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艺术应该无所不在

艺术应该无所不在

2014-06-20 10:51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半年前,世界自然基金会(简称WWF)与“PMQ元创方”计划将1600只熊猫雕塑带到香港,第一个想到的策展人是SKLam。 策展人SK这十年做过许多极具影响力的公共艺术展览。大黄鸭红遍中国,成都IFS外墙攀爬的巨型大熊猫则因成都人强烈的呼声,改变了展览后即拆除的计划,变为成都IFS的永久标志。“很多展览所引发的效果都超出我们预期。”SK说,正因如此,他不愿去设想1600只纸质熊猫雕塑将会在香港制造出哪些话题。 在香港普通市民看来,“1600熊猫游香港·创意x保育”巡回展只是这个城市发生的又一件有趣的事情—人们在某天路过一个熟悉的场所,发现上千只熊猫密密匝匝布阵在那些熟悉的路段,似乎那些司空见惯的公园、风景与地标性建筑都变得非同一般。 但SK策展,每一个地点的选择都颇费心思。“你在你的房子里住了多久?你曾经装修过你的家吗?”被问及为什么选择星光大道、海洋公园这些热门景点,SK反问,当人们将自己非常熟悉的家居环境进行一次重新装修,获得的是什么? “有些地方,你每天都经过,有些景点你从小到大去了很多次。但这种熟悉感,会让你忽略它真实的存在,忘记它的历史。”SK说,1600只熊猫的巡回展览,与人们重新装修家居是一个道理,“就是要让公众重新认识这些最熟悉的地方,重新留意,重新认知每一个景点背后的故事,从而获得对这个城市的认同。” SK之所以参与策展,是认同WWF与“PMQ元创方”的理念,前者呼吁人们保护环境、建立环保生活方式,后者乃是香港“保育中环”的项目,是香港文化创意的新地标。 “地标不是靠命名,而是靠公众的参与和认可。”SK说,结合这两点,他期望为展览带来更深入的公众参与。

 

1600只熊猫在世界各地展出时,都与不同城市的市民产生密切交集。SK想让这种交集更彻底,“我在香港展览中加了两个特别的活动。一是工作坊,只要交188港元的报名费,我们提供所有原材料,大家能亲手创作属于自己的纸质熊猫。另一个活动,是让PMQ驻场的香港本土设计师以熊猫为主题,设计生产不同的艺术品。” 普通人进入工作坊,像艺术家一样生产自己的艺术品,令展览不再是单向的。这些天,香港民众对熊猫的狂热完全在SK的预计之内。“报名工作坊的人肯定很多。香港有700万人口,但工作坊只有1600个名额。”早在策展之初,SK就与Google、YouTube合作,让所有参加工作坊的人实时上传制作过程,供那些无法参与课程的人在线学习。 “展览的目标很简单,让公众参与,发挥创意,加深每一个人的环保理念。”SK说,当人们走进工作坊,以废纸浆、天然颜料和黏米熬制的浆糊制作完成一只熊猫雕塑时,将废物变成艺术品的全过程必定会触动人心。 “欧洲公众参与艺术的机会很多,但亚洲比较少。在香港地区,艺术更多被视为一种私人层面的审美,只存在于博物馆中。事实上,艺术应该是无处不在的。比如香港有18个区,每个区都有区议会,如果遇到中秋节,区议会就聚拢一些居民,一起做灯笼、挂灯笼、办晚会,其实这就是民间的公共艺术。”SK认为,公共艺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将人们聚集在一起,尤其是室外的公共艺术,能让一家人共同参与,让不同年龄、不同国籍和不同身份背景的人获得共同参与的快乐。 SK说,当1600只熊猫出现在那些熟悉的地方,他常常看到人们惊愕欣喜的表情,“所有熊猫一起出现,确实阵容庞大。但是1600这个数字是多还是少?人们会进一步反思。”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