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技法 > 林风眠用线上有缺陷

林风眠用线上有缺陷

2014-11-17 15:36 文章来源:新快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受傅雷鼓励画“极像油画”的彩墨画,40年寂寞艺术探索

林风眠的彩墨画何时形成风格的?这一时期,傅雷亦曾有见证,“现在只剩下一个林风眠仍不断从事创作。因抗战时颜料不可得,改用宣纸与广告画颜色(现称为“粉彩画”),效果极像油画,粗看竟分不出,成绩反比抗战前的油画为胜。诗意浓郁,自称一家,也有另一种融合中西的风格。”[4]由于受到傅雷的鼓励,林风眠从此画这种“极像油画”的彩墨画。对此,郎绍君亦指出,抗战八年里,林没有离开重庆,放弃了油画,专攻彩墨画。终日把自己关在土屋里,画嘉陵江的风景,画猫头鹰、丹顶鹤、竹子和花卉,画苗女、戏剧人物。他喜欢用方形纸,构图变化多端。

结合林风眠画作来理解,郎绍君讲道,从1938年至1977年,整整40年漫长时间里,林风眠始终作着寂寞的艺术探索。这时期包括了重庆时期(1939-1946)、杭州时期(1946-1951)、上海时期(1951-1977)。三时期略有变化,但内在的精神追求是一贯的。这里只谈其一贯的主要方面。就题材而言,主要是风景、仕女、禽鸟、花卉、静物和舞台人物。水墨和彩墨成为主体形式,油画渐渐少见,甚至不见了。艺术家的情感亦从激越的呐喊和沉重的悲哀,转换为宁静的遐思和丰富多彩的抒写。此外,郎绍君还进一步分析,其中静物是林风眠40年代晚期至60年代最爱画的:大多画瓶花、盆花、玻璃器皿、杯盘、水果等。在这些静物作品中,他探索构图、色彩一、线描与色光的结合;探求水墨与水粉、东方神韵与西方形式的统一:在形式求索背后,是对美和生命活力的无穷追求。同时,它们也构成了林风眠艺术最有代表性的特点艺术探索。色彩统一感,善于用善于用互补统一,赋予画面以充满生命力的平衡,是林画的一大特色。

如他的画作《向日葵》,主色调是响亮的黄色,背景的窗帘和桌布是深重的褐色。细看,黄色调里又包含着桔黄、橙黄、柠檬黄、黄绿以及深浅不一的绿叶色。深褐色调里,又包含着深红、朱红、紫、群青等,它们在深暗中发出若有若无的光彩,显得丰富而神秘。而他的仕女、裸女和戏曲人物画,造型上的单纯与表现性更为典型和多样。古装仕女多取静态,脸的刻画有点民间剪纸的意味。郎绍君还指出,当然,长达40年的探索也经历了变化,如画题渐次广泛,情感渐次深挚,形式语言渐次成熟完整等。但基本审美追求是一致的,那就是美与和谐、内在的情性。[1]

责任编辑:李亮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