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术课堂充满人文气息是回民小学王爱东一直坚守的教学信条。课件准备上,她在“足”字上下功夫;学习方式上,在“活”字上动脑筋;学习评价上,在“巧”字上做文章。她的美术课能带给学生精神与技能的双重收获,在美的世界中提升人文素养。
京华时报记者李琦
课件准备下足功夫
作为一名美术老师,王爱东认为欣赏是美术学习的关键一步,首先要让孩子们感受到美的世界。因此,在教学之前,她总会为学生们提供充实的资源,精心准备与作品相关的文字、图片、音像、实物等不同类别、不同内容的课件,并在教学中,以不同方式呈现给学生,让他们获得更加直观、生动的感受。
在国画课之前,王爱东老师会为每位学生准备好毡子、调色盘、颜料、墨、图样、水、笔垫和不同型号的毛笔,还会根据绘画主题为学生准备不同性能的宣纸。为了画好动物的皮毛,表现出皮毛的质感,她为学生选择“特皮”宣纸;而对于山水花卉,她则选择凸显层次感的“净皮”宣纸。写生课堂更为壮观,她会将十几盆植物、几十斤的水果和蔬菜、十几种动物标本,一份份地摆在学生的写生桌前……
灵活教学多元评价
在教学中,王爱东注重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美术表现技能及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在低年级教学中,王爱东为学生设立游戏项目,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在《滚动的乐园》的教学中,她首先让学生们在有趣的“滚动”游戏中认识圆形,并让他们带着问题在游戏中观察。比如,“你发现物体滚动时有什么变化?滚动得很快时有什么感觉?……”无限的遐想触发了学生的创意思维:滚动起来带着风(画出风的线)的桃子、长了“飞毛腿”的彩球纷纷出现在孩子们极具个性的画面中,让他们在游戏中亲身体验了“滚动”的乐趣。
王爱东还创设多元立体的评价标准,根据不同课型、不同的创作主题、不同学生的需要,采用立体实物展台、平面绘画展览、承办学生个人美术作品展、建立特长生电子档案等方式,给学生的美术学习“打气”。
在美术课《画汽车》的教学过程中,王爱东没有限制孩子们的思路,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可以画生活中的汽车,也可以画想象中的汽车。王爱东肯定学生独特的艺术思维,以“功能最多”的汽车、“样子最漂亮”的汽车、“跑得最快”的汽车作为三个评价点,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放到相应的展台。
校本课程参透民族艺术
王爱东不仅为学生创造美的课堂,还研究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为美的世界提供载体。炎热的暑假,她去剪纸之乡、陶艺之乡学艺;凛冽的冬季,她行走在陕西灯笼村冰冻的土地上,留下了探求民族艺术的艰辛足迹。
在开发蜡染课程内容时,王爱东不仅利用业余时间进修学习,还经常“泡”在图书大厦和首都图书馆购买和查找有关书籍。为了买到所需材料丰富课程素材,她跑遍了京城的大小书店。
终于,王爱东编著的《民族工艺校本教材》出现在回民小学师生面前,包括节日窗户上的剪纸、古朴的陶艺、奇妙的扎染和蜡染等各类民族工艺。如今,王爱东又带领美术组教师共同编著了校本教材《国韵美霖》,作为原校本教材的补充。源于对校本课程的思考,王爱东总结的《世界遗产教育与学科特色文化构建》及《动态实施民族工艺校本课程凸显学校民族文化教育特色》实践研究报告分别于2011年、2012年获得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
校长点评
王爱东老师是学生成长的忠实服务者,是教师专业提升的助力者,是学校发展的积极促进者,是课程改革的首席实践者。她无愧于区首届霍懋征奖、北京市师德先进个人、北京市优秀教师、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北京市宣武回民小学校长杨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