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天媒体时代,我们置身于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噩梦里,真正的艺术家总在执着的等待那个“不顾网上、美术馆、艺术史里海量的艺术生产之缤纷和精彩,仍然对自己及作品送出一种情有独钟的审美判断”的观众,当然,这样的观众已经十分稀有。艺术家们纷纷被搁置在这个梦魇中拼命挣扎。
能够有禅定的心保持一种修行的状态,十分不易。显然,李云集并不想把自己的思路限定给观众,他觉得艺术的表达应该是给观众留下更多的思考余地,给出新的审慎的解读,从而共同完成他的作品。
艺术的最高境界当是如此
很长一段时间,李云集从传统入手,研习张大千、何海霞、徐义生一脉相承的青绿山水,并从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当艺术脉络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产生各种不确定性和无限可能时,在过去和未来相互挤压的地震带,李云集开始回望并反省过去对中国山水画的理解,并对当代性的判断进行重新思考,尝试拨开事物的表层跳出传统脉络的范畴,多维角度的去研究中国山水画的深度,在保留中国精神、中国符号、中国元素的前提下,让自己的水墨探索迈出了大胆的一步------打开通向世界性的大门。
他从传统出发,再次解构禅学、佛学、宋明理学,进行与传统拉开距离的水墨语言探索与实践。皴擦点染,从极浅的灰墨逐渐加深,一遍遍的积上去,一改传统青绿山水色彩斑斓的路数,晕染和积墨再加上皴擦各种组合拳的灵活运用,终于有“夜色阑珊”“山水空濛”的墨象,不仅有虚空迷离之空灵更有读之不尽的厚重,再有“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的古意,李云集的水墨作品突然散发出一种令人意外的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