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解读韩拙的《山水纯全集》

解读韩拙的《山水纯全集》

2014-02-14 11:04 文章来源:中国书画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韩刚

【原文】

(一)序

夫画者,肇自伏羲氏画卦象之后,以通天地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嗣于黄帝时,有史皇、仓颉生焉。史皇状鱼龙龟鸟之迹,仓颉因而为字,相继更始而图画典籍萌矣。书本画也,画先而书次之。传曰:“书者,成造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由述作。其书画同体而未分,故知文能序其事,不能载其状;有书无以见其形,有画不能见其言。存形莫善于画,载言莫善于书,故知书画异名,其揆一也。”古云:“画者,圣也。盖以穷天地之至奥,显日月之不照。挥纤毫之笔,则万类由心;展方寸之能,则千里在掌。岂不为笔补造化者哉!”自古逮今,名贤上士,雅好之者画也。然精于绘事者多矣。愚世业儒,萦名薄宦,赋性疏野,惟志所适,切慕于画。求前贤之模范,究古今之糟粕。自幼嗜好,留心于此;至今白首,尚且孳孳无倦,惟患学之浅短,自为成癖尔,乃夙赋其性邪?唐右丞王维,文章冠世,画绝古今。尝自题云:“当世缪词客,前身应画师。”诚哉是言也!且夫画山水之术,其格清淡,其理幽奥。至于千变万化,四时景物,风云气候,悉资笔墨而穷极幽妙者,若非博学广识,焉得精通妙用欤?故有寡学之士,兀兀之徒,忽略此道者多矣。其学问广博之流,惟恐浅陋疏略也。彼孜孜汲汲,与利名交战者,与吾道殊途耳。此安足与言之哉!愚习山水、人物,已为岁久,所得山水之趣,粗以为法,诚不敢为卓绝之论。虽言无丽藻,亦使好学之士顿然开悟。分为十论,各随品目,以附于后。宣和辛丑岁季夏八日琴堂韩拙全翁序。

(二)论山

凡画山言丈尺寸分者,王右丞之法则也。山者,有主客尊卑之序、阴阳逆顺之仪。其山布置各有形体,亦各有名。习乎山水之士,好学之流,切要知之也。主者,乃众山中高而大者是也。有雄气而敦厚,旁有辅峰围者,岳也。大者尊也,小者卑也。大小冈阜揖于主者顺也,不如此者逆也。客者,其山不相下而过也。分阴阳者,用墨取浓淡也。凹深为阴,凸面为阳。山有高低、大小之序,以近次远,至于广极者也。洪谷子云:“尖者曰峰,平者曰陵,圆者曰峦,相连者曰岭,有穴曰岫,峻壁曰岩。”岩下有穴曰岩穴也。山大而高曰嵩,山小而孤曰岑。锐山曰峤,高峻而纤者峤也。卑小尖者扈也。山小而孤、众山归丛者,名曰罗围也。言袭陟者,山三重也。两山相重者,谓之再成映也。一山为,小山曰岌,大山曰。岌谓高而过也。言属山者,相连属也。言峄山者,连而络绎也。俗曰络绎者,群山连续而过也。言独者,孤而只一山是也。山冈者,其山长而有脊也。翠微者,近山傍坡也。言山顶冢者,山颠也。岩者,有洞穴是也。有水曰洞,无水曰府。言山堂者,山形如堂室也。言嶂者,山形如帷帐也。小山别大山别者,鲜不相连也。言绝径者,连山断绝也。言崖者,左右有崖夹山是也。言嶷者,多小石也。多大石者。平石者,磬石也。多草木者,谓之岵;无草木者,谓之垓。石载土谓之崔嵬,石上有土也;土载石谓之●,土上有石也。言阜者,土山也。小堆曰阜,平原曰坡,坡高曰垅。冈岭相连,掩映林泉,渐分远近也。言谷者,通人曰谷,不通人曰壑。穷渎者,无所通;而与水注者,川也。两山夹水曰涧,陵夹水曰溪。溪者,蹊也,有水也。宜画盘曲掩映断续,伏而后见也。

 

