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私募基金管理办法出台,业内重拾对艺术品基金的关注。有媒体提出,“顶峰期建仓,低谷时到期,55亿元艺术品基金如何集中兑付成谜”。“大的艺术品基金基本都已经顺利清算。”有业内人士透露,对于小基金的出路很多人就未听闻。
专家提出,艺术品基金不应该被看做一个短期投机的项目,投资者要先认识其门槛和风险。
据不完全统计,从艺术品基金开始兴起的2007年至2011年鼎盛期,全国共发行至少50只艺术品基金。“在2009年以前的艺术基金以银行及私募基金为主,而2011年政府开始调控房价,严格控制房地产贷款额度时,房地产和艺术品信托基金开始大行其道。这一年涌现的大量艺术品基金(30多只)大部分是以信托方式进入市场募集资金。”上海文化艺术品研究院执行院长孔达达总结艺术品基金高调入市的“盛况”。
为稳固投资者信心,营造市场繁荣的局面,一些基金疯狂地参与拍卖,高调并高价拍得艺术品。他认为,这是基金在到期之时(通常期限在2年之内),难以在艺术品市场盈利退出的原因:“当时很多信托产品的出现实际上是在解决资金紧缺的问题。”
而当2013年底、2014年初时,大多数到期的基金似乎都采取低调处理的方法。
曾经发行、管理艺术品基金的黄先生告诉记者,艺术品基金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去处理艺术品,拍卖是其中比较主要的手段:“他们不可能对外公布自己要处理的是什么艺术品,正如他们当时买入的时候也并没有在每一件艺术品都贴上自己基金的标签。”
孔达达观察到,有些基金可能为了避免金融风险所造成的动荡,通过成立新的基金将到期的基金消化掉,也有的直接由基金发行方自行承担相应的损失。
有关媒体报道了投资者投资艺术品基金后只能拿回10%本金的消息,使一些投资者恍然大悟:“原来投资艺术品基金不是稳赚不亏的!”画商张先生对投资者这样的想法感到不解:“普通的基金都有亏有赚,投资者都能接受,为什么艺术品基金就一定稳赚?”
“对一件艺术品承诺短期回报率难度大。”孔达达分析,拍卖目前来说还是艺术品出售的主要渠道,尤其是对于高价艺术品来说,通常一场大拍从征集拍品,到制作图录、宣传、上拍等至少需要6个月的时间,如果春拍刚拍下的作品,秋拍再次上拍的成交可能性较小,“艺术品不像股票债券等可以频繁反复地交易,事实上国际市场中艺术品重复交易的时间往往在5年左右,因此两年以下期限的艺术基金往往很难盈利。”所以他认为,当时很多基金承诺的10%甚至更高的回报率其实是很难实现的。
“大部分人对艺术品基金的认识最初可能源自英国铁路养老基金成功投资当代艺术市场等成功案例,于是希望能够在中国复制此类基金的操作模式。”他认为,从长期来看,如果经济发展保持上升态势,高净值人士财富的增长会导致对艺术品的需求增加,艺术品市场将走向繁荣。
但即便是作为成功典范而被津津乐道的英国铁路养老基金,在其经营的15年中(1974年~1989年)也只是取得了年均13%的平均年收益率。
孔达达建议投资者对艺术品和艺术品基金要有清楚的认识。
首先,计算艺术品投资的回报率跟选取的时间段以及艺术品的门类有很大关系。具体到某个艺术品基金是否会赚钱,那就跟经营者的管理能力,和对艺术品的认知能力,以及艺术品市场的整体发展趋势,和国民财富的增长有很大关系。
另外,投资者不应该把艺术品看做一个短期投机的项目,要保持平和的心态,理性选择,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
“不能被广告和夸大事实的宣传所左右,多听取专业人士的分析和意见,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孔达达说,艺术品投资并非一项没有门槛的投资,这个门槛不仅在于资金量的大小,还在于对艺术品市场发展规律的认识,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从而进步,“靠空想而来的理论是不可能成为生产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