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胡泰武:文物收藏折射出法与情的博弈

胡泰武:文物收藏折射出法与情的博弈

2014-07-10 09:27 文章来源:荆楚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盗墓贼被抓后,缴获的32件陪葬品,经鉴定为清代文物。墓主后代郑氏兄弟认为,被盗墓为其曾祖父墓葬,陪葬品应该归他们家人所有,遂要求公安局和文物局返还扣押的32件随葬品,在协商未果后,郑氏兄弟将公安局和文物局告上法院。7月7日,记者从平顶山中院了解到,该案目前已审结,法院最终做出32件文物归国家所有的裁决。(7月8日《大河报》)

近年来,类似后人要回文物的案例时有发生。100年前,孙中山染疾在汉就医,留下手书的“诚仁医院”墨宝赠于汉川名医梁琴堂。2011年3月,梁的后人意外发现祖辈的这件墨宝在香港展出,找到墨宝的现在单位湖北省博物馆索要,并以此为家传宝物为由状告省博物官归还原主。这起文物之争经法院一审判决,认定省博物馆代表国家持有此墨宝合法,梁家后人要求归还墨宝的诉求予以驳回。

根据《文物保护法》第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下、内水和领海中遗存的一切文物,属于国家所有。”目前的司法解释中没有例外。民法通则中第七十九条也有规定,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对于已经明确了的,确实是自己家的祖坟,在迁移的过程中发现其中有陪葬的物品,可以请文物部门进行鉴定、考证,看是否属于文物。如果属于文物,就归国家所有;如果只是属于一般的陪葬物品,就归其法定继承人合法继承。

爱护文物是好事,但应依法行事。作为文物原拥有人的后人也好,还是无意中拾得也好,或是在古玩市场购买所得也罢,只要是法律法规明文规定的文物,或经文物部门进行鉴定、考证,认定属于文物的,持有人都应该上交国家保管。法律法规是保障公民各项权益的底线,也是每一位公民应该遵守的红线。像本案争议物品经鉴定属清代文物。原告要求返还的文物依照国家文物法的规定,应归国家所有。一二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及处理并无不当。因此,最终法院做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裁决,是客观公正的,也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后人想拥有文物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文物遭质疑,合情不合法。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中国有句俗话:“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又是万万不能的。”说得非常精辟,也非常精彩。前一句是对金钱作了冷静的审视,又含有几分鄙夷和不屑,后一句则是在对金钱理智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巨大作用的客观承认。既然生活中“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金钱呢?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从古到今,人们把这句古话作为“安身立命处世”的行为准则,作为道德建设的重要条件,绝大多数人都能够做到这一点。只有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去创造财富,赚取金钱,这样的生活才算是充实的,合法的,也是幸福的。

文物归国家保管意义远大于个人收藏。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涌现出无数历史名人。他们留下的珍贵文物,既是后人精神上的宝贵财富,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假如这些历史名人的后人都将文物据为己有,那么,无形中会对文物的保管带来安全隐患,也不利于文物的珍藏。另外,国家保管文物,还可以进行巡回展览,让国人学习古代文化、欣赏艺术之美,从而让中国古代文明在中华大地继续传播。因此,国家保管文物其意义远大于个人收藏,后人应该尊重法律,尊重老祖宗留下的文物。只有这样,才是爱护文物的最好方法。

祖宗留下文物是好事,但依法保护更重要。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