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图)厨师之手化作艺术魔法:用艺术雕塑装点餐台

(图)厨师之手化作艺术魔法:用艺术雕塑装点餐台

2014-06-06 18:53 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王令涛制作泥塑《孔门七十二贤》  

  曲水亭的房子、大明湖的牌坊、街头摊煎饼的市井小贩……很难想象,这些表现济南特色民俗风情的泥塑,都出自一位厨师之手。王令涛,山东大厦一名雕刻厨师、专业餐饮台面设计制作者。他结合自己食雕、面塑之长,通过泥塑、盐雕等形式,用文化点缀盘饰、装点台面。

走进王令涛位于山东大厦地下一层的工作室,就像置身于小型的展览馆。房间四周的架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彩塑、泥塑、盐雕作品。“别看我这地方小,但这些东西却见过不少‘世面’。”王令涛笑着告诉记者,大厦餐饮部接到参加宴会的名单后,会根据客人身份、职业做出相应的台面设计。“比如,一些梨园名家来用餐时,台面上就极有可能摆放着我制作的彩塑京剧人物。”

这些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要属王令涛最近完成的泥塑作品《孔门七十二贤》。72尊泥塑或手持竹简,或抱拳作揖,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细微处,连脸上的须眉、身上的衣褶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便于作品搬运及保存,这些人物的手及手持物品都被设计成可以自由拆卸的。

这套泥塑作品是王令涛专门为第三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精心制作的。“2013年年底,我在报纸上看到习总书记到孔子研究院考察,后来又得知第三届尼山论坛于5月份在山东举办,我便下定决心制作这套作品。”从构思到完成制作的三四个月时间里,王令涛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和休息日,夜以继日地进行创作。

去年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期间,王令涛也制作了《铡美案》、《四郎探母》、《霸王别姬》等20余出剧目60余个京剧人物。这套彩塑作品将剧目中最能突出体现人物风貌的那一瞬间予以定格,并在作品背面配以赏咏京剧的诗词,使京剧的神韵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为使制作的泥塑、彩塑人物具有精、气、神,王令涛做了不少案头工作。他搜集了大量人物图片,并反复观看京剧名家的表演、查找典故,以获取创作灵感。“光看图片资料是不够的。一方面,图片是平面的,它和泥塑、彩塑这种造型艺术还不太一样;另一方面,只有对创作的人物有所了解,才能知道哪个姿势最能体现这个人物的性格。”

“我没有受过专业美术教育,跟正规的学生相比,我走的是‘野路子’。虽然我不能画出这些人物,但我能用手把他们捏出来。”王令涛告诉记者,这些泥塑作品看似简单,却需要采泥、淘浆、陈泥、捏塑、定型、整修、阴干、打磨、上色等十几道制作工序。而在制作过程中,80%的功夫要靠手工来完成。只有在手指达不到的地方,才用“抿子”帮忙。所谓“抿子”,是由红木、竹子、紫檀等制成的柳叶形的工具,大约三四寸长、1厘米宽。尽管市面上也有这类工具出售,但王令涛还是坚持自己做所有的工具:“还是自己做的东西用起来‘得劲’。”

平日里不打扑克、不下象棋、不抽烟、不喝酒的王令涛,除了创作,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看报。记者留意到,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走向世界》、《山东画报》等多本杂志。办公桌下方,《新华每日电讯》、《区域观察》、《大众日报》等报纸则几乎堆满了纸箱。“我比较‘赖皮’,餐饮部的报纸、大堂里更换下来的杂志都让我给搜罗来了。”在王令涛看来,读书看报就是长见识。他习惯一边看报纸,一边做笔记。除了自己感兴趣的热点新闻,哪个城市的博物馆有什么好东西,他都会一一写下来。“也许有一天,我会去看的。”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准,王令涛常常拜访手工技艺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旁边看别人怎么推、怎么捏,就能学到很多东西。但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真正捏出神韵,还得靠自己用心琢磨。”王令涛说,如果有机会,他希望将来能到专业美术院校进修,系统学习素描、人体结构等理论知识,这样创作的作品会更专业。

眼下,王令涛正在积极筹办一次小型展览。“我想让市民朋友们看看我的作品,给我提提建议。如果我的作品能够得到大众的认可,那对我来说将是莫大的快乐。”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