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文人心灵的巨大浮雕——读刘斯奋长篇《白门柳》

文人心灵的巨大浮雕——读刘斯奋长篇《白门柳》

2014-02-27 10:05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阅读《白门柳》我时时体验着震撼,面对博大时的震撼:博大的历史、博大的文化、博大的人心。作品以宏大的结构、精妙的文笔书写了明末清初那场“天崩地解”式的历史巨变,揭示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它在思想艺术的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将中国当代历史小说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里程。而我所特别感兴趣的一点是,它以一群文人作为“历史”的载体。它通过当时文人心灵里的“天崩地解”写出历史的天崩地解。而对文人心灵的深刻解读,又使作品从历史走进了更大的思想艺术空间。

   将文人作为历史题材的主人公,不只是一个选择写作对象的问题,它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中历史思维的拓展。中国当代历史小说一直存在着一个二元的摇摆:是写起义农民,还是写帝王将相。这个二元摇摆的背后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观的冲突:是主张“英雄”创造历史,还是主张“奴隶”创造历史。从十七年到“文革”,英雄史观受到了批判,历史小说中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是起义农民,从李自成到洪秀全、黄巢等等都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成为引人注目的文学人物。新时期,单一的史观得到了突破,“英雄”在历史的作用也得到了相应的承认,于是帝王将相又粉墨登场。乾隆、雍正、武则天,直到曾国藩、杨度,成为众多作家施展才华的对象。

    然而,无论是写“奴隶”还是写“英雄”,有一点是共同的:寻找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当代的历史小说就一直这样寻找着。这是应该的,但却不能是惟一的。历史是一个有机体,对历史的艺术思考应该多维多角度的进行。单一的思维,使历史在“创造者”的战歌声中被限制了文学表现的广度和深度。《白门柳》则成功地突破了这一思维格局,它写了一批文人,一批历史的“思考者”。于是历史写作展开了它更大的丰富性。

   这是一次视野的拓宽,也是一次深度的掘进。它将文学的钻头更深地掘进了历史的文化岩层。以前,因为既不是“英雄”,也不是“奴隶”,与“创造者”无缘,因而作为一个群体的文人,在文学的历史文本中只能成为配角。作为文学人物,他们在作品中没有获得言说历史的资格。在《白门柳》里,我们发现,文人不仅可以作为历史的载体,而且可以极有特色、极有深度地承载历史。

   是的,要理解历史,必须理解文化。而文人形象则是帮助我们理解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自然不能说文化是文人创造的,但文化与文人的关系却无法割断。在作品中,文人可以作为一个民族文化的天然载体。但《白门柳》高超的艺术成就之一在于,它不是一般地写历史,不是一般地写文人,而是进入文人的心灵,写出这些“思考者”思考的动机,画出这些思考者的灵魂。作者的笔是一把精巧的雕刻刀,能惟妙惟肖地雕出心灵的各个侧面。在这样的刀下,人物心灵深处最隐秘的东西被凸现了出来,呈现为一个复杂而又可见的立体雕塑。

 

   钱谦益是作者着力刻画的有深度的形象之一。他是传统中国政治文化体制里必然要产生的一种文人。中国传统社会只给文人准备了一条出路:由“士”而“仕”。作为“士”,传统文人讲究人格、品味。有人格、有品味者便有崇高的声誉,受到人们的尊敬。作为“仕”,当然有着权力、地位和一切作为“士”所得不到的东西。既追求“士”的人格,又追求“仕”的权力,这正是传统文化的产物。钱谦益这位早期东林党的领袖,为文为官都颇不平常,曾在士林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但他后来却被革职。作品从他被革职十三年后开始写起。这时的钱谦益极力谋求复官。为了复官,他竟然背叛东林党的利益,密谋策划,要为阮大铖开脱,于是在东林党内引起轩然大波。但作者并没有将钱谦益简单的写成反面人物,而是将笔深入到其内心,写出作用于人物言行的隐秘动机:他既想维护自己在东林党的地位,又想得到为官的好处。钱谦益曾是中国文人中十分成功的人物,“士”和“仕”该得到的,他都得到过。现在他仍然想重新得到。但因为替阮大铖开脱被作为他复官的条件之一,摆在他面前的难题就是,如果想得到“仕”,就有可能在“士”林中遗臭万年,而如果想保住在“士”中的威望,就不可能捞到“仕”。如果他只想得到其中之一,那就十分简单。但他却二者都想要。于是他便算尽机关,绞尽脑汁,但仍然时时左右为难,顾虑重重。因此对他的行动,你不能简单地从政治上去判断对错好坏。他有时也为正义事业奔波,并且不一定是虚假的。一切都源自他的心灵,源自他心灵隐秘的追求。作者写出了这个人物性格中极大的丰富性。读这个人物,你在为这个复杂性格而拍案时,思考时,却是中国文化的某些本质方面。

