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北京故宫文物数量是台北故宫的20倍
2014-02-26 11:08 文章来源:和讯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故宫发布11项科研成果与出版项目两万片“沉睡”甲骨将唤醒
昨日,故宫研究院一口气发布了11项科研与出版项目,多半与古文字有关。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这些项目包括与港台地区及在京文博单位的合作项目,且许多研究工作在学术界具有前沿性和开拓性的特点,对今后文博界从事大型科研工作的模式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虽然每一项的名头听上去都很“高大上”,不过实际效果却个个“接地气儿”。比如,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整理与硏究项目的启动,将唤醒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两万余片甲骨,《故宫百科全书》也将开始编撰。
亮点1
甲骨文边读边发布
调查统计,世界现存殷墟甲骨13万片,其中约18%藏在故宫。上世纪60年代,专家粗估有22463片藏在故宫,数量仅次于国家图书馆和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属于世界第三大甲骨收藏单位。
然而半个世纪以来,这些甲骨却一直静静地躺在库房内。故宫古文献研究所所长王素解释,启动甲骨文的研究工作非常复杂,比如首先要对这些甲骨文进行拓片,但是岁月流逝使得甲骨已经非常脆弱,别说拍一拍,轻轻碰触都可能造成破损,因此这个过程需要科研部门的配合。研究甲骨文需要协调的部门约有七八个,甚至需要邀请一些院外的专家加盟。
随着故宫研究院去年成立,这项工程找到了牵头部门,目前也已经申报了国家社会基金重大项目,预计年内将得到批复。该项目将由古文献研究所牵头负责、组织协调。此外,按照国际学术的发展趋势,故宫准备搭建开放型高端平台,引进或聘请院外甲骨专家参与整理硏究工作。
“我们希望用6至10年,不仅完成全部整理硏究工作,还能借助该项目,为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培养一批甲骨文研究人才。”王素介绍,故宫所藏甲骨来源主要可分为国家转拨、私人捐赠和院方收购三方面。转拨有加拿大人明义士旧藏甲骨,捐赠有马衡、李绍白、薛贵生等旧藏甲骨,收购有上海谢白殳旧藏甲骨。其中,明义士原藏于华语学校的两万多片甲骨,构成故宫主要收藏。故宫的《甲骨文合集》仅著录1440片,绝大部分没有整理出版。
“我们计划边研究边出版,所谓的研究主要是编目等,至于读懂每一个字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王素说。此次会先将甲骨文汇编出版,邀请更多业内人士一同参与解读。
亮点2
两岸故宫共读青铜铭文
现已知流传至今的古今中外先秦有铭青铜器资料约有15000件,北京故宫现藏1600件,是目前存世博物馆中收藏最多的,其藏品以长铭重器居多,其中包括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杂器等品类。单霁翔介绍,商、周、春秋、战国时代系列完整是故宫藏青铜器的特点。
还有一点不得不提,台北故宫也藏有铭文青铜器440余件,包括毛公鼎、散氏盘、宗周钟和近年新入藏的子犯编钟等长铭重器。故宫研究院院长郑鑫淼表示,两岸故宫核心藏品原属一家,互补性强,许多成组、成对的器物分藏两地。
因此,这次“故宫藏先秦有铭青铜器研究项目”有望实现两岸合作,对两千余件青铜器及其铭文做综合考察与研究,写出新的铭文考释。这一提议已得到台北故宫的积极回应,下一步将就合作细节进行进一步沟通和协商。
单霁翔解释,用青铜器标识王权及贵族身份,并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记录历史,是早期中华民族子孙所独创的文化成果,它是人类青铜时代文明达到鼎盛的伟大标志物。此后,中国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收集保存祖先这一光辉遗迹,直至明清故宫传承不断,因此阅读铭文的意义很大。
不过该项目难度大,任务重,周期长。为取得清晰的铭文资料,该项目要求重要铭文要进行X光扫描成像,北京故宫尚有大批器形资料需重新安排图像摄影。“最难读的铭文是族徽,这些文字甚至比甲骨文出现的年代还早。”
亮点3
故宫将出百科全书
今后,故宫还将出一部专门的百科全书,以故宫历史、文化与文物为记述和研究对象。这一当代中国文化文物事业的重要工程,已被纳入国家重点出版项目。
郑鑫淼介绍,《故宫百科全书》可分为古建筑、文物藏品、档案文献、宫廷史和院史五大板块,所收条目总数为25000条,插图总数为12000幅以上,总字数为2500万字左右,总计约为20册。目前,该书已完成确立体例的工作,基本完成了条目的目录阶段,在出版上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
就算没到过故宫,读者也可以通过这部百科全书,形象、直观地了解与故宫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物常识。单霁翔透露,全书准备先按类别出版单册,以满足不同专业人群的需求,最后按音序出版合集。
另外,故宫还将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出版《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开展“新中国出土墓志整理与研究”、出版《唐兰全集》、编撰《清代宫廷历史图典》,开展对历代书画家族史的研究和编纂《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精品集》(十卷、英文版)。
现场花絮
院长最不愿意回答俩问题
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单霁翔坦言他有两个最不愿意回答的问题——一个是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哪家藏宝多,另一个是即将开放的故宫西部区域是不是《甄嬛传》中小主们住的地方。
单霁翔说:“北京故宫现藏180多万件文物,文物南迁的数量大约是13000多箱,运到台北故宫的文物数量是2972箱。许多观众不清楚,北京故宫所藏文物数量是台北故宫的20倍,只是北京故宫没有将这些文物全部展出来、亮出来,这是故宫的问题。”
对于第二个问题,他说:“我没看过《甄嬛传》,故宫以旅游客流为主,他们对故宫的了解很多是通过电视剧。虽然文博专家也出版了很多关于古建筑的研究著作,但是观众不会去特意阅读。这一方面也反映出故宫没有完全展示出自己的特点。”
相关新闻
“彩色中轴线”后年绘出
本报讯(记者刘冕)故宫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近日启动《北京中轴线彩色实测图》整理项目,计划在2015年10月故宫建院90周年前由故宫出版社出版。
单霁翔评价这套实测图“非常珍贵”,但之前一直放在库房中。这是埋没了73年的重要文献,对北京“皇城”核心轴线建筑群的保存、修缮、复原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导意义,“这些将成为中轴申遗的有力补充。”
1941年,为避免北平古建筑被炮火焚毁,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委托建筑师张■主持,历时4年绘制了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的中轴线主要建筑实测图,约600余幅。这是20世纪40年代北京中轴线建筑最大规模的一次工程测绘,系统地将北京城中轴线建筑从北到南逐一测绘下来。单霁翔说:“当时社会动荡,这些文物工作者搭着脚手架,一笔一划地完成了所有测绘。”这套测绘图全部数据均按不小于1:50的比例尺,用墨线或彩色渲染在60×42英寸的高级橡皮纸上,图纸完整、数据精确、制图精美,堪称中国古建测绘图范,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布局、传承建筑设计理念具有科学价值。
原本,这批图纸藏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上世纪60年代,国家将其中与紫禁城建筑有关的300余幅图纸调拨给故宫博物院。2005年,双方首议合作整理出版这批资料,使之完美合璧。(记者刘冕)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