更多。做过这个手卷,我对八大处这个地方整体的感受会更完整,会突破我原来对它的一种感受吧。

艺术中国:从赵令穰《湖庄清夏图》到《八大处纪游》,这个转换是怎么完成的?

丘挺:这个转换,比如说《湖庄清夏图》,它最打动我的就是它对那种平远荷塘的非常入微的情趣的描述,这个情节非常的诗性,我想诗性的东西是我在把握《八大处纪游》这张画时和读赵令穰时的心得是一致的。我是希望非常诗性地把这张手卷完成。我想首先还是在传统的精神层面,就是我理解了赵令穰的这种对诗性的追求,然后我希望在画里延伸过来。它里面对云的表述,对荷塘的描述跟我以前生活的视像记忆有很多不谋而合的东西。所以我觉得“与古为徒”,与这幅画对话,我考虑的不仅仅是从他那里寻找到一些共同的渊源气息,更多的我也在考虑怎么跟它拉开适当的距离,但一看又是在一个我强调的非常诗性的精神里营造这种氛围。

艺术中国:这种距离具体是指什么?

丘挺:我想我的画里面,场面、景域的裁剪肯定要比他那张画更具丰富性和多样化,丘壑的转换也更具复杂性。我觉得它(《湖庄清夏图》)是一个设色非常好的画,我这张是水墨的,没有设色,我基本上想极尽墨的变化,我想在这张画中让大家看到中国的墨具备了这种丰富性和精微性。为什么强调这一点呢?我觉得作为东方艺术,如中国画、书法家具等等,它给世界最大的贡献也就是在这种细微的精微感上,这种分寸感上,其它门类艺术往往是很难达到的。

艺术中国:这次展览是中国与美国之间的一次交流,您是有意这么做的吗?

丘挺:这个倒没有这样考虑。因为我觉得在我的创作里,我不会过多的考虑观众是来自西方还是中国本土,因为我想还是传承宋代画家的一种精神更重要。宋代的画家,他的品评也好,他创作的状态也好,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他更多的是(探索)如何以精微、恰如其分的笔墨把自然的精微感、精神性刻画出来,而不是外在赋予它的要创作出一种强烈个人形式的所谓时代风格。它更需要一种精微的状态,对物象非常诗性把握的那种观看角度和体现角度。所以我在画画的时候,更多的还是体现绘画的本体,我能够把我个人的情致、情趣、性情在这种非常精致的笔墨里呈现出来,这是我画这张画最主要的一个动力。

 

 

 

《八大处手卷》(局部)丘挺

艺术中国:您为我们简单讲讲美术史上的赵令穰和《湖庄清夏图》?

丘挺:绘画史上对赵令穰的记述一般以嘲笑的口吻,嘲笑他什么呢?他“所见不周,所经不广”,因为他是宋朝皇室的人,可能当时宋皇室规定都城里的人是不能乱跑的,所以他一辈子的足迹不足城外几十里,所以他表现的都是那一带的景象。恰恰(因为)他反复吟咏这个地方,成就了他非常饱满的一种样式,而且这种样式成为之后平远式山水的一个非常典范的东西。像宋代描绘惠崇、赵令穰作品的山水诗,都是非常好的,我想这些山水诗就是因为看到他们的山水画所引发出来的一些描述,包括苏东坡都有这种诗歌。这张画我在波士顿美术馆的库房里看到过很多次。董其昌特别喜欢这张画。他在上面反复题跋了七次或九次之多,这个是非常少见的。除了这个,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赵孟頫的《鹊画秋色》,他也在前前后后题了一些跋,但是没有这张多。(可见)这张画在他心目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份量。

董其昌是非常有见地的一个鉴定家,在明代他看到的东西算最多的几个鉴赏家之一,具备很好的眼光,具备方方面面的身份,你的名望、人脉等才能使你看到这么多东西,包括收到自己手里。他对这张画有一些非常具体的评述,我觉得也是恰到好处,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历代画家、品藏家都对这张画有反复的题咏。当然有些不单单是针对这张画,可以作为对赵令穰的一个风格来理解。包括恽南田也有反复提到这张画的风格,也是跟这张画特别靠近的感觉。至于宋代的绘画一直有一个真伪之辩,作为我来讲,有时候我会在意这些东西,有时候我不会在意这些东西。

我今年春天在上海开一个会,跟谢稚柳先生的夫人陈佩秋先生坐在一起讨论。她认为这张画是有问题的,我觉得这都是值得拿出来讨论的东西。但是作为我来讲,我觉得很多宋代的绘画,首先它是不是宋代的,这是最根本的;第二,它是不是好画。至于它是不是某一个具体作者的,我不是特别感兴趣。就像我们认识的董源,很多人在讨论《溪岸图》,这个是不是董源的画,我觉得这些不是特别重要,但是肯定是一张好画,非常好的一张宋代画,我就觉得很好了。

