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3D打印仿制艺术品是把双刃剑

3D打印仿制艺术品是把双刃剑

2014-08-25 10:34 文章来源:和讯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3D打印的消费和使用,已经成为了普通大众工作和生活中的一部分。业界人士认为,这个时代,3D打印已无处不在。

日前,“穿阅·中塔-20143D中国行”大型3D体验展自北京开幕以来,将3D打印、3D扫描、3D雕刻等一系列先进的3D技术带给消费者,加速其发展和普及。

按3D打印技术原理来讲,任何东西都可以打印。据报道,美国一家公司去年制造了全球首款3D金属手枪,而且成功发射了50发子弹。从那时起,3D打印就产生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问题。

知识产权的忧虑

之前,对于音乐、电影和电视产业中的知识产权关注越来越多。3D打印技术也会涉及到这一问题,因为人们可以随意复制任何东西,并且数量不限。

2013年10月,全球首次成功拍卖一款名为“ONO之神”的3D打印艺术品,引发了业界广泛争议。

3D打印艺术品被送拍的这个事件,象征意义其实要远大于它的成交价格。因为它对传统艺术品的影响和冲击正在逐渐变成现实,当艺术遭遇3D打印,开源颠覆稀缺、技术挑战传统版权观念,如何制定3D打印的法律法规用来保护知识产权?应当如何看待和处理3D打印的法律秩序?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西方发达国家,3D已成为产品设计、制造、管理、市场、服务、消费等的创新基础和新的竞争高地,而掌握最前沿3D技术,也为他们把控产业链、获取巨额利润提供了依托。

 

 

“3D打印出来的东西只能归为生活艺术品类,而不能拿来跟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品一较高低,两者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北京宏阅博观文物鉴定中心负责人王永玉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打印作品跟本来的色泽质地是有很大不同的,打印个青花瓶和1300度高温烧出来的瓷器没法相比,还有,字画的水墨笔韵也是打印不出来的。”

而业类资深拍卖人士淏天阁创始人仝超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对于收藏者来说,见不到真的,又喜欢,怎么办?也会选择收藏打印作品。”

如何发展?

仝超说:“3D打印在文物修复领域的应用有它积极的作用,根据文物最初的原图就能够通过3D技术恢复,给了艺术家充足的想象空间和更大的创作自由。”

毫无疑问,新技术是把双刃剑,就看用在谁手里、怎么去运用它。对于有些工艺复杂的作品,3D打印只需要下载图片就可以打印,区别是材质的不同,除了稀缺资源之外,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

3D打印技术在重建物体的几何形状和机能上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水平,几乎任何静态的形状都可以被打印出来,但是那些运动的物体和它们的清晰度就难以实现了。这个困难对于制造商来说也许是可以解决的,但是3D打印技术想要进入普通家庭,每个人都能随意打印想要的东西,那么机器的限制就必须得到解决才行。

“3D中国行”项目总负责人何文峰表示,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制造技术,3D打印的确是一个颠覆性的技术,但只是解决传统制造业解决不了的难题,所以,对大多数的传统制造业来说,它带来的是技术的改进和提升。两者的关系是互为补充,而不是谁替代谁。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作为信息化条件下新的基本“语言”、“工具”和“平台”,3D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关系着中国产业结构的提升,以及在下一波世界竞争中占据怎样的位置。没有3D技术与人才的支撑,产业升级、自主创新、文化软实力打造等将无从做起,“中国创造”将成为一句空话。

去年以来,国内3D打印企业一下子诞生了五六十家。何文峰表示,发展3D打印需要多方联合,要政府推动、市场驱动、资金辅助,此外,学校、科研单位要进行积极的符合市场的基础性的研发,以这样一种混合之力才能更好地推动3D打印产业的发展。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