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益谦是一个财富版的《上海滩》故事
1980年,上海初二少年刘益谦,辍学闯社会,做皮包、开出租、炒国库券。
1990年,100股豫园股票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在凶险莫测、遍地荒蛮的股市找到了乐园,“法人股大王”的身份让他跻身中国顶级富豪。
2009年以来,刘益谦以过亿的天价拍下宋徽宗的《写生珍禽本》、王羲之《平安帖》、吴彬《十八应真图卷》之后,这个艺术品市场最大的“大鳄”浮出水面。
没多少知识,但懂很多常识
作为最有名气的收藏家,刘益谦的经历和地位在收藏界有些特殊。首先,大凡沾得上收藏二字的人,都应该算是拿得出钱来的大文化人;其次,再不济沾上收藏的,也都应该是收藏领域里的行家里手,至少有能辨别起码真伪的眼力。刘益谦一开始就两个都不占,他凭着股票市场收获来的“土豪金”,一进收藏界就财大气粗,专挑价高的买。
在拍卖场上,他识别“托儿”的方法也很“民间”,“一个作品如果不断地举牌,说明它可能就是真的。”辨别什么人是“托儿”,也不难,“你举一下他举一下,可能是托儿;你举他不举了,那就不是托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