 

 

 

艺术中国:当时您打开《湖庄清夏图》的时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丘挺:打开它,感觉是“似是故人来”。因为我很期待看到这张作品。这一次的展览安排我们去波士顿,我主要的一个任务就是看看这幅画的原作。终于看到这张原作的时候,它的完美性强化了我对赵令穰的理解。这张画我看了以后,那种境界的祥和,旷远的感觉,营造的整体感都是非常完美的。它的细节非常丰富,比如它对一些荷塘的飞鸟和荷叶点子的描述,坡脚和水面关系,坡脚和路的一种互动的感觉,丛林和云的感觉。我觉得这张画是相当完美的一件作品。

艺术中国:在看其他画的时候有没有这种感受?

丘挺:我上次在美国看的宋代绘画比较多,在波士顿美术馆安排下我基本上在东海岸主要博物馆库房看宋元画。包括大都会博物馆,纳尔逊博物馆,弗利尔博物馆,克里夫兰博物馆的,波士顿博物馆本身的,我觉得对我对宋画的认识有个很大的突破。这个突破来自两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刚才说的那种精微,我看了之后发现它们比我想象的还要精微,非常棒;还有一方面就是我们以前把宋人理解得非常完美无缺,没有破绽。恰恰我整体看完之后,发现他们也照样有些作品是有破绽的,有松懈之处。但是它整个时代水平很高。哪怕有些失误的地方,但是整体的气氛、整体感,转换的合理性都是没有问题的。所以我觉得这次在美国看了这么多东西,对我个人而言是丰富了我对宋画的一个体认,也拓展了我对宋画的一个概念的认识。

这使我想到对历史的研究是非常复杂的,不能仅仅凭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对文献的了解去推想。有时候它也有实物、有图像,这种东西给你提供的是更直接的认识。艺术品也是这样。我想艺术家更是这样,他具备一种复杂性。这一点恰恰是对我们学习传统、古人,品评绘画都有的一种参考意义。

艺术中国:画完这幅画您有两段题跋,第一段是写画这张画的经历,第二段是对赵令穰的看法,能分别谈一下吗?

丘挺:第一段题跋主要是针对《八大处纪游》。我对这个地方的记述和它的山水触发我的一种思古之情,和我想抒发的一种状态。我觉得它的很多丘壑、寺院、古墓、石墙,它的方方面面非常有古意。我以前非常喜欢传为李公麟的那张《龙眠山庄图》,我临摹过一段,我觉得这里的很多意象跟那张作品有一些不谋而合的东西,恰恰这一点有我的一份思古之情在里面。这份寄托我想给它呈现出来,当然这种寄托是我个人的东西,不可能是李公麟的东西,所以我用我自己的语言方式把它表现出来。在这个语言表述过程中我可能时时萦绕的是一个真实的造化,就是真实的八大处。

因为我有时候去写生并不是真的去写生,我在那边发呆,有时候搞点速写,有时候在那边要杯茶喝喝,就磨掉一天了,第二天也许就过去玩玩,可能经常这样。所以我觉得在这里既有对古人的追忆,也有对造化的感受,所以我想在画画的时候,这些东西都是错综复杂的。古人、造化、心源,它是不断流变的,不断地在交替。当然我对古人绘画视像的记忆,关键建立在它的绘画品格上。它的绘画品格很高,它的意态很娴静等等这种气息可能是我想去追忆的一种东西,但我画画具体的表现和情绪是我个人的东西。

另外还有一段跋,这张画我是想跟赵令穰有一个跨时空的对话。我一直比较喜欢他这一路的东西,所以对绘画史上“平远”一脉的这种山水画有我的一段寄跋。我画手卷都会在后面记一些跋,记述我对绘画史的认识,对渊源流派的理解,包括画家的一些特点。我也提到这里面从王右丞、惠崇到梁师闵、包括赵令穰。这种平淡天真、秀润、平远,它传递的一种气息渊源对之后的影响,包括它这种境界恰恰是非常靠近我们诗歌里论述南宗的诗,我们画评里论述南宗的画的极品的东西。这个可能就是我个人在读这张画,在追溯、想象历史的时候的一些感想。

 

 

 

艺术中国:在这段题跋最后一句说“惜未能得其味外之味也”,这个“味外之味”指的是什么?

丘挺:“味外之味”就是说这种东西实际上是借他来说自己,我想每个艺术家都是眼高手低吧。艺术家有艺术家的快乐,艺术家有艺术家的痛苦。痛苦就是他永远都是眼高手低的,一个艺术家如果眼和手一致的话,他已经差不多了。如果他的眼低手高的话,他不要画画了,他废掉了,所以艺术家应该一直是“眼高手低”的。所以很多你心想的东西,你对古人的心想而推之的好,可能你的手未必能达到的。所以这个记述不仅仅是我对赵令穰这张画的一个比较,而是说记述我本人的一个心境。我本人对刚才提到的自己画每一张画的一种状态,肯定有些方面是近人意的,近我自己之意的,可能有些是不近人意的,种种掺杂在一起。

艺术中国:您当时在写生时是怎样的状态?

