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融合——
式多奇巧,广彩是中西文化结合的奇特产品。一件1740年的广彩瓷盘,工艺师工笔细描模仿西洋铜版画,艺术已臻极致……
从康熙至嘉庆年间,广彩被赞誉为“式多奇巧,岁无定样”,每一品种极少重复制作,形制繁多。
根据乾隆年间到过广州的欧洲人的回忆录和日记描述,当时在广州河南郊外,有不少附属于洋行的瓷器彩绘作坊,每个彩绘作坊大约有八十到一百名工匠,其中有儿童,也有年老而技艺卓绝的匠师,大约每月能收入八至十银元的微薄工资。由此可知,当时的广彩作坊,已经从开始时设于靠近十三行的城西,迁移至珠江河南岸人烟较为稀少的龙导尾、龙田村一带,这也是广彩又有“河南彩”之称的原故。
为让瓷器更适应欧洲人的日常生活习惯,荷兰商人在明末就已把欧洲餐具做成木模型带到广州,让瓷商转交景德镇仿制瓷胎。荷兰东印度公司在1758年送到广州的瓷器图样,是炭笔素描画的奶壶、可可杯、痰盂的图形。欧洲商人甚至要求在这些日用瓷上,仿绘上他们特意带来中国的各种版画、油画、水彩画、素描画图案,纹饰种类包括徽章、船舶、人物、花卉、动物以及宗教主题等。
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历史博物馆里,珍藏着一件广彩定制瓷盘,表现当时欧洲商人远东贸易归来的情景。荷兰Middelburg收藏的两件雀鸟瓷盘,约制作于1740年,是复制英国画家绘画制成的铜版画,装饰风格精致、素雅、高贵,是价格甚为高昂的套装定制瓷。约在1765年,广彩艺人还制作过一件描绘英国牛津波塔尼卡尔公园大门的瓷盘,门前站着和山羊一起散步的德国植物学家波巴尔脱。这是荷兰铜版画家伯尔格赫尔斯的作品,由牛津的青年博物学家布莱克带到广州,请广彩工艺师复制到瓷盘上。以上所见,可知当时的“上手”师傅(广彩高级加彩工艺师),以工笔细描模仿西洋铜版画,艺术已臻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