   其他的文人则与钱谦益形成对比和对照。冒襄也有私欲,他也为了老父能离开前线而求人营私、打通关节。他风度翩翩、才气过人,在名士与美女中都有极好的口碑。但他却不太得志。家庭负担过重,个人前途渺茫,使他苦闷不安。为了奔前程、求幸福,他也会玩些小手腕,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却能保持人格操守。面对阮大铖的拉拢,他表现得正义凛然。更有黄宗義,他也想入仕,也进京赶考。但他却一身正气,嫉恶如仇。他不仅为反清复明斗争,而且对直接对传统文化提出了尖锐地批判。他是时代的思想家,是从传统文化里生长出来的传统文化的反思者,反叛者。    我还要提到的是董小宛、柳如是等女性形象。她们是妓女,似乎不在本文的论述之列。但我以为她们作妓女本已是社会不公平的产物,这个不公平不应该延续到今天。这是些琴棋书画样样俱佳的一等一的人才。她们有才有识、灵气过人、只因为她们是女人,便连作“士”的资格也没有,因为“士”是男人的权利,是“仕”的预备队。文人身上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她们一点儿也不缺少、也正因为她们没有作“仕”的希望,她们往往是更为纯粹的文人,是受污辱、受损害的文人。作家将这些女性形象刻画得感人至深。董小宛以凄婉的爱情而令人动容、她身上体现着一种真情。不屈的追求和忍辱负重的品格。而她之所以苦苦地追求冒襄,除了冒襄的才貌之外,很大原因是对冒襄文化人格的认同,是对复社人格的痴迷。柳如是的塑造则更为成功。她才色两全,因从小受尽凌辱而决心改变命运和地位。于是她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精心的安排和筹划,嫁给钱谦益就是这筹划的结果之一。进了钱门之后,她又千方百计地为成为“相国夫人”而努力。她既有文人的才华,又有女人的虚荣。她的行动往往妙趣横生。然而,柳如是不只是有改变人生的欲望,更有坚守人格的气节。她爱钱谦益,但当钱谦益不择手段以求复官时,她轻视他。她爱生命,但当异族入侵之时,她不惜以死殉国。她的美貌、她的情愫、她的文采、她的心计、她的操守,使这个形象多姿多彩。她实际上是中国文化的产物,也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某个侧面。因为她是不能成为“仕”的文人,她身上便有一些文人身上更为宝贵的东西。

   为了更好地书写人物的心灵,作者精心安排一种灵魂展示式的宏大结构。在漫长而复杂的历史中,作者颇赋匠心地选择一些大的历史事件,用这一事件把众多人物扭结在一起,让不同的心灵在鲜明对比中凸现出来。如第一部《夕阳芳草》里的虎丘大会,第二部《秋露危城》里的拥立新君。作者会写故事,他的故事总是精彩绝伦。但写故事却不是他的最终目的,在复杂尖锐的矛盾冲突里,作者倾尽全力的,是人物的心灵。这就使明末清初这场变故成为文人灵魂展示的舞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幅文人的“众心图”,看到了这一历史时期文人心灵和文人队伍的大裂变。正是这一裂变,透露了中国文化裂变的先声。那里演奏着中国文化之所来和之所去。这部作品于是在美妙的审美愉悦里生出了它无以言说的厚重。
 

  我以为,《白门柳》是今天的文人与历史的文人进行心灵与心灵对话的产物。作家是以一个今天文人的心灵去体察古代文人的心灵,用古代文人的心灵来反照今天文人的心灵。没有深厚的学者素养,不是一个对古代文化有着深刻研究的文人,无法进行这种对话。不是今天心灵塑造的需要,这种对话也不会进行得如此透彻入微。今天文化思考者该如何进入现实,该用何种心灵现实今天时代的文化品格,这是今天的文人们无法回避的问题。《白门柳》给人们提供了一面镜子。镜子属于历史,镜中之像却属于现实。因而作为文人心灵的巨大艺术浮雕,《白门柳》立在那里,不仅有永远的历史意义,更有永远的现实意义。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