【全译】

(一)序

绘画肇始于伏羲氏画八卦爻象之后,用以沟通天地造化的品性,用以类比万事万物的情怀。随后到黄帝时,有史皇、仓颉(二者皆为黄帝之臣)出生。史皇描绘鱼、龙、龟、鸟的印迹,仓颉根据这些印迹发展出文字,如此一代一代继承更新,图画、典籍就萌生了。书法源于绘画,绘画在前而书法在后。有文字记载说:“绘画艺术是用来教育感化人、帮助确立人伦道德、穷尽神明变化、探寻深奥精微事理的,可与“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的功用媲美,和四季一样往复运化。它产生于自然,不是传承或创新而来。书法、绘画本源相同,没有分别,由此可知文章能叙述事情,但不能载负形状;书法不能呈现形象,绘画不能表现言论。保存形象没有比绘画更擅长的,载负言论没有比书法更擅长的,由此可知书法、绘画虽然名称不同,但准则却是一致的。”古人说:“绘画是神圣的事情。大概说的是,通过绘画,能穷尽天地间的至深之理,彰显日月照耀不到的地方。(画家)挥动纤毫之笔,则世间万物随心展现;施展在方寸地方作画的才能,则千里广阔的事物便如在掌握之中。难道这不是用笔来补充自然造化吗?”从古到今,名流、贤达、高尚之士莫不雅好绘画。然而,精通此道的人更多(远不止他们这些人)。我家世代以儒学为业,名薄官小。我生性放纵不羁,志向所在,唯绘画而已。探求前贤精品,穷究古今糟粕。我从小嗜好,留心绘画;到今天头发已白,还孜孜不倦,只怕学得太短浅了,自然而然成了癖好,难道真是天性如此吗?唐代尚书右丞王维,文章冠绝当世,绘画超越古今,曾自题道:“当世缪词客,前身应画师。”这句话说得实在是对啊!山水画艺术,格调清淡,理趣幽微奥妙。至于千变万化的四季景物、风云气候,全靠笔墨来穷究幽奥神妙,如果没有广博的学识,哪里能精通妙用呢?因而学问空疏之士,昏沉凡俗之徒,忽略绘画之道的很多。学问广大渊博之流,唯恐浅陋疏略。那些心情急切、勤勉不懈,将绘画与名声、利益挂钩的,与我所说的绘画之道不同。这样的人,哪能跟他讨论呢?我习画山水、人物已经很多年了,所得山水画趣味,粗略具备了法度,诚然不敢发表卓著超绝的论点。此论虽然语言没有华丽藻饰,也可以使好学的人突然开悟。此书分为十篇论述,每篇后面附有品目。宣和辛丑年(1121)季夏(农历六月)八日琴堂韩拙全翁序。

(二)论山

凡画山言及“丈尺分寸”的,一定是王右丞的山水画比例法则。画山有主尊客卑的次序、阴逆阳顺的仪态。众山分布位置各有形体,也各有名称。学画山水之士、好学之流,一定要知道。“主山”是众山中间高耸而巨大的。既气概雄伟又敦实厚重,旁边有辅助山峰聚集环绕的,叫作“岳”。大的为尊,小的为卑。大小山脊、土山揖让于主山的叫作“顺”;不如此的,叫作“逆”。“客山”即不揖让于主山而经过的山。分阴别阳,是用墨色的浓淡表现出来的。凹处墨色深为阴,凸处墨色浅为阳。山有高低、大小的顺序,从近到远,直到极广远之处。洪谷子(荆浩)说:“尖的叫‘峰’,平的叫‘陵’,圆的叫‘峦’,相连的叫‘岭’,有洞穴的叫‘岫’,有峭壁的叫‘岩’。”岩下有洞穴的叫“岩穴”。山大而高的叫“嵩”,山小而孤立的叫“岑”。尖锐的山叫“峤”,即高峻而纤细的山。矮小而尖的山叫“扈”。山小而孤立、众山归附丛集的,名叫“罗围”。所谓“袭陟”,是指三山相重。两山相重,叫作“再成映”。一山叫“岯”,小山叫“岌”,大山叫“峘”。“岌”说的是高耸而超过的山。所谓“属山”,是指山互相连属。所谓“峄山”,是指山山相连而络绎不绝。俗话所谓“络绎”,指的是群山络绎经过。所谓“独”,是指只有一山孤立。山长而有脊梁的叫作“山冈”,近处依傍有坡的山叫作“翠微”。所谓“山顶冢”,是指山顶。有洞穴的山叫作“岩”。有水的叫“洞”,没水的叫“府”。所谓“山堂”,是指山形像堂室。所谓“嶂”,是指山形像帷帐。很少不相连接的叫作“小山别大山别”。所谓“绝径”,是指连续之山突然有中断。所谓“崖”,是指左右有崖夹山。所谓“嶷”,是指多小石头的山。多大石头的山叫作“礐”。像磬的石头叫作“平石”。山上多草木的叫“岵”,无草木的叫作“垓”。石上载负土的叫“崔嵬”,即石上有土;土上载负石的叫作“砠”,即土上有石。所谓“阜”,是指土山。小堆的土山叫“阜”,平原叫“坡”,坡高的叫“垅”。冈岭相连,林泉掩映,逐渐分出远近。说到“谷“,人能通过的叫“谷”,不能通过的叫“壑”。“穷渎”,是指无路可通;而有水注入的,叫作“川”。两山夹水的叫“涧”,陵夹水的叫作“溪”。“溪”即“蹊”,有水。应该画出盘曲、掩映、断续,隐伏而后又出现的姿态。(1)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