丘挺:一般是春天,还没有热的时候,蚊子也没有的时候,而且我特别怕人多,一般是凭自己经验觉得人不会很多的时候去,所以那种体会还是不一样的。其实我很喜欢八大处方方面面给我传递的感受,它的跌宕起伏、它的文脉、它的历史、它的幽古,包括它不同季节呈现的颜色都对我是很有感受的。所以这个地方会是我一直去画的地方。至于说我在那里发呆,我觉得这里主要还是一种幽古之思,使我不会去想大家轰轰烈烈地都要去画时代风格的画,我觉得这个东西跟我没有关系,当然我不是说把我自己扮得像一个假的古人一样去思考问题,因为我想我对当代的东西还是介入的比较多,而且自负一点地说比较敏锐吧。我觉得每一个个体,你的语言在某个极致的问题上解决的问题,就是一个非常当代的东西。我在那里的状态,我觉得非常自足,我的精神是非常饱满地在感受这些东西。

《八大处手卷》(局部)丘挺

艺术中国:《八大处纪游》尺幅有多大?

丘挺:这个尺幅比较大,高度是45厘米,就是一张四尺的宣纸,裁掉1/4,长度我原来设想是12米左右,结果从完成到最后的跋,将近有17米,所以这是我第一次画这么长的手卷。这里面主要是它的起伏跌宕、疏朗与绵密、松紧与虚实等等,方方面面使我不断地把这张画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延伸。

 

 

 

艺术中国:里面描绘的景色是八大处的所有景色吗?还是选了几处?

丘挺:选了几处。毕竟不是记叙文,也不是说明文,这个是我自己的一个诗歌散文,所以我想还是写我最感兴趣的,当然还有很多视像根本和八大处没有关系,只是我生活的一段视像。比如后面烟雨迷蒙的一段云,破墙而下的坠云,蒸云的各种状态,就像当年我在杭州生活住在曲苑风荷边上,那种平常去散步啊,这种视像记忆是密切相关的,表现我一些生活的感受。

艺术中国:这一段是否也是跟赵令穰的一个跨时空交汇?

丘挺:我想是的。因为我当时去完波士顿美术馆后印象很深。那天晚上我在酒店写了一个短短的日记。所谓的日记主要是观画后感,因为在那个时候我看完每张画都写了一点读画感。那么我写赵令穰这张画的时候我记述的恰恰是你问到我的这一点,我想借他的云,把我们这种不同的时空链接起来,当然这个云借他也是借自己了,我想这个云是可以找到一种时空相连性的。

艺术中国:您觉得赵令穰的云是一种什么特点呢?

丘挺:他的云应该是暮霭一样的,非常平整,非常幽缓,不急不戾,比较雍容的一种状态,恰恰很吻合中国士夫对于自然萧散平远的要求,带着一种乡愁般的精神气质。我觉得他的云、他的画能够引发像苏东坡这样诗人的灵感,读了他的画会写出很好诗境的诗歌来。

艺术中国:如果有可能让您在上面写题跋的话,您会不会在上面题跋呢?

丘挺:会的。

艺术中国:会写什么内容呢?

丘挺:还没想好。可能会把我画《八大处手卷》第二段跋的相关内容,我画八大处这张手卷和我看这张画内在渊源的东西记述下来。

艺术中国:如果可以跟赵令穰进行一个时空对话的话,您会与他谈什么呢?

丘挺:有时候我觉得作品是一个人最好的延伸,这个也就像你采访我的时候,我的耳边是卡拉斯忧怨的歌剧,我想艺术家的幸运之处就在这里吧。不管是莫扎特、贝多芬还是赵令穰、苏东坡,他们一直在延伸自己的一种人格、精神的魅力,但是我也想象不出赵令穰长得怎么样,但是通过他的画,我能“看”到这个人是个非常有诗人气质的人,他诗性的情怀,他作为人本体和自然的相容无洽,我们古人讲天人合一吧,他的这种状态,这种修为,恰恰是中国东方文化最有魅力的地方。我们现在在讨论人与自然的关系,100年前,100年后,这是个永恒的话题。我想不仅仅是赵令穰,我们中国的山水画恰恰是在这个点上解决得非常完美,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角度,就是人与自然这种相容无洽的状态和表象的一种审美取向等等。所以对赵令穰这位宋代并没有把他当作一个典型大家的画家来讲,他能做到这种极致。我想,现在的画家在追忆先贤的时候,应该好好扪心自扣,好好修炼吧,应该起码到他这种段位吧。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