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心景:常颂的风景油画

心景:常颂的风景油画

2014-07-30 09:57 文章来源:搜狐艺术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风景油画作为一种绘画技法,被开始大规模引入中国以来,已经经历了百年有余。发展到今日已经有了相当的积淀。从第一代油画家的开拓,到第二代油画家的进取,再到后来几代油画家的不懈努力,从油画自身的技法上来说,与油画的本源地欧洲相比,并不逊色;从油画外在的表达上来看,中国的艺术家也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在这个时代,站在中国风景油画的十字路口,艺术家们相比任何时代,都更有责任和义务去寻找中国风景油画的未来发展之路。

在西方油画体系传入之前,中国自身存在着一个完整的“风景画”体系,只是这个所谓的风景画,在中国被称为山水画。要理解中国当下的风景画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就不能忽视中国本真的传统。在《论语•雍也篇》,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对于山水的定位,绝非单纯的绘画本身,更重要的,是与山水精神想联系的“天人合一”思想,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确认的这种思想评判标准,也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风景画”审美品格的确立。南朝谢赫“六法”的提出,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绘画审美趣味的总结,将“气韵生动”作为古代山水画品评体系的最高标准随之确立的,并沿用至今。从墓室壁画和佛教洞窟的山水,再到清代四王的山水,无一不是遵循这样的理念,这种观念深入文化的骨髓,从20世纪中期开始,到21世纪的今天,被再度唤醒了。

读常颂的风景绘画,除了直面所见绘画的主题、色彩和笔触等元素,更重要的是了解艺术家本人。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字如其人”,对于绘画而言更是如此。作为早年进入美院的艺术青年,常颂曾经一度将艺术设计搞得风生水起,但他一直无法泯灭心中作为艺术家的初衷。直到而立之年,常颂决心放下手中的工作,以研究生为契机,重新回到纯粹的艺术创作中来,这期间他付出了很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但为自己所喜爱和追逐的梦想,常颂乐在其中。这就是常颂,一个将英气与坚毅,隐沉于内心之中,又释放在画布之上的东北汉子。

 对于一个画家而言,风格是慢慢成熟的,面貌是逐渐形成的,常颂亦然。对他来讲,与其说在画画,毋宁说是在修行。上天总是公平的,在拿走时间的同时,也给了他更多的体悟。经历丰富的常颂很快便找的了自己的最爱,那便是风景。科班专业训练为其奠定了坚实的绘画基础,毕业后又进入学校任教,教学相长,客观上为其个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安定、理想的环境。从早期的小景写生、到如今的心中山水,伴随着绘画面貌的成熟,常颂这条修行之路走得沉稳而扎实。

 

 

常颂的创作是一种游离于东西方绘画精神之间的创作,他认为如何在艺术中定位自我是关键所在。对常颂来说,完全翻唱中国古代是没有意义的,而照搬西方也不是他要追求的。如何在中国古人畅游山水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怎样在运用西方绘画语言表现风景的同时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常颂思考的问题。实践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他在创作中遭遇难题,在困境中思考出路,不断的积累与选择,最终形成了今天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

就常颂的创作常态来看,“画画”固然是恰当的描述,但“书写”一词却更为精准。绘画本身来说就具有一种书写性,这种书写本身会带来一种偶然性,而伴随着偶然而来的则是一种不可知性,这种不可知性正是常颂表达中最大的乐趣之一。他常常采用的“生长式”笔法,虽由人作,婉自天成,颇具中国传统美学之神韵。

唐代张璪曾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语中的,点出了传统山水画创作的精要,常颂对此了然于心。秦地猎画,泰山写生,蒙古采风……这么多年来,常颂从未间断过与大自然的直接接触,可谓是“搜尽奇峰打草稿”。然而细看之下又会发现,虽然多为写生之作,但并非完全是客体的真实再现,而是“实景”后的“心景”。从构图上来看,常颂的作品中以中远景大山居多,颇承五代北宋全景山水构图的遗风,而在山石的体积、姿态表现上又有“清初四僧”的山水古意,静穆、朴实、浑厚。而从整体的形式上看,常颂画面中的山与水具有一种永恒之感,坚硬而稳定、奔放而徜徉,用画笔将风景对象永远定格于心。

 随“心”赋彩,是常颂风景画的主要特点之一,大概是生活的历练洗尽了色彩的浮夸,在常颂的风景中看到是一种平静与单纯。他善于驾驭色彩,注重色彩的情感表达,每件作品的主色调极为明确,绝不会使观者有眼花缭乱之感。然而单纯并不意味着不单调,主色调奠定的同时又不失恰当得辅之以他色,色彩间的微妙变化极为丰富。常颂风景色彩面貌多样,或明丽如《霞》,而绝无浮华,或《谧岸》厚重,而不感压抑。当代画坛,对色彩研究精深者不在少数,然而能洗尽铅华,在色彩中注入感情的却殊为难得,常颂便是一例。

画如其人,常颂是一个内敛而有力的人,不深入接触,很难从他安静的画面中觉察到注入作品的不寻常的力量。日常生活中,常颂没有太多嗜好,更多的是沉溺于绘画的自我世界中,绘画对常颂来说,是自己与自己对话。从作品的元素再创作中,我们隐约察觉了他对于当下审美的敏感;从画面效果对传统氤氲意境的追求上,又能体会常颂作为一个生在传统与现代文化交界时代的人,对古意的亲切之感。常颂之于自己的风景画,是一种心灵相通,真挚之情感溢于画面。

这种心景的再现,恰与传统中国山水风景之精神,一脉相承。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