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头发已经花白,却掩不住芭蕾舞者的职业气质。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的艺术系教授王童,最近再次回国到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舞蹈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作教学交流。从2005年至今,王童至少每年一次到国内高校,将19年的旅美演员经历与9年的艺术教育经验与同行分享。他说,自己有义务这样做。
王童13岁考取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专业,17岁进入上海芭蕾舞团,19岁受邀加入美国五大芭蕾舞团之一的塔尔萨芭蕾舞团。舞台生涯谢幕后,王童进入加州大学欧文分校,投身艺术教育领域。
“打开思路,不要怕错。”这是王童在复旦大学舞蹈团即兴舞蹈课上的第一句话,“中国的孩子跳舞容易腼腆、怕错、放不开,这在某种程度上与中国艺术教育的方式不无关系。”王童在每一次的同学即兴表演后,只给建议,不做评判,以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让大家更多地发挥,“艺术就不要有禁锢,艺术与艺术发展的内核就在于开放性的创造。”
在加州大学任教时,王童遇到过不少艺术专业很出色的中国学生,由于语言或文化方面未达标而无法进入理想的学校深造,因而他认为国内当前的艺术教育亟需重视学生文化能力的培养。在上海师范大学舞蹈系“大师班”项目的课堂上,王童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舞蹈基础、舞剧排练等全方位专业训练,还特意提到加州大学在舞蹈系课程设置上的用意所在—一项专门设立的“审美与批判”课,意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具有自主意识,让艺术呈现更具个性之魂。
在太平洋两岸飞来飞去,王童目标很清晰:“我的中国梦,就是能够成为中美舞蹈和艺术教育交流的一座桥梁,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