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王明明为画展作的序言很快吸引了我--,他说:“傅抱石对于传统的吸收主要集中在艺术精神层面,比如中国画强调的意境意象和艺术气韵,另外又借鉴了一些外来的元素,最后才在中国画本体层面促发了一种彻底的转变——在20世纪40年代的重庆金刚坡时期,傅抱石的艺术突然有了一个脱胎换骨式的转变,他的山水画中的雄浑恣肆……这种风格是没有过渡的突然生成,我认为这个突然生成的根本原因就是由于过去的积淀、思考都达到了一种很成熟的程度,不是外在的皮相层面,而是在艺术精神上一朝顿悟,才忽然生发出这样一个非常成熟的面貌,这是傅抱石艺术风格生成的终极原因。”
王明明继续说:关于傅抱石先生整体艺术风格特征的形成,我认为主要源自于他对生活的理解和风格的转化。傅抱石先生采用的完全是传统“中得心源”的观察方法,“他画中表现的是胸中山水而不是自然物象,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一种表现。”傅抱石先生的性格就是这样一种抒发型的,他能很快地把生活中的自然物象转变成富于自我个性表现的山水意象。王明明特别指出:“我觉得这个是最可贵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傅抱石先生也画了很多的诗意画,通过写生也创作了一些作品,这些山水画都非常精彩,但是因为受到题材和内容的限制,我感觉这些作品的抒发性就没有原来那样的顺畅,这是新中国时期提倡的写生给傅抱石先生的艺术带来的某种程度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