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对于艺术市场而言是深度调整的一年。从市场趋势来看,这种调整的势头依然在延续。在即将过去的这一年中,文化现象可谓纷繁复杂。北京商报典藏周刊从中整理出了拍卖市场十大关键词,可以看到拍卖人的执着坚守与藏家的理性成熟,一个更加国际、更加多元的拍卖时代已经悄然来临。
1 中国拍卖第一股
3月6日,保利文化集团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拍卖概念第一股。保利文化的上市之路可谓曲折,从影视板块的上市计划搁浅到后来的集团整体上市,从梦碎A股到转战香港H股,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之后,保利文化终于敲响上市的钟声。
点评:对其他拍卖行来说,保利文化的上市没有太多借鉴意义,不会引发盲目跟风。上市能够提升知名度和品牌价值,但具体能增加多少业绩,还得继续观察。
——季涛(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
2 完罍归湘
青铜重器“皿方罍”,曾于2001年创造出924.6万美元的天价,13年后重新亮相纽约佳士得。3月19日,湖南省博物馆、中国藏家群体与相关企业合力促成洽购,历经世纪漂泊的皿方罍终于踏上回归之路。6月28日晚,皿方罍器身与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器盖身首合一,由湖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点评:此次成功洽购只是一个特例,应该理性看待文物回流。如果盲目进行洽购,反而可能抬高市场价格,给文物回归造成一些困难。
——刘双舟(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主任)