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过去了,但粽子还没有吃完,有关龙舟赛的图片依然到处都是。节日的问候,依然在手机的短信里、微信里,还有在脑海的记忆里。
但是人们说,端午节是一个祭祀日,它是用来纪念投江自杀的诗人屈原之死的。既然是祭祀日,就像清明节那样,不要互相问好,而是要庄重、肃穆。但是端午节,作为节日,人们依然喜气洋洋。人们知道屈原有一首叫《离骚》,更知道他有一个名句,叫做“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但人们还知道,继屈原之后,诗人们,都是纷纷自杀而离开这个世界的,在网上很轻松可以找到他们的记载:
闻捷,煤气自杀。
朱湘,纵身跳入江中自杀。
王国维,于颐和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身死。
蝌蚪用手术刀割断自己大腿上的静脉,在床上安祥而死。
方向服毒自杀。
戈麦在万泉河自沉而死。
徐迟跳楼自杀。
顾城举起斧头砍死妻子后上吊自杀。
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春暖花开,面朝大海。
卧夫在怀柔山头冻饿而死。
在网上还能搜索到很多自杀的古今中外诗人。
很多网友问,自杀的诗人,你们究竟怎么了?为什么自杀?
自杀的原因,当然只有诗人自己知道,活着的人只能是推测。有人认为,诗人的境界就是包含着某种到来和离开的体验,离开的体验本身就包含着自杀的寓意,如果无法从离开的境界抽身,就可能自杀。
有人认为,诗人的诗性,需要一种极限冲刺,自杀,被一些诗人看做是诗性神化的手段。这让一些自杀的诗人,赢得了神性的光环,也让活着的诗人在阅读这些诗人的诗歌的时候不断拷问自己:活下去,还是不活?
有人认为,这是物欲时代对诗性的侵蚀。诗歌在诗性的时代,俨然是社会的成功人物,到处受追捧。但是在物质时代,他们连生计都成了问题。诗人的心理落差,使得诗人无法融入社会,走向以死解脱。我不知从哪里来,在这里是个怪物,一阵风把我吹走,飘落在无名之地。
这些原因看起来似乎非常有道理,但凡人是不可能理解诗人的,因为诗性只属于诗人,而不是凡人。
但是诗人可以诗性地死,为何不诗性地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